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金土地  >  新農村
人物
“奉獻”之二:小康路上(2001.6.28)

  黨委如何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發揮領頭作用,這一直是農村黨委面臨的重大課題。廣西興安縣一甲村黨委把黨建工作同經濟發展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抓好經濟促黨建的新路子。

  一甲村是位於廣西東北方向的一個環山繞水的村莊,全村共有13個自然村,4300多人口。1955年,一甲村建立了村民黨支部,現在,黨員人數已經超過了100人,村裏成立了黨委,下設7個黨支部。村黨委開展了“黨員科技培訓”和“黨員示範基地”建設,以農民黨員帶動廣大農民的形式,使村民在理論知識和科學技術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高。通過科技渠道,一甲村黨委帶領全村走上了致富之路,將昔日的窮山村變成了樓房遍佈的新村莊。

  長久以來,一甲村一直以種植水稻為主,雖然種1畝水稻只能收入500元,但村民們已經習慣了安於現狀。1995年,村黨委打算發動村民,改種1畝能收入四五千元的葡萄,但村民們議論紛紛,有的説葡萄不能當飯吃,有的擔心病蟲害、不挂果、不好銷售等等。

  在一甲村的黨委成員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群眾幹,不如自己做給群眾看”。為了更好地説服群眾,打消群眾的顧慮,每個村黨委成員先種下了一塊葡萄示範地,栽種成功後再將技術無償地傳給村民。黨委成員每人負責幫扶10個農戶。就這樣,越來越多的村民種上了葡萄,一到收穫季節,整個一甲村都瀰漫著葡萄的清香。現在,最早種上葡萄的2個自然村已經率先實現了富裕目標,富裕起來的村民高興地推倒了過去的老房,建起了漂亮的新居。

  村民李陽光的妻子是位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家裏缺吃少穿,一直是村裏出名的困難戶。在黨員幫扶活動中,這家農戶成了村書記易洪濤的幫扶對象。在易書記的幫助下,李陽光也種上了葡萄,並很快改變了家庭貧困的經濟面貌。告別了苦日子的李陽光還決定要將兒子送進大學,培養李家第一個大學生。

  廣西人向來能歌善舞,一甲村人也不例外。他們用歌聲來表達自己的心聲:“黨的政策好英明,科學技術要先行,高山嶺上種水果,黃土地要生黃金。”(劉正風 叢麗 龐海森)
相關鏈結
善抓機遇的女村官——盧定華(2001.2.23)
會經營的場長——程宗明(2001.2.22)
單手撐起一片藍天 —— 黃天南(2001.2.15)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