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財經頻道 >  焦點透視

歐洲:歐元流通成功 歐盟東擴加速
01月03日 15:28

    記者:

    我身後就是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去年的這個時候,這裡樹著“只能使用歐元”的標誌,遊客在這裡排隊兌換歐元。

    2002年1月1日起,歐元紙幣和硬幣開始在歐盟15個成員國的12個國家正式流通。歐元的流通被人稱為是一項巨大的經濟實驗,歐元進入3億歐洲人口袋裏,意味著歐洲統一市場的實現。

    歐盟主席普羅迪:

    僅僅幾年前,歐元還是一個夢想,但現在它已經變成了現實。明天歐洲歷史將展開新的一頁。歐元不僅是一种經濟穩定的工具,它已經成為歐洲身份的象徵。

    歐洲央行行長杜伊森貝赫:

    我們(歐盟)12國之間將更加開放和協作,使用歐元鈔票和硬幣,將是明日歐洲自信心和希望的象徵。

    歐元于1999年1月1日正式誕生後,第一個交易日歐元對美元開盤價是1:1.1747美元,此後對美元的比率持續走低, 2000年2月24日跌破1:1,當年10月下跌到一歐元只能兌換0.8225美元,不到兩年時間歐元損失了30%。

    而到了2002年,歐元與美元的兌換比率逐節攀升。7月15日,歐元與美元比率在法蘭克福和倫敦的外匯交易市場上突破了1比1大關。12月13日,歐元對美元匯率曾一度探高至1.0414美元,創下近三年來的新高。

    德國中央銀行行長恩斯特維爾特克:

    我們還是經常用舊貨幣算賬。就我個人來説,我總是用德國馬克算賬,不是全部這樣,但大部分時間是。但另一方面,歐洲人民已經認識到歐元的好處,在12個歐洲國家中,人們現在都能夠使用同一種紙幣和硬幣了。

    記者:

    一年前,歐洲人熱情地歡迎歐元的誕生,現在一年過去了,歐洲民眾是否真正從文化上和心理上接受了歐元?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元之父”蒙代爾:

    任何新事物的出現都會有人擔心,而改變長期使用的貨幣是一件複雜的事情。但我想人們習慣歐元的速度要比他們想象的快得多。如果説有擔心,只是在於一些國家曾認為統一貨幣會使各國的物價趨同,許多東西的價格將會上漲,許多人認為這是採用歐元的緣故,他們因此有些惱火。

    人們預期歐元將成為更強的貨幣,而且對歐元的最初支付期也過去了。現在歐元正重新走強,回到了與美元平價的位置。我想歐元將會保持在這一位置上。


    主持人:

    2002年新年第一天,歐元流通的熱鬧場面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現在歐盟12成員國老百姓都在使用同一種貨幣歐元,那麼龍部長,為什麼歐元的流通在歐洲引起那麼大的反響?

    觀察員:

    從根本上來講,歐洲統一貨幣的出現是整個幾十年歐洲經濟一體化最關鍵的一點,可以説是最實質性的一點。首先(它)來之不易,我現在還記得,當時英國如何強烈反對實行歐洲統一的貨幣。撒切爾夫人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我們不能把英國貨幣匯率或銀行利率交到法蘭克福去。一直到現在英國還沒有加入到歐元區裏。

    所以實行統一貨幣是在整個經濟一體化中很艱難的一步,他們實現了,這對歐洲的政治家或經濟學家是非常難得的一個歷史機遇。對於老百姓來講,他們也會慢慢感到,由於實行統一貨幣,在使用上更方便了,而且成本會降低,因為不需要從馬克兌換為意大利里拉。這12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這個國家經濟發展好一點,那個國家經濟發展差一點,這樣對貨幣的波動的影響,也會由歐元作為一個統一的貨幣承擔起來,所以對於歐洲整個經濟穩定地發展,有很深刻的意義。

    主持人:

    這是經濟上的,是不是還有政治上的呢?

    觀察員:

    政治上的含義是很清楚的,美元是全球第一貨幣,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貨幣很難和美元對抗,所以設立歐洲貨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建立一種能夠和美元對抗的一種貨幣。那麼歐元的出現,確實對美國的美元在全球金融體制當中的霸主地位提出了嚴重挑戰,也是歐洲聯盟和美國經濟上討價還價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從經濟上來講,政治上來講,對歐洲的經濟一體化來講,都是非常具有象徵性的決定性的一步,所以這個反響很強烈,應該完全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

    在很多人看來,歐洲的一些輿論都認為,歐元是歐盟一體化的象徵。在2002年歐盟一體化的進程也取得了進展,特別是和歐元流通並駕齊驅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就是歐盟東擴。12月12日和13日,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上,歐盟擴大成為這次會議最重要的議題。我們的記者,當時也趕到了節目的現場,請看我們現場的報道。

    這次歐盟首腦會議促成了歐盟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擴張,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塞浦路斯和馬耳他等十國將於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歐盟屆時將擴大成為一個擁有25個成員國、4.55億人口的區域性多國聯盟。此外,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將於2007年加入歐盟。歐盟還將於2004年12月對土耳其的人權狀況等問題進行審議,如果符合入盟標準,雙方將馬上開啟入盟談判。

    歐盟輪值主席、丹麥首相拉斯穆森:

    今天,歐盟現有成員國和將要入盟的國家領袖們達成了一項對歐洲人民來説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的協定,這是一個真正的歷史性的時刻。

    按照最新的財政安排方案,候選國在入盟後的前三年內,獲得的財政補貼總額將近408.3億歐元,主要用於對農民的補貼和幫助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這一方案基本上滿足了候選國的要求。歐盟東擴最終完成後,實力將大大增強,成為全球最大的區域經濟體。

    蒙代爾:

    短期來説,我認為東擴將使歐洲面臨挑戰,因為歐洲將把中東歐那些人均收入遠低於西歐的國家納入其中,這當然是一個挑戰。從西歐國家必須向東歐轉移的(資金)來説,也是非常昂貴的。因此我認為從短期看成本將很高,但從長期來説,10-12年後歐洲將更大,人口增加1億,更廣泛的人群將過上比現在更加富裕的生活。整個歐洲將因此大大受益。

    主持人:

    龍先生,歐盟原有的15個成員國,比起新近要加入的東歐國家來講,比他們富裕得多,但是為什麼現在歐盟還極力要尋求這種東擴呢?

    觀察員:

    歐盟這一次東擴,對於歐盟的老成員和即將進入歐盟的新成員來講應該是雙贏的事情。為什麼對於新入盟的國家有好處呢?因為他們新入盟以後,他們從歐洲聯盟那兒得到很多的財政補貼,特別對於落後地區有幫助。我去年到愛爾蘭去,愛爾蘭也是後來參加歐盟的,愛爾蘭的經濟這幾年得到很快的發展,主要得益於歐盟給它強大的財政支持。他們還自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和軟體産業,但是歐盟的支持是功不可沒的。即將加入歐盟的新成員國,由於財政上和其他一些體制上,能夠和歐盟更加靠攏,應該説對他們有好處,經濟發展可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對於原來老的歐盟成員來講,因為他們是比較發達的歐盟國家,他們市場的飽和程度和投資的飽和程度已經沒有多大的發展空間了,所以新加入的這樣100來萬平方公里、1億人口新的經濟和政治版圖,確實給他們擴大了很大的市場空間。

    主持人:

    歐盟東擴以後25個成員國會組成非常龐大的經濟實體,它的出現以後會不會對美國形成一種挑戰,另外整個世界的經濟版圖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觀察員:

    一個實力更強大的歐洲出現,當然對美國經濟是一種挑戰,對全球經濟來講,看到一個經濟體,像美國這樣的大經濟體主宰整個世界經濟的命運,還不如有歐盟能夠牽制它,使得它不能在全球經濟當中為所欲為。這樣的情況下,形成比較平衡的力量均勢的話,對全球經濟的發展,可能是一件好事情。所以從這個地方來講,對全球經濟來講是一種機遇。

    主持人:

    儘管2002年歐元逐步走強,歐盟東擴也取得了進展,但是整個歐盟沒有像年初人們預測的那樣,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動力。那麼現在記者在德國發回了一個報道,讓我們一起看一下。

    記者:

    我身後就是已經被宣佈關閉的德國新市場。2002年10月,德國證券交易所宣佈,將於2003年年底關閉專門吸納科技股、新經濟股為主的二板市場,也就是人們所説的德國“新市場”。這個市場創立於1997年3月,建立的初衷是為了給投資者、高科技和新經濟類企業提供一個更直接方便的投資和融資環境,一度被看成是美國納斯達克股市的歐洲翻版。從一開始,新市場就一直在網絡泡沫的伴隨下運行。如今,新市場綜合指數已從兩年半前網絡泡沫最嚴重時期創下的8559點歷史最高紀錄,暴跌到400點以下,市值縮水了95%以上。

    德國新市場的關閉,是對德國新經濟發展的重大打擊。近10年來,德國經濟增長率僅為1.6%,是歐盟成員國中最低的。

    有分析認為,德國經濟處於困境的癥結,在於其僵化的經濟結構。一是産業結構老化,傳統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高達30%以上。另外,德國社會福利過大,大量的失業補助金和社會福利,減少了人們工作的熱情。

    德國所面臨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歐盟面臨的問題。

    德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

    歐洲虛弱的是內部需求。歐洲央行沒有像美聯儲那樣果斷地降低利率,歐洲的降息被耽擱了,沒能像美國降息那樣刺激經濟,特別是個人消費和房地産這兩部分。

    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歐洲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經濟增長速度就要比北美和亞洲慢得多。很多人將這歸咎於歐洲的勞動力市場結構。勞動力市場的機制是僵化的,這種僵化使勞動力較難流動到出現機會的地方去,難以利用貿易和低成本的機會。許多人認為勞動力的不流動是歐洲經濟在過去15年來發展緩慢的原因。

    主持人:

    我們在2002年也看到了,歐元逐步走強,歐盟東擴也取得了巨大進展,但是在歐洲也出現了新市場關閉這樣的問題。我們如何理解或看待2002年歐洲的經濟?

    觀察員:

    從總體上來講,應該説歐洲的經濟處在一種很困難的局面,主要是歐洲整個經濟的結構出現了一種僵化這樣的局面,需求不足,刺激需求是很困難的事情。我在瑞士的時候,我知道瑞士要建一棟房子,為了擴大建築的價格,要把一半的投入放在建防原子彈的地下室裏面,就是每建一個房子,投資成本會非常高,來刺激投資的需求,搞到荒唐的地步。這樣的情況下,德國的新經濟市場,在傳統經濟的轉型沒有得到成功的時候,在一些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沒有跟上來的時候,就想要搞所謂新經濟的發展,實際上是一種空中樓閣,沒有堅實的基礎。

    歐洲是一個沒有新鮮事的地方,20年前的日內瓦和現在的日內瓦沒有什麼區別。沒有多少新的故事,因為歐洲的經濟確實像一個老人一樣,走得非常緩慢,加上長期實行的一種高福利的政策,使得老百姓沒有強大的動力來幹活,説的直一點。所以的話,大家到了歐洲放假的時候,雷打不動,頭天放假,第二天人都沒有了。所以很多人到了中國,看到我們中國人幹活,一天一、二十個小時,週末都不休息,他們不可理解,你們這幫人瘋了。因為他們福利很好,不需要做很大努力,有時候失業以後比幹活拿的錢還多。這樣的情況下,歐洲的經濟不從體制上(進行)一些根本的改革,特別對它高福利的體制進行改革,歐洲的經濟很難有一個創新的局面。

    歐洲的經濟現在看來,還很難在短期內走出低迷的局面,但是確實也有一些好的消息,比如歐元的走強,還有歐盟的東擴,提供新的市場機會和投資機會,這對於歐盟中長期來講,可能是擺脫歐洲經濟發展(困境)的一些重要的積極因素。


責編:楓聆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