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經濟半小時 > 近期報道
戰爭,對世界經濟影響有多大?((2003年02月13日 22時10分))

    2月11日起,美國開始用商用客機向海灣地區運送軍事作戰人員,為對伊戰爭做準備。這是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美國第一次動用商業客機調動軍方人員。戰爭的腳步越來越近,國際市場的波動也越來越劇烈。上周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歐佩克原油價格超過每桶31美元,達到兩年來的最高水平。和原油價格同步走高的還有債券和黃金,國際市場黃金期貨價格12日創下了每盎司333.50美元的六個月來新高。而國際股市和匯市的表現正相反,道瓊斯指數12日下跌84.94點,跌幅1.08%,歐元對美元的匯率上漲了1.1%,美元對日元匯率下跌0.7%。《經濟半小時》繼續關注海灣局勢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兵臨城下的伊拉克


    儘管中、法、德、俄等國均反對對伊動武,但這幾天美國仍在加緊集結兵力,本週部署在海灣地區的美國軍隊將達到13.3萬人。這段時間,記者們從四面八方奔赴伊拉克。伊拉克現在是一個什麼狀況呢?記者訪問了到達巴格達不久的新華社記者張蘭華。

    張蘭華:“巴格達市內總體給人感覺比較平靜。人們照常工作、生活。公園、公共遊樂場所、博物館等都可看到他們家人一塊嘻笑玩耍。大家很開心!”

    記者:“在那兒能感受到戰爭的氣氛嗎?”

    張蘭華:“比較能反映緊張氣氛的是:巴格達集聚了很多外國記者;國際一些和平人士舉行呼籲和平、反對戰爭的活動;美國在屯兵,十多萬軍隊已部署到位;核查還在繼續進行;大街上一些地方只看到打巷戰做演練壘起的工事;政府機關在搞些緊急狀況下疏散樓內人員的演練。這裡還是可以感受到戰爭即將來臨的氣氛的。”

    記者:“那邊百姓在物資供應上會出現緊張的局面嗎?”

    張蘭華:“昨天新聞公佈了伊拉克貿易部長的一個講話,表示他們有能力在戰時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據他講,老百姓現在每家每戶已儲備了足夠四個月的食糧。有的百姓自己買了儲油罐、作燃料用的汽油、柴油;也有的自己買了發電機,斷電時可保證所需的電力供應。我們熟悉的一個司機自己在家還挖了一口井。”

    “為什麼呢?”

    “他説,到時候靠瓶罐裝水滿足不了需求。誰知道一旦打起來,戰爭會有多長時間。”

    “在目前這種緊張局勢下,你們還一直在伊拉克做前方報道,那對於自身安全有什麼樣的保障措施呢?”

    “這次來是來報道這場危機的。不論中央政府,還是大使館、新華社對我們都是很關心的。一再地囑咐我們要注意安全,安全第一。糧食儲備上我們也簡單地做了一些準備。前方和後方都在磋商做一些具體安排。”

    
中國企業:幾家歡樂幾家愁


    現在不僅在伊拉克當地能感受到戰爭來臨的氣氛,即使在遠離海灣的中國,在經濟的一些方面也開始體會到美伊局勢的影響。

    美元匯率不斷走低,對我們國家進出口貿易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美伊之間的局勢,對那些在中東地區開拓市場的商家來説又意味著什麼呢?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儘管已經過了下班的時間,但北京市紡織品進出口公司的辦公室依然顯得十分忙碌。公司負責人稱,最近受美國和伊拉克局勢的影響,美元匯率節節走低,這也使得公司的生意格外好做。

    副總經理吳春明介紹:“我們是在2002年6月與澳大利亞的一個客戶簽訂了一筆服裝出口合同,總金額為566276澳元,在年底發貨以後,我們在2003年1月辦理了結匯,通過匯率的變化我們多收了人民幣是327421元。”

    那麼這多收的327421元究竟是從哪來的呢?據了解,我國人民幣的匯率一直緊跟美元走勢,2002年6月至2003年1月,美元與人民幣匯率基本維持在1美元兌8.2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而同期美元兌澳元卻從1澳元兌0.52美元貶值為1澳元兌換0.59美元,這使得這筆總額為566276澳元的合同,在兌換為人民幣時,由預計的2432268元,增加為2759689元,多收了327421元。匯率的變動使該公司的利潤大大提高,這也使得他們幹勁十足。

    吳春明表示:“匯率的波動,對我們來説是一個天賜良機。我們想抓住這個機遇,對以前開發起來有難度的。像歐洲市場、日本市場,我們想抓住這個機遇,重點推銷我們公司的産品,把這兩個市場做得更大。”

    與吳春明的喜悅和興奮不同的是,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成套一部的總經理錢韋卻滿懷焦慮。該公司正在伊拉克執行聯合國石油換食品項目中的一個電站建設工程,工程造價1億多美元,已經施工了一年,但當前美伊之間的局勢,使其不得不撤回了在伊工作人員。

    錢韋説:“由於目前這樣的局勢,使我們的項目整個工期大大的拖延,或者是講不知道什麼時候再能開始和什麼時候可以結束,所以我們非常焦慮,對整個工程和我們公司運營的費用和成本大大的增加,而且風險也非常的大。”

    作為這個項目的負責人,錢韋常往返于中伊之間,對伊拉克市場情況比較熟悉。談到目前的局勢給中國商家們帶來的機會,錢韋認為,由於形勢還不明朗,商機也很難判斷,但她相信隨著危機過去,中國商品在伊拉克會有不錯前景。

    “自從執行聯合國石油換食品項目以來,伊拉克的政府和人民逐漸認識到了、了解了中國的工業品、日用品、 汽車等等産品,他們感覺到中國的産品確實是物美價廉。” 錢韋還告訴記者,她在伊拉克街頭看到的幾乎都是産自中國的公共汽車,商店裏賣的膠卷也是中國的産品。她希望能儘早看到一個穩定的伊拉克,到那時中國的商家會有更多的機會。

    
美國經濟:雪上加霜


    戰爭陰雲對美國經濟同樣産生了影響。2月11日,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國國會發表報告指出,美伊間的政治風險加大了美國經濟中的不確定因素,降低了企業投資積極性,從而削弱了美國經濟的活力。《華爾街日報》也發表文章認為,如果戰爭爆發,消費者信心下降、股市下跌産生的負面影響將遠遠超出增加軍費開支所帶來的拉動效應。那麼,戰爭到底會把美國經濟帶向何方?

    根據美國國會的最新預測,戰爭一旦爆發,美軍的費用約為60-130億美元/月,按照最壞的估計,即每月耗費130億美元,戰爭拖上一年來計算,軍費開支將達到1600億美元,但這160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對於美國國內生産總值來説,僅佔2%。這個數字遠低於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的5%-6%,看上去,美國應付這樣的開支綽綽有餘,但是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常務理事譚雅玲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長遠看戰爭爆發所帶來的成本,對於財政狀況目前並不佳的美國政府來説是雪上加霜。

    譚雅玲説:“美國經濟處於衰退和復蘇的不確定狀態,整個2002年的不景氣現象非常突出,尤其在政策面、經濟基本面的脆弱性的體現比較突出。從政策面來看,出現了財政赤字。1998年開始的財政贏余只維持了四年,去年的財政赤字達到1570億。白宮預算今年赤字為3040億,這一點對它的經濟壓力就比較大。”

    她告訴記者,結束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美國經濟進入了快速增長期,經歷了10年的繁榮,高速發展後,現在呈現出回落態勢。過去兩年,儘管美聯儲12次降息,但並沒有過多地刺激經濟好轉。對於有可能爆發的戰爭,譚雅玲並不認為會像1991年那樣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短期內個別産業、行業會得到一些收穫或調整,生産、研發等方面可能有所發展,但從國家利益、宏觀經濟角度看,不一定會給經濟帶來較大好處。原因是目前整個經濟的發展信心和心理起到了主導作用,實力和規模只是一方面。消費佔到美國經濟約2/3從去年聖誕節開始,聖誕節是美國消費最旺盛的時期,人們非常舍得花錢。由於股市的投入,財富的縮水,加之"9.11事件"、"反恐 倒薩"等突發性因素的影響,使得人們開始節制消費。因而美國經濟不景氣面更多還在於信心、心理恐慌性因素。”

    據了解, 1991年海灣戰爭時,世界石油價格在20美元上下波動。2000年到現在,石油價格在29到37美元間波動。未來受戰爭影響,短期內石油價格必然有所上升。但專家預測,若石油價格攀升並維持在40美元的話,美國經濟增長在一年內將會下降0.5個百分點。同時,經濟的不景氣會影響到很多國家。

    譚雅玲表示:“歐洲資源貧乏,石油依存度強于美國。歐元區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協調是12個國家間的協調,因而經濟難度非常明顯。近期,歐元經濟增長數據下降、失業、財政赤字上升,對整個世界經濟的穩定性帶來一定壓力,于發展不利。”

    美國加緊準備中東戰爭之際,兩大國際能源組織國際能源署和歐佩克組織先後表示,它們正努力進行準備,確保全球石油需求得到充分滿足,以防止中東石油供給出現中斷。 儘管國際社會已作好了應對未來石油危機的準備,但戰爭所導致的人們對未來缺乏信心卻有可能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障礙。

    譚雅玲説:“這場戰爭無論打還是不打、打得好還是不好,都會對經濟造成傷害。整個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氛圍給未來政策、結構調整帶來的阻力是比較大的,最終應該訴諸和平,這樣才能給世界經濟帶來較好的調控調整機會或條件。”

    1991年海灣戰爭,美國雖然在戰場上大獲全勝,但當時美國國內的經濟卻一蹶不振。美國有經濟學家曾對此分析指出,在多元化的現代經濟體系中,軍事工業已經不可能直接拉動美國經濟整體增長。美國當地的一些經濟研究機構預測,這次如果對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只能推動美國經濟增長0.1個百分點,戰爭結果很可能是美國經濟得不償失。

    
歐美市場:油價飆升


    伊拉克的石油儲量位居全球第二,這裡開採的石油大部分都通過聯合國石油換食品計劃流向了世界各國。海灣局勢的變化都會影響到世界石油市場走勢。這一點對石油進口大戶美國和歐盟來説,影響更為明顯。

    目前,歐盟每天的石油消耗量大約為1200萬桶,其生産量僅為260萬桶,所需石油70%依賴進口,那麼美伊局勢變化對歐洲石油市場産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記者聯絡了新華社駐歐盟記者田帆,他介紹:“從這兩個月的情況來看,以倫敦石油市場、布倫特原油為代表的歐洲石油市場的價格變化主要呈現出波動頻繁和總體上揚這兩個態勢。目前,倫敦、布倫特原油價格已比年初時上升了10%以上,每桶價格在32美元左右,是兩年來的最高點。”

    記者:“那歐洲社會對於這一現象怎麼評價呢?”

    田帆:“歐洲輿論、經濟界在分析石油價格上漲對其經濟的影響時,大多持一種比較樂觀的態度。因為在油價上漲的同時,歐元兌美元的匯率也在強勁上升。年初以來,歐元兌美元的比價已經上升了近10%,一度達到了1歐元兌換1.09美元左右,接近近四年來的最高點。目前的價位大概在1歐元兌換1.07美元左右。國際市場石油的價格是以美元來標價的,所以歐元的堅挺,便是變相地降低了石油的價格,緩解了油價上漲對歐元區經濟的衝擊。”

    對於美國近期石油市場的變動,新華社駐聯合國記者白衛濤説 :“國際石油市場的價格一直處於戰爭陰影之下,一直在穩步地上升。從每桶25美元上升到1月中旬的每桶35美元。這種價格變化也影響到了普通的消費者。紐約市場的批發價格漲到了幾年來的最高點。零售市場大概從去年年終的每加侖1.3美元漲到現在的1.7美元/加侖,相當於漲了30%左右。”.

    記者:“美國社會又如何評價這種變化呢?”

    白衛濤:“美國經濟學家認為會影響消費者的開支,因為消費者的開支在美國經濟中佔的比重比較大,達到2/3。如果影響到消費開支,對美國經濟復蘇會造成很不利的影響。另外呢,油價上升,美國公司經營成本也隨之提高,贏利隨之下降。”

    
中國:油價上揚


    和歐盟各國一樣,我們國家儘管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産國,但隨著近幾年石油需求直線上升,從1993年開始,我國也成為石油凈進口國。2002年我們國家原油進口量比上年增長15%,達到6941萬噸,佔國內原油需求總量的30%。國際油價飆升對國內市場有怎樣影響?我們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美伊形勢愈趨緊張,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近期再次攀升,今年以來多次越過了1桶33美元的大關,成為兩年來原油價格的新高點。受此影響,我國石油價格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揚。2月1日,國家計委發出油價調整通知,其中97號無鉛汽油的價格由原先的每升3.24元上升到3.49元,上升幅度達7.7%。

    談到原因,中國航空燃料總公司運銷處張連錫副處長説:“其一是中東局勢緊張,其二是冬季全球能源消耗量增長。”他同時介紹, 歐佩克組織從2003年1月開始,將原油的日産量降低了2百萬桶;委內瑞拉從去年年底開始的罷工,造成了原油出口量降低了85%,到目前也只恢復到了原來的50%;此外,美國近期能源消耗的增大,導致國內石油儲備降低。這些都造成國際油價的波動。

    很多人因此聯想到了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1980年兩伊戰爭以及1990年海灣危機導致的原油價格大幅上漲的局面。但張處長認為,那三次上漲不僅僅因為戰爭影響。當時一些阿拉伯國家利用“石油武器”進行減産、禁運,使得國際原油市場出現無油可賣局面,使得油價飛漲。1990年7月一桶原油只有14美元,到10月份則突破40美元。

    據了解,目前控制中東油價的歐佩克石油産量已從20世紀70年代佔全世界的80%下降到40%,阿拉伯國家因而越來越不能輕易動用“石油武器”,國際原油的供應渠道日趨多元化。歐佩克表示,國際原油市場價格若連續20個工作日超過28美元,歐佩克將自動增加原油産量。因此,即使戰爭爆發,也不會出現歷史上石油供給中斷的現象,油價受到影響也不可能像1990年時那麼劇烈。

    那麼,在未來幾個月,老百姓所關心的石油價格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中國石油燃氣總公司的財務總監王國樑進行了預測:“一旦戰爭打起來,國際成品油價格短期內會上升。由於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勢必有所上升,但我預計時間不會太長。從歷史經驗看,戰爭打完之後,油價很快會恢復到正常水平。關鍵在於戰爭什麼開始。如果拖到月後,那麼目前的高油價可能還會維持一段時間;如果戰爭2月份或3月初開始,那麼油價恢復到較低水平大概需一個月。”

    
美元:走向疲軟


    從今年2月1日起,國內航空燃油價格已經上漲了14.4%。美伊局勢的變化不僅影響石油市場,而且還波及到證券、黃金和外匯市場。特別是外匯市場上美元匯率的走勢。那麼,在戰爭陰影之下,美元受何影響?

    新華社駐聯合國記者白衛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 “2002年7月,美元對歐元的價格曾經突破了1:1大關。隨著美伊關係更趨緊張,美元兌歐元的價格一直下降。到了1月底歐元兌美元的比價上升到1:1.09,即1歐元兌1.09美元,達到了三年多來最高點,美元兌歐元的比價就降到最低水平。從2002的2月份到2003年的2月份已經下降了25%。”

    “美元的這種走勢變化對美國的其他市場又産生了怎樣的衝擊?”

    “受這些因素的影響,至2月7日,道瓊斯指數下降到了7864點;納斯達克(指數)下降到了1282點;標準普爾指數下降到了830點。均為近四個月來最低水平。”

    記者:“我們了解到近期美國的消費指數連續走低,那你在那裏感受到的情況是怎樣的?”

    白衛濤:“美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到1月份又連續兩個季度下滑。本來它在(2002年)10月份已經下降到了9年來的最低點了。走在曼哈頓商業區,你會發現到處都是減價標誌,一些商店無法經營,有的已經倒閉關閉。商業區普遍存在著不景氣的狀況,説明消費者的購買力確實在下降。經濟學家對此也有看法,美國美林公司的首席戰略投資顧問柏恩斯坦説,能源價格的高漲已開始抑制消費者的購買力。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經濟學家羅奇也認為,目前的經濟比1990年到1991年的海灣戰爭時更不穩定,到了2002年的第四季度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7%,低於海灣戰爭之前的水平。”

    尚未走出低迷的世界經濟本來就很脆弱,現在又被油價上漲、美元疲軟這些新的問題所困擾。 美伊之間局勢眼下是越來越緊張,隨著這種緊張程度不斷加強,全球經濟面臨的壓力也正在持續增大。這場爭端最後會導致一個什麼樣的結果?世界經濟會受到多大衝擊?全球現在都拭目以待。

    《經濟半小時》記者:張凱華 陸娟 王立平 孫菁
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