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高考復習的建議與應試策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6日 11:39 來源:

  重視教材落實考點

  物理高考以考查能力為主,但總有少量試題是知識性的,特別是中學物理中有一大批屬於《考試大綱》中的A類要求的知識點,考查這類知識的題目大多屬於基本知識與能力要求層次的,對考生能力的要求不高,只要復習到了,對它有一定的了解,就能正確地解答。

  而如果遺漏了該知識點,就無法正確解答相關題目,尤其是在“理綜”試卷中物理總題量已經減少到只有12個題的今天,這種失誤更應避免。因此,最後階段應做好基本知識上的“查漏補缺”工作。這就要求考生再認真閱讀教材,根據05年《考試大綱》要求,在課本中落實考點,挖掘課本中的內涵,重溫公式、定理的推導,特別注意教材中的小實驗和閱讀材料及選學內容,高考中的創新型實驗題目和一些信息題往往都源於它們。切忌脫離課本,過分依靠所謂的“寶典”和“兵法”等復習資料。

  將知識進行專題整理

  通過閱讀教材,將一節節、一章章零散的知識按專題串起來,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如:關於物體的運動我們學習了哪些種?從簡單到複雜進行歸納整理,這些運動都遵循哪些規律,使知識形成體系。從而達到把書由厚看到薄的目的。

  在此基礎上還應清楚各個定理、定律的適用條件、應用範圍以及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意義,以保證能夠正確、靈活的應用。

  拓展課本實驗

  “理綜”試卷的物理實驗題目設計一般都取材于課本中的學生實驗,往往又比課本中的實驗有所加深、提升和變化。一改以往實驗考察只注意一兩個方面的做法,加強實驗全過程的考查,因此,同學在復習時要注意實驗操作的創新能力培養,改變紙上談兵、卷上作實驗的辦法,堅持動手,取得體驗,主動探索。

  加強物理過程的分析能力

  分清物理過程、形成清晰的物理圖景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在復習的最後階段,應對一些特殊的物理過程給予關注。如:碰撞過程、彈簧的壓縮過程、繩與桿和彈簧的區別、電場中與磁場中粒子偏轉的區別、速度選擇器的原理等。要注意理順這些特殊物理過程、原理,並將有某個共性的不同問題串在一起,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瞄準“中檔題”

  在這最後階段,應適當放棄偏、難和情景過於複雜的題目。由近幾年高考試題可見,沒有偏、難、怪和情景特別複雜的題目出現,即使與實際相聯絡的題目敘述也相當清晰明了,很容易提煉出物理模型。因此對不適應理綜模式下高考要求的題目應大膽放棄,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夠真正體現物理思想的情景題目中。

  考生的目標應是瞄準中檔題,真正吃透題中描寫的物理情境,扎紮實實穩步前進。基礎知識掌握得好的同學可以分一些精力研究歷屆高考卷中難度較高的所謂壓軸題,以求得更好的成績。

  要學會回顧總結

  在總復習的最後階段,這時考生已經做過一定數量的題目,如果再在有限的時間內去搞題海戰反而得不償失。多年來的經驗總結出: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學會反思。首先是對每次的模擬考試反思,找出不足總結經驗。再就是對某一知識點、某一節、某一章去聯想,反思自己做過什麼樣的題,有什麼好的方法、技巧,對典型題應注意什麼,答題時自己錯在哪?原因何在?現在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有何新的體會、方法。在反思中,總結規律,體會新老問題的相似之處及區別,看到問題的本質,使新老問題能夠融會貫通。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責編:英子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