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金土地  >  新農村
人物
教授找水(2002.9.26)

    要為農戶們做好服務,首先要知道他們當前最需要的是什麼。在華北地區,已經連續六年乾旱,尤其是在河北山區,水成了農民朋友最需要的東西。河北農大邊慶年教授看在眼裏,急在心上。

     最近到河北的太行山區採訪,記者感觸最深的是這裡的人們對水的渴望。

    解決了吃水問題的人們感激為他們找水的邊教授,沒水吃的人們盼著邊教授來給他們找水,就在今年暑假期間,記者來保定市直接到了邊教授的家。

    邊教授的妻子是一名行政幹部,從言談中能夠讓人感覺到她對丈夫的支持和敬佩。

    邊教授的妻子説:邊教授從來不耽誤教學,可能有的時候這一天沒有課,那麼這一天他就出去,早晨出去晚上回來,他是在外邊身體好。他回家來以後,這是今年好點了,找人給他看,坐在沙發上扶著凳子才能站起來。在大前年,他出去給人找水去,這個地方就是冷空氣入侵多,春天有一回天氣忽然一下子就冷了,他前一天晚上走的,第二天就變得特別冷了,大風刮著人都跑,就那麼樣吹著。

    經過與順平縣有關部門聯絡,我們見到了正為葛莊村找水的邊慶年教授。邊教授正在用袖珍精位儀在測定斷層的延伸方向。

    邊慶年是河北大學副教授、地質專家,他從七十年代就開始為山區的老百姓找水,這些年他已經成功地定了300多個井位。

    邊教授説,現在定井位難度可比以前大多了,為了確定一個井位要把方圓幾十里的地質結構搞清楚,甚至有時要翻山越嶺,他把水文地質與地質物探結合起來,通過科技手段,往往在一般同行覺得根本不可能有水的地方找到井眼。

    葛莊村就是處在分水嶺地帶的一個小山村,前些年,每到夏季都有小溪從村裏流過,但是近幾年連續乾旱,這條小河溝也幹了幾年了,孩子們在小溪中戲水的情景已經成了美好的回憶,但人們每年雨季來臨之前,總是把小橋修好,盼望著能夠再聽到那潺潺的流水聲,更嚴重的是,這裡祖祖輩輩靠天吃飯的人們,生活用水如今也成了大問題。

    近幾年,村裏多次請人定井位打井,定一個井位至少要花3000塊錢,打一眼井也要幾萬塊,但是沒有一次成功的。

    山裏人打不出水來的井叫幹眼,打出水來的井叫龍眼,有關部門把這些情況講給邊教授時,他還生著病就立刻趕來了。

    經過2天的認真測量比較,最後邊教授為葛莊村確定了兩個井位,這是他為順平縣成功確定的第112個眼井了。邊教授長時間義務找水早已經成了一些地方的扶貧項目,近幾年,他在找水的同時又多了一個忠告。

    邊教授説,"根據我們華北地區這個情況,從去年算還要持續乾旱12年-15年才進入濕潤期呢,順平縣又是連續七年乾旱,水的問題肯定是比較嚴峻。根據國家的政策,不能光依靠地下水、天上水。我們要截住一部分地表水,要留住它。適當地開采地水,就是這個政策。所以挖水坑、挖水窖還包括我們截取的地表這點兒水流,都是解決水的問題的方向,不能光依賴地下水"。

    一直跟山裏人打交道的邊慶年深深懂得,水是窮山溝裏最重要的東西,有了水,山裏人就有了富裕的希望,他把自己同鄉親們的渴望融在了一起。

    這些年來,邊教授走遍了順平縣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也走遍了河北的每一個縣,到過缺水的每一個角落,他説是這種樸素的情懷一直在支配著他的行為。

    邊教授説,自己是建國後共産黨培養的第一批知識分子,是助學金養大的。大學期間,上個月拿助學金下個月拿工資,所以從本人來講學點知識很不容易,學的這些知識就應該貢獻給人民。

    最讓邊教授欣慰的是各地經常會傳來這裡的人們有水吃了,那裏農業喜獲豐收的好消息。再過幾天就是國慶節了,邊教授説今年國慶節的7天假,妻子要陪他一塊去找水。

    "喝水不忘挖井人",解決了用水難題的農民朋友,記著黨和政府的關心,也記著邊教授這些熱心人的愛心。咱們國家的水資源還很緊張,找到了水咱們一定得管好用好,來保證農業的豐收。

    編導:陸秀麗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