央視首頁  >  金土地  >  新農村
人物
敢於爭先的農民所長——河北興濟生物技術研究所王茂甫所長(2001.8.23)
    王茂甫是河北省滄州市的一位普通農民,由於家境貧困,只讀過兩年書。但是,天生不服輸的他在1987年當上了一個民辦科技研究所的所長。他“自己給自己設置障礙”,施加壓力,尋找項目。
    這位農民所長的創業史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10年,這10年他做木匠活和經營木材生意,置下了百萬家産,完成了首先富起來的目標。第二階段是從1987年創辦河北興濟生物技術研究所至今,他借助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和高新技術,靠投資管理的組合完成了他人生中一次質的飛躍。
    王茂甫説,在木器行業中混,頂多算一個工匠,所以1986年他撂下斧子把以後,就想找一項事業來幹。通過親戚朋友的介紹,他認識了一些大學專家。1987年,他組織了一次17名專家參加的“智囊團會議”,專家們論證,21世紀將是生物工程時代。
    於是,在這之前連生物工程、微生物技術這些名詞都沒聽説過的王茂甫傾其全部資金大膽地建起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首批民辦科研機構。從此,興濟鎮上有了一個科工貿一體化的研究所。
    王茂甫所選的項目必須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因為“有發展前景的國家産業政策好”。他説,超前性和實用性永遠是興濟生物研究所的發展前提。這也是文化水平不高又不善言談的王茂甫經營的研究所十幾年來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
    為選準研究所成立後的第一個科研課題,王茂甫帶領部分科研人員考察市場,一輛紅星麵包車一年行程十幾萬公里。他們了解到,我國飼料工業蛋白原料異常緊缺是直接影響畜牧養殖業的主要問題,為此,國家每年花費大量外匯進口魚粉以填補蛋白原料的不足。就這樣,一個國家級科研項目——多維高蛋白活性飼料酵母誕生,並在1990年通過國家鑒定。
    幾年的推廣和應用表明,這個項目在技術工藝、科技含量、實際應用方面都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産品暢銷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它不僅緩解了我國飼料工業蛋白源緊缺的局面,還可以替代進口優質魚粉,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外匯。1990-1996年,總産量4萬多噸,總産值1億多元。1992年打入國際市場後,每年出口額達500萬美元。隨後,王茂甫又開發了一個新的畜牧飼料項目。
    動物飼料所用的農副産品下腳料都是沒有被人們利用的蛋白質,是非常規資源,比如棉籽粕裏就有一種游離棉酚。而棉酚會導致母雞的産蛋量下降,母豬的繁殖率下降。王茂甫通過微生物發酵的方法,去除飼料中的毒素。當時,他們通過情報部門進行文獻檢索,沒有發現其它的專利和非專利報道。
    十幾年來,王茂甫的研究所完成了國家級科研課題4項、省級科研項目5項,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2項、省級科技進步獎3項。
    今年年初,王茂甫申報的大量生産益生素——複合微生態活菌製劑項目,已經得到國家計委的批准和支持。益生素是畜牧業生産和飼料工業中抗生素藥物飼料添加劑的替代品,將帶動綠色飼料畜牧産品的生産發展。
    1990年,王茂甫在和一位專家聊天時,得知未來我國的飼料添加劑必須達到綠色産品的標準。專家不經意的一句話,觸動了王茂甫敢於爭先的神經。於是,他的研究所開始著手研究,1992年時第一個向國家科委申請課題,1994年通過了國家鑒定。
    這個項目經過逐級申報,得到了國家計委的批復。王茂甫説,生物工程屬於國家支持的産業,他希望儘快地落實初步設計,儘快地上報審批,而規劃設計已經基本完成。
    目前國內這類産品比較多,但大同小異。王茂甫以為,科學要創造發明,要搞好搞大,就得有自己的特色,還得瞄準國際上先進的東西。不管是買,還是自己研製,都得想辦法把國際上最先進的菌種搞出來。
    前兩天,王茂甫與中科院和中國農業大學聯絡,得知他們的菌種在動物腸道內的定植非常好,專家們還希望不但要定植,而且定植的具體量有一個標準。因為國內外都沒有這種標準,王茂甫打算對此進行開發。
    現在,我國每年生産飼料6000萬噸,如果按0.1%添加益生素,那麼年需要量就是6萬噸,市場潛力巨大。目前,國家計委僅批准兩家企業大量生産益生素,而王茂甫的研究所就是其中一家。
    面對這樣的大好時機,王茂甫制定了他的中長期規劃,計劃搞成一個佔地300畝的華雨集團工業園區,生物所為華雨公司做技術儲備,做一個科技前沿陣地的研發中心。這個中心將於近日開始實施。(陸秀麗)
相關鏈結
善抓機遇的女村官——盧定華(2001.2.23)
會經營的場長——程宗明(2001.2.22)
單手撐起一片藍天 —— 黃天南(2001.2.15)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