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金土地  >  新農村
人物
膽大的“宋世敏”(2001.7.5)

    8年前,江蘇省贛榆縣宋口村還是一個人均收入不足700元的貧困小漁村;今天,宋口村已經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海水育苗基地,成了“蘇北第一村”。

    宋口村能這麼快地致富,他們熱心大膽的黨總支書記宋世敏起了很大作用。8年前,正當沿海漁村依靠海洋資源賺大錢時,江蘇省贛榆縣宋口村還是一個窮得叮噹響的小漁村,在村民的強烈要求下,宋世敏當上了宋口村的村支書。上任不久,發生了全國性的對蝦生病,漁民們損失慘重,宋世敏認為這正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因為一般情況下大災之後都要有一輪新的發展,有新的發展就要有一種新的産品替代市場。在這種時刻,誰能把新的産品開發出來,誰就能領先一步。

    宋世敏從漁民那裏得知,長江水系的河蟹苗種由於過量捕撈正在減少,誰能研製出苗種,誰就能賺大錢。但水産苗種行業是高風險行業,如果投資不成功,回報率就等於0。他認為,只有高風險才有高回報,人人能做的事情,不可能有高額利潤。

    於是宋世敏果斷決定投資。一咬牙,他把奔馳車賣了40萬元。很快,60萬元的投資經費到位。僅僅3年時間,宋口村就形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河蟹育苗基地。

    嘗到甜頭的宋世敏決定再大膽嘗試一次。他聽説溫州鞋業來錢快,就在自己並不精通鞋業的情況下,建立了鞋廠。由於缺乏配套資源和管理技術人才,雖然購進了全國最先進的流水線,鞋廠還是虧損了1200萬元。鞋廠的失敗,讓宋世敏沉寂了整整3年。從這一成一敗當中,他總結出,發揮自身優勢,走科技之路,是宋口人的真正出路。當他把注意力再次放到高風險的苗種行業時,他開始注重科技和人才了,現在每年都有大量專家、教授自願來到宋口村搞科研試驗。在吸引專家方面,宋世敏自有高招。他認為,築巢引鳳已不適應當前要求,因為即使有再好的住宅或環境,也比不上青島、上海這些大城市,現在科研人員要求的是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和合理的利潤分配,而好的工作環境就需要一批高素質的工作人員配合專家工作。

    宋世敏每年選送大批村民外出培訓或者請外地的教授前來授課,這些經過培訓的“土”專家有效地配合了專家的工作。目前,已經有多項科研成果投入生産,其中有兩項是國家863計劃,這些都給宋口村帶來了鉅額的利潤。面對這些成績,宋世敏仍有憂慮。因為搞科研難,但轉化生産比搞科研還難。

    面對半數以上的實驗室成果轉化不到生産中去的狀況,宋世敏意識到漁民也要敢於大膽創新,他和土專家們終於研製出困擾沿海漁民6年之久的、曾被科學家判了死刑的對蝦養殖技術。這項全稱為高效循環水的對蝦養殖技術如今已經在宋口村全面推廣,佔地2500畝的工程預計明年將使全村人均增收5000元。今天的宋口村已經從10年前的人均收入700元發展到5700元,被國務院農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命名為“蘇北第一村”。(李強)
相關鏈結
善抓機遇的女村官——盧定華(2001.2.23)
會經營的場長——程宗明(2001.2.22)
單手撐起一片藍天 —— 黃天南(2001.2.15)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