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金土地  >  新農村
人物
海島林技員(2002.10.09)

   退耕還林使一大批農民朋友過上了好日子,但和國外發達國家比較,咱們的林果業總體上技術含量還不太高,還應該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從1991年迄今,浙江省象山縣派出一批批勞務型果樹研修生到日本的愛瑗縣,跟日本的果農進行為期十個月的學習,讓他們把日本的一些先進果樹種植技術和管理辦法帶回國內,也去日本學習過的邱寶財現在搞果園就特別有一套。
   浙江省象山縣1991年跟日本愛瑗縣結成友好縣,作為友好交往的實質性的內容,象山縣向愛瑗縣派出了果樹研修生,這些研修生跟日本果農同吃同住同勞動,十個月後他們把日本的一些先進的果樹種植技術帶回了中國,十年過去了,這些研修生今天的情況如何,
   他叫邱寶財,今年39歲,他是象山縣鶴浦鎮林業站的林技員。
   邱寶財出年在象山縣最繁華的港口,石浦鎮的一個工人家庭,少年時每個假期,邱寶財都跟父親幹木工活,十六歲初中畢業,他選擇了農村,到人民公社當柑桔輔導員,別人説他腦子進水了,只有父母理解他。
   下到農村後,邱寶財很快愛上果樹栽培,他用汗水換來了聲譽,1996年,邱寶財成為研修生,到日本學習柑桔栽培,回國後,他的事業如日中天,還去承包了一片果園,但做為機關幹部,承包果園這件事成了他的一條尾巴,有人説他上班幹私活,有人説他損公肥私。
   邱寶財自己卻説,桔園是無公害栽培,桔子有一年凍得很嚴重,葉子都沒有了,枝梢都凍死了,那一年村子裏公開招標,公開招標就是一次不成功,兩次也不成功,書記説讓自己包去,按照他們招標的指標,邱寶財包了下來。
   邱寶財承包桔園,一方面是想掙點錢,但主要是想把日本帶回的技術在果園驗證之後,再向農戶推廣,承包果園的事情,鎮裏也有了明確的説法。
   邱寶財是個喜歡冒險的人,當年他選擇去農村,以後去日本為農戶打工學技術,回國後承包果園,一口氣為果樹上拼搏了二十二年,母親説那就是他的性格。
   邱寶財工作的地方,是一個海島,島上有7個漁業村,40個農業村,農業村種植棉花、紅薯、水稻,只求高産不求品質,農民在溫飽上徘徊,作為鎮上的林技員,邱寶財一邊輔導農民種植溫州蜜桔,一邊參加了中央農廣校的學習,但到了1995年鎮裏的桔子才賣到四分錢一斤,1996年邱寶財在一片反對聲中去日本桔農家打工,學習了日本果樹種植的先進技術。四個月後,他回到了海島,他説他的出國收穫就是技術的更新和觀念的改變。
   看到了不足,品質和産後管理成了海島水果業的主攻方向。
   新品種和無公害栽培,在全鎮逐漸推開,農戶還是小腳女人走路,邁不開步子,邱寶財説,最大的困難還是在説服農民,放棄陳舊的觀念。
   現在不少農民還是抱著懷疑,觀望的態度,但在邱寶財的帶領下,島上的柑桔和枇杷已經改良了三分之一,農戶從中獲得了比老品種高出四到十倍的收入,樊岙村歷史上一直是只種紅薯的村莊,現在變成了枇杷專業村。
   因為種上的優質批杷,樊岙村的人均收入,從300元上升到了3000多元,讓我們去看看葉春燕的家。
   枇杷賣到了四元錢一市斤,但美中也有不足。
   今年收益本來很好的,價錢也挺高的,就是老天不長眼,下雨把果子都綻開了,都裂開了,不能賣了。
   天有不測風雲,但到手的錢沒有拿到,邱寶財覺得他對不起農民,明年他要採取防範措施。
   海邊帶點潮濕的風景,有青山對清涼的顧盼,有海光與山色的爭艷,在海洋與雲天交接處,邱寶財已經在這塊礁石上靜坐了二十二年,當年十五位從城裏招聘下鄉的柑桔輔導員,十四位已經改行了,惟有他還迷戀山鄉,迷戀果園,他要把海島上的座座荒山,變成穩産優質的果園。
   編導:劉正風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