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普通高校招生考試

2003年高考文科綜合卷評析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16日 17:16

  (播出時間:2003年6月16日)

  嘉賓:李曉風(人大附中歷史特級教師)

  龔美蘭(北京四中政治特級教師)

  王 旭(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地理高級教師)

  主持人:勝春

  主持人勝春: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各位收看《當代教育》的系列節目《高考大諮詢》。今天我們仍然是為您進行試卷的分析,今天為大家分析的是文科綜合的試卷。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演播室當中請來的幾位嘉賓。幾位嘉賓你們好,這一段時間,我也在問其他的考生和其他接觸過考卷的人,他們感受是今年的文科綜合有點難,是這樣嗎?

  龔老師:還是比較活。

  主持人勝春:比較活,龔老師選擇用活這個詞,您為什麼這麼説呢?

  龔老師:因為有些知識其實都應該説是能夠復習到的。

  主持人勝春:您是指政治學科。

  龔老師:拿政治學科來説,有些知識比較死,但是那個死知識它那個載體挺活的,就是試題挺活的,所以你要把試題看懂,然後知識本身並不是説特別的難。

  主持人勝春:您剛拿到這個試卷的時候,乍一看的感受是什麼?

  龔老師:我乍一看的感覺,我就覺得有些試題可能學生看起來就覺得有點困難了,他可能會猶豫不定。

  主持人勝春:那困難是在哪兒呢?

  龔老師:比如説,有的題是考我們這個西部大開發,像這樣的題就是從目的上説是為了什麼,選的時候有的考生不一定能夠選得清楚。包括古詩詞,他要是看不太懂,那哲學含義什麼的也選不對。

  主持人勝春:李老師,他們説今年文綜的試卷有點難,你這樣看嗎?

  李老師:學生反映是比較難,但是我自己拿到試卷以後看的感覺,我覺得它的難度還有命題的基本風格實際上跟去年差距不大,其實基本上應該算一樣。比如説,我倒覺得那個選擇題部分其實是相當簡單,可能學生感覺有點出乎意料,就是那道歷史學科那道大題目,這道大題目可能在各個地方的模擬試題中,和大家談的比較多的都是認為在中國近現代史這部分出題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是這個有點出人意料就是出在中國古代史部分。我覺得這種做法本身就很好,突破一些大家覺得不可能這麼一個地方,而且選拔性考試,如果這個題目都讓人猜到了那麼就沒意思了。

  主持人勝春:剛才龔老師形容這個政治學科的時候,是説到載體用得比較活,是自己沒太想到的,那李老師覺得是這道大問題出得有點意料之外,那王老師在地理學科當中,您看到試卷是什麼樣的感覺?

  王老師:我的感覺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就“正”,非常、端正的“正”。真正把我們地理學科的既有自然地理的那種理科的特徵,地理和空間思維考察出來了,又把人文科學,因為我們有人文地理,人文的那個特點考察出來了。我想學生拿到這個題,不管是全國新教材卷還是舊教材卷,題目並不一定有多難,但是這種自然和人文綜合起來的考察的這種試卷,他恐怕不適應。過去考察的自然的偏多,今年特別是新課程卷,人文部分出得非常精彩,所以我覺得很好地體現地理學科的這個綜合性,現在也強調學科內綜合。另外一個,學生會感覺到難度呢,就是對我們《考試説明》中的第八項、第九項能力,恐怕在考前復習認識得還不夠,我們要跟以前“3+2”比呢,地理中變化最大的兩項能力,一個信息處理的能力,對圖上信息,文字信息這種處理能力。再一個呢,是應用所學的應有的知識和形成的能力去聯絡實際解決問題,可能這個遷移應用的能力還是比較弱一些。

  主持人勝春:很多人都説,每年的文綜考試最難的可能就是容易出在地理上,今年這個地理跟往年的比,您覺得是?

  王老師:應該比去年和前年略難一點吧。

  主持人勝春:您第一個給我們的詞是正,您指這個正可能就是完全是按照我們《考試説明》給你這樣的一個思路,是這個正,沒有出偏。

  王老師:也是按照學科的自身的特點,非常正。

  主持人勝春:另外一個,您還是流露出,你覺得還是比往年要難了一點。

  王老師:不過它是選拔性的這種考試,我們地理還有特殊的一段,中間間斷了一段,從2000年開始以文綜的形式才恢復開始考。可能不少考生還以那種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的那種復習策略來對待,所以大家都有一個適應過程,從老師到學生都有這麼一個過程。

  主持人勝春:一説到高考的試卷,對於每個人都挺關注的,我問了周圍好多包括不是跟這個高考直接有關的人士,他們也非常關注,咱們不妨説一説今年這個文綜的試題,哪些給我們在座的幾位老師留下的印象比較深刻。

  龔美蘭:我覺得有些大題還是出得挺不錯的,拿我們政治來説,和其它學科也有一個不同點,就是我們要把我們所學的基本理論得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相結合,要體現一點國家意志,得是這樣的。考的基礎理論都是來自於我們教材當中的主幹知識,這一點我覺得體現得還是挺鮮明的,但是它又不是單純地考察理論從理論到理論,它還要結合我們現在的一些重大的、一些咱們國家的這個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體現國家意志。你比如説,要城鎮化,搞城鎮化,我們現在要強調依法治國,以德治國,那也考到如何堅持依法治國,考到城鎮化的意義,加強黨的建設、作風建設,還有就是結合咱們當前實際,強調艱苦奮鬥。我覺得考這些內容還都是在我們意料之中。

  主持人勝春:但是就是説載體比較鮮活?

  龔老師:像選擇題那些載體,它不是那種直接再現基礎知識的那種題。它都要給你一個鮮活的事兒。

  主持人勝春:文綜的試卷當中,這個政治學科裏面給您留下印象最深的一道題是什麼?

  龔老師:我覺得就是那個39題,加強黨的建設,我也跟學生非常強調這個問題,而且也是咱們當前非常重視、要抓的這麼一個事。我覺得我意識到是要考這些內容,而且我也一再地強調,但是再一看答案,我又覺得好像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答出來,這也是我們政治的特點。

  主持人勝春:大家都重視這個問題,可是這個答案也是非常活的。

  龔老師:它的要求也是比較活,你比如説要説到艱苦奮鬥,它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是我們國家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的美德,我們應該繼承、發揚,這些內容不知道學生能不能夠把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都能夠答出來。我們也很強調就是首先你面對一個問題你要談出你自己的認識,你學了那麼長時間的政治,你應該是對這些基本問題有認識。

  主持人勝春:您覺得這種認識好像是知識點以外的東西?

  龔老師: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們教材裏邊有的,但是要艱苦奮鬥,比如説裏邊的那些答案要點那就不見得就是教材的原話了,那就要談出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主持人勝春:一種思考。

  龔老師:還有像如何堅持依法治國,這也是我們政治常識裏邊有的內容,那道題還是比較好,既和我們當前的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結合,但是又是和教材內的基礎知識結合。所以我覺得這個試題導向還是挺正的。這個導向性很明確,不是出一個偏題,怪題,讓大家摸不著,好像就是要把你考倒,不考倒不罷休,不是那勁兒。

  主持人勝春:王老師這“正”的意義我理解了,就是導向明確。李老師説説歷史吧,説説歷史學科哪些題給您留下印象比較深。

  李老師:歷史吧,我看完卷以後就有這麼幾個感覺,第一個感覺我覺得整份試卷,就是從整體上看,它確實表現出這種繼承性,就是跟上一份試卷,實際上第一眼看上去可能覺得好像有點出乎意料,但是跟上一份試卷,比如跟去年的考試試卷相比的話,基本上形式上保持了一種非常明顯的連續性。從題目的數量、分佈,從題型上來看,這是一個;再一個呢,就是有些選擇題出得還是很見功力的,就是説這個雖然是道小題,但是給人印象也是非常深,比較見功力,把中外歷史非常有機地融合,而且還是非常平和地、非常平滑地結合起來了,所以這道題目很經典。兩份試卷都用了,説明這個命題人也覺得它很好,這個試卷它在那個抓熱點、重點問題上,也抓得挺好,因為歷史是研究過去的事情,過去事情怎麼跟現在的熱點、焦點問題連在一塊,這其實也是一個要見功力的問題,我們不可能直接去把這個問題問出來,所以就是説按照命題人的一般説法,就是我們是通過歷史事件來折射這個熱點、焦點問題。

  主持人勝春:王老師説説地理,在這個地理這個試題當中,哪些題您覺得是比較有特色。

  王老師:我覺得第37題,命題是非常有特點,它延續了前兩年命題的指導思想,但是又把學科內綜合主幹知識以及熱點問題這三個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像我們地理中講的大氣環流知識、洋流知識這都是最主幹的知識,通過這麼一個模式圖把這個大氣環流和洋流的知識結合在一起,來考察學生的空間分析、推理判斷能力;另外,這個題特別巧妙的地方是它沒有直接考咱們説的這個厄爾尼諾這種現象,因為這個厄爾尼諾還是正在研究當中的一種自然現象,比較深,我們新教材當中做了一點介紹,它不出這個詞,但是它把這個厄爾尼諾那種影響很好地考察出來了,而且能力上考察的要求也比較高,它始終沒有提“厄爾尼諾”這四個字,但是很好地把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融合在一起,這是一個給我印象非常深的題。另外呢,整個這兩份試卷,新教材、舊教材給我的感覺呢,在去年的基礎上,我們説穩中求變,變在哪兒呢?變在了人文地理的增強,這和我們當今地理學界人文地理的研究和發展、這個學科的發展趨向是吻合的。我覺得這裡邊,特別新教材出了很多這種試題,突出了人文地理的方向。第三個,我覺得題目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道題猛一看很平常,就考一個東北的平原、三江平原的基礎知識,但是它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多少年來我們可能由爭論到現在認同的這麼一個問題,就是價值觀念的考察,是能夠融入到我們地理,甚至文綜的試卷當中,每一道題當中去,不僅考察知識還考察能力,這道題我記得在我跟老師們交流的時候都談到,我們如何利用現代的反思意識來看東北地區的三江平原,過去我們曾經非常自豪地把“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現在您看這第11題,目前國家已停止對三江平原的開墾,同時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什麼也就是我們現在提到的非常重要的資源,“地球之腎”---—濕地資源,它可以過濾有害的物質,同時為珍貴的水禽類像丹頂鶴提供棲息地。過去我們對這個沼澤地認識不夠,東北地區很多排幹水、平整土地、搞機械化生産,而對比國外呢,比如像説俄羅斯,有世界上最大面積的濕地資源,沼澤地茂密的蘆葦,它始終是處在一種保護狀態的。那我們過去認為非常正確的事情,今天按照《考試説明》的要求要進行反思,要有觀念性的這種反思,要用現代意識去思考它,恐怕要保護這種濕地資源比過度地開墾、遍耕農田更加有意義,所以這種價值觀念也融入到考題的當中。

  主持人勝春:其實我覺得剛才您舉的例子,這幾道題也體現了我們教育對於這個科學的尊重,和自然的這種尊重。

  王老師:對,體現也越來越深刻了,除了這三點以外呢,我們地理上獨特的空間的思維考察是非常到位的。儘管一年來我們一再強調,但是可能還是有些考生對依據重要的經緯線來進行空間區域判斷還有一定的問題,還有待於我們在來年的復習當中再做進一步的輔導,有待提高。

  主持人勝春:剛才三位老師從各自不同學科的角度,談了對今年文綜試卷的各個學科的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其實我覺得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也好,還是我們來年的考生也好,他們都非常關注這樣一份試卷,覺得從這個試卷當中是否可以洞察出很多信息,這些信息對於我們來年無論是教也好還是學也好,到底會帶來哪些啟示?龔老師,您覺得從政治學科今年的出題情況來看,對我們來年的學習會帶來哪些啟示呢?

  龔老師:我覺得首先還是要把我們政治的那三科基礎課學好,經濟常識、哲學常識,政治學常識真是要學好,這個裏面很多問的,考的內容、答案要求、答案要點都是來自於我們教材基本理論,這些它很明確,説我也不是考你那些很偏的或者是很次要的,它就是考主幹知識點,這個非常明確。考試的內容,比如考規律、主觀能動性、內外因,這些東西大家都應該説是掌握的。作為我們政治,還必須得了解黨和國家工作重點,在這一段時期,一般是這一年都在做什麼事,你還得必須了解,然後把這些最主幹的基本知識運用到分析黨和國家工作重點中去,自己要關心一些國家大事。你作為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你也得了解咱們國家黨和政府都在做什麼事,有一個基本了解,每天要關心一下時事,另外老師可能會帶著你去進行分析,運用這些理論來分析一些這些觀點。有時候我也跟學生説,通過這麼多時間的學習之後,你應該具有自己的觀點了,當然這些觀點有的是你自己學習的,有的是老師教給你的,老師特別是要在講課當中,要不斷地把這些基本理論運用到分析這些問題上,有了這個分析問題的能力了,你面對這些試題的載體,你應該能談出自己的看法。

  主持人勝春:我記得在前幾科的試卷分析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就是今年從高考考卷看,越來越注重我們學習這個學科到底是為了什麼,學到之後是怎樣用的,在這方面注重得越來越多了,那我想問問李老師,今年曆史學科您感覺到這方面氣息了嗎?

  李老師:是這樣的,正想從你的話往下説呢,就是學完知識得用,考試基本上按這思路走的,還有從剛才王老師講的試題比較正説起,歷史其實也體現出這點來,就是説這個正,本身就是個導向,就是説首先你得抓住基礎知識;再一方面呢,你還能遷移它,所以就是抓住主幹知識,能夠很好再認再現,這是一個很好的基礎,這個恐怕對以後的高考,應該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基礎知識掌握不了的話,恐怕這個什麼能力了,什麼運用了,什麼靈活來思考問題,都談不上了。但是你光背這些東西也不行,那道歷史學科大題,材料跟教材知識有機結合,一方面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信息來,另外還要把這個信息跟你已經記下來的,能夠再認再現的這些教材中的知識,應該能給它結合起來,作為一個導向性的東西,應該是以後復習備考應該注意的。而且這也體現出來,你學的知識是要用的,不是把它記成死的知識,學完以後能夠解決問題,這個大概高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導向功能,恐怕對於中學教學也是一個正面的好的導向。

  主持人勝春:其實過去我們常聽這句話,經常有人説,學史能使人明智,我剛才聽了您的這番話之後,我的理解這個明智就是教給人一種跨越時空的思考。

  李老師:你可以從歷史經驗去看問題,可以從歷史來理解現實問題。

  主持人勝春:回過頭來又説到我們這個地理學科了,您看到這些試題的特點也好,變化也好,你覺得對我們來年,或者以後更遠的未來,我們學習地理應該從哪個角度入手?

  王老師:我覺得我們今天在這兒總結2003年的夏季高考,也是為了2004年以至更久遠的地理教學和高考復習。第一個我覺得最急迫的需要做的就是我們老師和學生,特別是老師,應該把新教材試卷和舊教材試卷關於能力考察的共性很好地進行分析,過去我們接觸一些老師和同學,可能比較關注新教材舊教材差異,其實知識上肯定是有差異的,但是兩個教材,我可以説不管是你學新教材本還是舊教材本,卷子對調一下來做也都是沒有問題的。我昨天比較了之後,認為能力是有共性的。第二點就是要分析我們舊教材向新教材過渡的那種差異在什麼地方,畢竟新教材比如説在人文地理方面有它獨到的那種呈現方式,有它內在的那種教材編寫體例、指導思想,這個是需要我們來很好研究的。第三個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地理的圖像,裏面的信息的認定、整理加工,這種信息處理的能力還有待於訓練,特別是圖像能力的訓練要加強。最後一點,我覺得從2000年考到2003年,全國卷已經三次了,北京還有兩次春季的試卷,五次試卷應該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就是我們的題海戰術、死記硬背,這種與現在考察能力的方向不向符合的復習方法、復習策略、學習方式,我覺得應該有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我們見到很多老師、很多學生,非常地辛苦,而地理又文、又理的,有理科的空間思維,又有這種人文學科的特點。如果單單考題海戰術和死記硬背的話,像剛才龔老師、李老師説的,那種遷移應用的能力,這種跨時空的這種能力要差的話,很難應對2004年甚至以後的高考。

  主持人勝春:聽了三位老師的這樣的一種分析,應該帶給我們電視機前的觀眾,尤其是來年的考生很多啟發,在我們今天節目即將結束的時候,三位老師以各自學科不同的特點,總結一下最想對來年參加高考的考生説的話將是什麼呢?

  李教師:狠抓基礎知識,就是我們説練內功,這是一個基礎,在基礎知識比較充分地掌握,內功比較好的情況之下,然後你再去注意知識的遷移、應用,這應該算是一個最原則的,就是必須要遵循的做法。

  主持人勝春:好,謝謝您。

  王老師:我覺得關鍵是把握圖像的能力,重視遷移和應用的訓練,我覺得這是我們地理的關鍵。

  龔老師:我們這個學科有它自己的特點,就是要理論聯絡實際,我們是現在進行式,他們是過去式,現在進行式就要了解現在黨和國家在做什麼,為什麼做這個,怎麼做的,你比如説我們現在的考試,如何堅持依法治國,那就是考怎麼做的,考城鎮化的意義就是為什麼城鎮化,所以我有時候跟學生説,實際上是為什麼,怎麼做,結果怎麼樣。這就是現代進行式的特點,用你所學的理論和這個結合,這是我們最大的特點。所以作為考生來説,也就是在這兩方面要多下點工夫,然後把所學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認識,再去分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我覺得這個分數應該説還是可以提高挺多的。

  主持人勝春:今天我們非常感謝三位老師,在這裡給我們進行試卷分析,希望這些分析對我們來年的考生會有所幫助,同時我們也希望來年的考生,能夠真正像我們三位老師期望的那樣,把握好學科的精髓,真正把握住學科的這種動向。到底學的是做什麼用的,怎麼樣跟實際結合起來,這才是最關鍵的地方。感謝三位,同時也感謝觀眾朋友的收看,咱們下期節目再見。

(編輯:英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