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 證券市場

半年報前後的市場走勢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01日 20:12

  主持人:今天是7月1日,這預示著今年下半年的行情已經開始,而上市公司的半年報也將從今天起陸續發佈,今年是市場投資理念重新認識的一年,重視業績與成長性再次成為市場中的主流思路,因此很多投資者把目光的焦點重新聚集在半年報的信息中,也都在期待著“半年報行情”,那麼,今年市場能否由半年報的發佈而引發一輪行情呢?今天我們北京直播室請來了華夏證券的銀國宏、西南證券的于步越,一起來探討相關的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段對歷史性行情的綜述。

  自中國股市實施中報制度以來,雖然每年市場都在期望著“半年報行情”,但是真正由上市公司發佈半年報所引發的整個大盤的行情並沒有發生,從歷年同期的市場表現來看,會有一些業績優異的龍頭股票帶動相應板塊走強,形成市場的局部熱點,也就是説,“半年報行情”更側重於對板塊和個股的影響。在半年報公佈期間,我們發現,存在著一些值得投資者關注的市場現象。那些發佈了預增或預警公告的上市公司,市場走勢和半年報公佈前後並不同步。預增公司,公告發佈前,股票走勢往往很強,但等到半年報正式出爐時,有很多股票往往已經到了階段性的高點,後市呈現疲軟的態勢,即所謂的“見光死”的現象。而業績預警公司,正式出爐前,股票走勢往往低迷,但在發佈之後,其股票的市場走勢卻往往是見底反彈,逐漸走強。能夠保持股價在半年報之後仍能持續走強的股票,除了其公司半年報表現優異以外,往往伴隨著公司的資産重組、業務轉型或者行業景氣所帶來的公司業績的持續穩定的增長,如2002年同期的廈新電子和晨鳴紙業等;而那些僅僅是由於會計處理方式變化或者由於稅收優惠等原因所實現的半年報業績增長,其股票市場表現往往是曇花一現,難以持久。

  主持人:可以説很多投資者在概念上都知道業績浪,每年在年報和半年報時候都會有這樣一個討論,但是到底怎麼該理解“業績浪”這三個字?

  銀國宏(華夏證券):實際上我覺得“業績浪”是市場當中對一種投資機會的俗稱,如果要理解的話大概從三個方面理解,第一個形成的時間要集中在財務報告公佈的前後一段時間。第二,我覺得投資機會形成的原因一定是基於業績的增長或者與業績有關的送配方案。第三,我覺得這種機會下,一定要有一批股票具備這樣的條件,同時並出現這樣的投資機會,這樣才稱之為“業績浪”,不過只是局部的話,恐怕還不能稱之為“業績浪”。

  主持人:于步越,以往經驗來看年報或半年度報告披露前後,有沒有引發過比較大的這種業績浪出現?

  于步越(西南證券):從歷史上來看是有的,在我的印象中是在1996年和1997年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業績浪”,當時曾經有一段時間股票按照一個簡單的法則來定價,也就是説我們常説的市盈率法,按市盈率的倍數給它定股價,但最近幾年可以説這種“業績浪”是越來越不明顯了。

  主持人:在探討今年半年報是否會引發業績浪之前,我們首先來看記者對已經發佈預盈預虧的上市公司及其行業所做的統計。

  根據申銀萬國研究所提供的一份統計可以看出,截至6月27日,滬深兩市共有396家上市公司對今年中期業績進行了較為明確的預告,有134家公司預計半年報業績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或扭虧為盈,其中預計業績比去年中期大幅增長的公司有78家,另外有162家公司中期業績報憂,其中預計業績大幅下滑的公司有39家,從統計結果來看,預計業績將大幅增長的公司比預計大幅下滑公司多出1倍,這從側面反映出今年上市公司中期整體業績有望增長,從行業角度來看,鋼鐵、石油化工、汽車、有色金屬、電力、電子元器件等行業的公司,大都預計業績會增長,而受非典因素的影響,餐飲、旅遊、食品飲料等行業的上市公司,業績則預計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主持人:從剛才統計情況來看鋼鐵和石化行業,業績運營比較明顯,但是我們如果説從市場上來看這些板塊是不是有提前炒作的這種痕跡呢?

  銀國宏:我覺得如果單純從漲跌情況來看話,肯定有這方面因素在內,因為一個股票上漲必定是基於一個業績的增長,但是如果就是從定價的角度裏講,實際上還是要結合它業績增長的程度。

  主持人:你覺得是按照什麼來定價?

  銀國宏:我覺得應該是按照動態市盈率大體保持在一種水平的方式來定價,業績增長的幅度超過股票價格上漲的幅度的話,我覺得還是應該上漲。簡單來看我覺得鋼鐵和石化行業,我個人做一個比較的話,我覺得鋼鐵可能上漲幅度相對多一點,石化相對小一點,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我覺得可能石化在未來去挖掘的機會可能優於鋼鐵一些。

  主持人:于步越,從你的了解,有沒有提前的反映?

  于步越:應該説從上半年的行情當中來看,鋼鐵、石化板塊都得到了一定炒作上漲,那麼也就是説對它們業績預期提前有一些反映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投資者在關注業績增長的同時,也要關注價格的情況,比如説上半年大盤指數漲了多少,它的漲幅是不是遠遠超出了大盤的上漲幅度。

  主持人:有沒有一些例子給大家做一些比較?

  于步越:可以有一些例子,比如説我們上半年看見的淩鋼股份,韶鋼松山都出現過大幅上漲,這些股票的業績是不錯的,但是股價大幅上漲以後,即便業績有一定的增長,像剛才銀先生提到的,如果它的業績增長幅度和股價增長幅度相比較的話,股價增長幅度過大的話,這種情況下後市的機會可能也並不大。

  主持人:並不大,那麼這裡面我想就引發第二個問題,關於業績增長和股價增長之間的這個關係我們到底怎麼來看,到底説業績增長了一倍,那麼股價增長一倍它是合理,還是增長50%相對來説是合理的?這個問題兩位怎麼看?

  銀國宏:這個我覺得可能確實沒有一個非常必然的比例關係,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如果説我們年報的業績很好,到中報的時候繼續很好,這樣的話我覺得對股價有支撐作用的。另外來講如果這種趨勢可能發生改變的話,就意味著風險,所以我覺得中報最重要的信息,實際上是年報反映出來的增長趨勢的印證,究竟印證一些什麼東西,那麼可能印證出來的就是未來的上漲空間,有的印證出來的就是一個巨大的投資風險,這有可能就是一個拐點。我們現在實際上講價值投資的話,最重要的還是業績的真實性,從中報當中去觀察它業績的構成,收入的來源,去評價它業績增長的真實性,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于步越:我覺得在這裡面有一個絕對數和一個相對數的問題,比如説原來去年年報每股收益很高的股票,比如説每股收益達到0.60元以上,這種情況下中報要想有一個較大的這種增長,我覺得是很困難的,相對來説比如説在年報的時候它的每股收益只有幾分錢,這種時候中報要出現較大增長,相對較容易一些,也就是説對上市公司來看也要這樣看待,特別是對一些我覺得出現明顯的業績增長趨勢加速的公司,對它的介入我覺得後市的機會更多一些。

  主持人:剛才我們是探討了鋼鐵、石化行業中的公司增長明顯,但除了鋼鐵、石化之外,中報中現在還有沒有沒被挖掘出來的板塊?

  銀國宏:我個人看的話第一個還是從趨勢上,如果能延續的話應該是有機會的,如果從市場角度來講,我覺得次新股一向以來,業績比較穩定,在指數調整過程當中,它們也有一個比較小的下跌,我覺得挖掘它的話,可能機會更多一點。

  主持人:就是從以前的已經有穩定業績增長的這些股票,再進行挖掘?

  銀國宏:對。

  主持人:于步越,你感覺是哪一類股票?

  于步越:比如説前期業績虧損的股票,當然也包括一部分ST的股票,還有微利的股票,今天我們也看到像ST吉發它預計贏利,還有金盃汽車,預計也是贏利增長,它都屬於虧損或者微利股票,在今天走勢中也是很搶眼的。

  主持人:但是你這樣一個觀點,我想跟大家現在重視價值和成長的這種理念是不是有一定的背離在裏面?

  于步越:我覺得重視價值成長,並不等於買每股收益很高的股票,始終我是這樣認為,也就是説重視價值成長其實買的是一個未來,就是未來的績優股才是你現在最應該投資的,而現今的績優股也有投資的價值,但要看股票的價格如何,從歷史上來看能維持每股收益,比如説兩年以上達到很高的水平的個股很少,特別是我們看到以前曾經出現過一些報表陷阱的股票,往往都是披著績優股的外衣,在這種情況下它的風險很大。

  銀國宏:我覺得就是因為這個拐點在形成過程中只有一個,但形成拐點的過程點可能會出現很多亮點,亮點演變成拐點的話我覺得風險很大,所以説我覺得找轉捩點的話,難度大風險也大,倒不如你去把握上市趨勢當中的一段,可能比亮點要高一點,但又比拐點低一點,那麼這一段我覺得是比較安全的,又是也比較容易,操作性我個人認為也比較強一點?

  主持人:其實還是風險和收益對比的問題?

  銀國宏:對,如果每股絕對收益高是好事,我們去把握它未來或者保持一個好的成長,而不是説一定去看一個增幅,主要是看一個增長的趨勢。

  主持人:銀國宏,你平時在提供一些投資建議和操作的時候更穩健一下,于步越,您是不是更激進一些呢?

  于步越:可以這麼説吧!

  主持人:你激進一些吧?

  銀國宏:這個肯定跟個人風格有關係,而且跟個人的研究領域也有關係,會傾向於自己比較有把握的一類品種推薦給投資者。

  主持人:那麼現在比如説我們在半年報期間,我們去挖掘一些機會,簡單來説兩位有什麼建議?

  于步越:我覺得對已經披露公開信息的,應該重點關注,還是我剛才提到的,雖然説想尋求拐點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是一種理想的境界,但是並不是無機可尋的,比如説剛剛已經公佈的一些上市公司的業績的預盈,預計增長,原來如果説有一定的贏利了,這次增長幅度很大,我覺得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拐點。

  主持人:那麼銀國宏,簡單地看你怎麼認為?

  銀國宏:我覺得還是要從一個趨勢上去把握,尋找好的趨勢能延續的公司,這個來講我覺得更理想一點,如果僅僅是從突變的角度來講的話,我想從公開信息當中很難獲得,如果一旦公開信息印證了你的這種猜測的時候,可能這個價格已經比較比較充分地反映了。

(編輯:劉瓊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