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金土地  >  首頁
特別關注
誰把科技送下鄉(2002.12.13)

    綿延的黃土地在文人的眼裏被描繪成博大、寬廣、厚重;但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祖祖輩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們來説,是貧窮、是落後。
    這裡是陜西省最靠西北的一個村莊--桑樹垣。
    這裡的農民從事著傳統的農耕生産,每年打的糧食僅僅能夠解決溫飽,偶而在村邊在地頭有稀稀落落的羊和牛是村上人家惟一的副業。直到有一天,一群從國外進口的品種布爾羊落戶桑樹垣,這個村莊的人們似乎才觸摸到富裕的生活。
    他叫王宏,寶雞市主管農業的副市長。1997年,剛上任不久的他了解到了有關"布爾羊"的信息,那時候布爾羊還在陜西永壽縣的一個小型實驗場,是由陜西一所大學的教授們飼養的。王市長將這個實驗場變成了布爾羊項目的論證會。
    羊是好羊,環境也是好環境,但怎麼才能讓這些遠離現代科學與信息的農民接受布爾羊,又怎麼能讓實驗室裏的教授和布爾羊與農民發生聯絡?那些教授專家又該做怎樣的工作呢?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曹斌雲教授向我們介紹説,過去因為國家體制不同,科研人員呆在實驗室,走進田間地頭,走千家萬戶就被認為不務正業,或水平比較低,長期形成科技成果就是發幾篇論文,發完論文以後就升了、評職稱了。
    今天,大量的科教人員走出校門,走出實驗室,創辦科技企業已不是一件新鮮事。但是,在中國的許多科研院所裏,大量的科研成果依然只是坐在實驗室裏, 1997年,陜西的一些科研單位、學校開始探索金融資本和科技資本的融合途徑,一些專家提出在陜西發展布爾羊産業,這和王宏畜牧強市的想法是一致的。於是,他們聯合起來,開始組建陜西省布爾羊繁育中心。王宏形象地稱它是專家大院。
    1998年,第一批從國外引進的130隻布爾種羊在人們新奇的目光中被抱進這座大院,這些羊是政府投資近300萬元從國外高價引進的。
    同時,他們還引進了國際一流的細管凍精工廠化生産線。6位走進大山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教授通過技術入股,在這裡每年可以拿到羊場20%的利潤提成。 
    魏志傑是布爾羊良種場場長。在他的眼裏,羊是孩子,是事業的全部,是山裏人的寶貝。在這些羊的身上,承載著他和山區人致富的希望。除了管理羊場,他和專家教授們一起,還要負責向當地群眾推廣細管人工受精技術。
    閆懷傑是桑樹垣村裏第一個養羊的人。
    閆懷傑説,自己剛開始是人工授精,價格也便宜,配個羊才5元錢。但是頭一年群眾還不接受,許多人不讓配,擔心配不成。
    漫長的冬天過去了,老魏和他的同事們也走過了那段激動和不安的日日夜夜。1999年,當閆懷傑第一隻人工授精的羊産下小羊,並在市場上賣出高價的時候,群眾終於相信了政府,相信了專家,相信了科技。
    今天,桑樹垣的村民們已不像從前那樣,擔心自家的公羊被拉去作了割騸手術,相反,誰家的公羊沒有做割騸手術,倒成了他們最擔心的事情。農民成了科技的推廣者、使用者、捍衛者。
    念羊經,發羊財,在桑樹垣,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發展養羊業。閆懷傑三年改良布爾羊120隻,收入6萬多元,成為當地的養羊大戶。
    桑樹垣的村民們是幸運的,政府官員、專家教授、土生土長的農民共同分享布爾羊帶來的財富。政府投資、專家享受知識産權、農民有使用權,三方利益都得到了保護。農民需要科技,但依靠農民自身加工吸收科技知識是不可能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在我國的其他地區,農業科技和引智成果的轉化已經開始通過龍頭企業來完成。
    老魏也和從前大不相同了,不久前他外出考察,特意買回來一個家用攝像機,老魏用它拍攝羊的生長資料。
    僅僅在幾年前,桑樹垣的名字還不為人們所知,但是,今天,只要走進互聯網,不僅中國人知道它的名字,連世界都會知道它的名字。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