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金土地  >  首頁
特別關注
農民“土專家”有了國家職稱(2003.09.25)

    説起職稱,往往會讓人想到知識分子和專業技術人員的頭銜和身份,一般不會把它和農民朋友聯絡起來。今年的四月十四號,江蘇省蘇州市政府有關部門給當地100名農民中的“土專家”、“田秀才”評上了國家正式的技術職稱。農民評職稱可是件破天荒的新鮮事,為什麼要給農民評職稱?這些職稱都是怎麼評定的?我們一塊兒來看看記者的採訪。

    今年51歲的農民陳關鋒,搞了20多年的苗木園藝,在長期的栽培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大樹移栽樹冠噴霧”技術,解決了當前城市綠化中大樹和特大樹移栽的難題,不僅能保證較高的成活率,而且還能做到讓大樹反季節移栽、超常規移栽。每當看到自己栽種的大樹時老陳總是很自豪。

    老陳告訴我們,這兩棵樹是體育中心最大的,樹徑有67厘米,是他們在三公里以外挖過來的,到現在種了三年左右。從80年代到現在他我種的上百棵大樹,基本上是百分之百成活的。

    雖然老陳有一手連專家都少有的“絕活”,但由於他的身份是農民,因此在外地推廣技術和合作交流過程中,就經常遇到身份偏見帶來的麻煩。

    1993年陳關鋒到外地參加招標,本來技術條件是優越的,但招標方寧願要有頭銜的正規軍,也不願包給他這樣的“土專家”。蘇州市是全國科技、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雖然農業比重不大,但科技含量很高,因此出現了一批擁有高水平的農業經營能手。由於身份的原因,像老陳這樣的農民在發展擴大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職稱”這個門檻的制約。這個現象引起了當地各級政府部門的關注。

    為了加快蘇州市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充分肯定農村中“土專家”“田秀才”們所做出的貢獻,從2002年8月開始,蘇州市農林局、科技局和人事局三個部門,聯合開展了評選“蘇州市農民專家”的活動。

    給農民評職稱,還是引起了社會上部分人的質疑,他們認為這些農民既不懂外語,又沒有文憑,怎麼能和專業技術人員相提並論呢?蘇州市政府有關部門為此還召開了座談會,聽取多方意見和建議,最後肯定了給勤勞致富能手評定職稱這一做法。

    蘇州市由人事勞動部門從農業、科技、農機、水産等部門挑選專業技術水平較高的專家組成了職稱評審委員會,並在全市範圍內遴選出197名優秀農民能手。通過對參評農民的抽題、看標本答題考核,並根據他們的理論水平、工作經驗、技術判斷能力、技術處理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進行評審。在評審過程中,一切開支費用均由政府承擔。到2002年4月,100位農民專家産生了。

    這100位獲得國家正式技術職稱的農民,都是當地農業生産和技術上的佼佼者。吳江市的種植大戶李福安從1986年開始在本鎮幾個村裏包地種柑橘,為了提高産量和品質,他經常到大專院校去學習新技術,不僅自己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還帶動了當地整體柑橘的改良和增效。

    根據李福安的實際業績,經專家評選確定,李福安被評為國家中級林業工程師。這次評定共有50位農民評上國家助理級職稱,50位評上國家中級職稱,中級職稱中另有12人又被評定為鄉鎮高級職稱。先前我們採訪過的陳關鋒就因在苗木栽培科技上的突破創新而獲得了高級林業工程師稱號。

    農民專家的産生,給蘇州市的廣大農民學習和掌握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增添了新的動力,同時也大大改善了以往的技術推廣難的局面。
 
    儘管這次評上職稱的農民沒有相應的工資,和過去不同的是他們可以享受每人每年1000-1500元的科技書刊補貼;享受分期分批出國出境考察培訓的待遇;在科技立項、學習提高、宣傳推介、土地流轉、資金貸款等政策方面將得到傾斜性扶持。據了解,蘇州市打算每兩年評選一次農民專家,而且要制度化、規範化地開展下去。
 
    蘇州市評選農民專家,併為他們評定國家正式職稱的做法引起了社會上許多人的關注。據了解,遼寧省大連市人事局在今年6月份,正式向社會印發了《大連市農民技術職稱評定與晉陞暫行辦法》,並將從今年起在農村開展評定工作。我們希望在全國更多的有貢獻的農民能夠得到社會充分的肯定,更快更廣地推廣他們創造出來的新技術、新經驗,為全面提高農業經濟加快建設步伐。
記者:周偉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