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藝術院校高考招生之六——奏響西部的樂章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18日 16:55)

  CCTV.com消息:(播出日期:4月17日)在本期節目<點擊院校>中,我們將向您介紹寧夏大學。寧夏大學,座落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校園樓宇林立、綠樹成蔭,校舍建築總面積61萬平方米,經過40多年的建設,如今已發展成為一所多學科、綜合性的區屬重點大學。

  西夏是個神秘的王朝,元朝將西夏徹底滅亡以後,西夏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空白,如今為了揭開這個謎,寧夏大學成立了西夏學研究中心,專門從事西夏史和西夏文化的研究工作。

  手風琴教學,是寧夏大學音樂教育專業的一個特色。學校非常重視手風琴教學,成立了手風琴樂團,樂團在國際手風琴比賽中多次獲獎。大力加強手風琴教學,是因為寧夏大學地處西部,學校制定了立足於地方基礎教育,為當地輸送人才這樣一個辦學方針。

  寧夏大學音樂教育專業設有五個專業方向,鋼琴、聲樂、器樂、舞蹈、理論。學生們有專門的 音樂琴房、音樂廳、電子教室、多功能廳、舞蹈排練廳等等。

  舞蹈教學,也是寧夏大學音樂教育專業的另一個特色。寧大音樂系根據社會需求,結合地方特點,大膽改革,把舞蹈的學習,由一年延長到三年,第一年開設基礎課、第二年開設民族民間舞課,第三年開設舞蹈編導課。這樣設置使學生在畢業後大部分都能勝任舞蹈教育工作。你看他們舞跳得那麼好,千萬別誤認為他們都是舞蹈專業的學生。其實在他們中有的是學鋼琴的 、有的是學聲樂的,他們都在有了自己一技之長的同時,又學習了舞蹈,這樣使得從寧大教育專業的畢業的學生,吹、拉、彈、唱,個個都成為一專多能的人才。

  寧夏大學音樂系,面向實際,結合本地情況,立足素質教育,培養一專多能人才。這些年來,他多次承擔區內外大型文藝演出活動,受到了好評,作品在國內外多次奪得了大獎。由於學校知名度的增加,漸漸地想成為這裡一員的人也越來越多了。無獨有偶,每年寧夏第一次沙塵暴來臨時,恰好也是這群孩子們報名考試的日子,2月23日,2月24日。

  今年,是寧夏大學音樂教育專業,報名人數最多的一年——269人。

  報考寧夏大學音樂系,首先要經過老師目測,男生身高不低於170厘米,女生身高不低於160厘米,要具有聲樂、器樂、舞蹈等特長才可以報名。因為寧夏大學地處西部,所以在報名時間和其他的地方有所不同。

  寧夏大學音樂教育專業的考試,分為四個部分:聲樂、器樂、舞蹈、視唱練耳。考試分成主考科目和副考科目兩種。聲樂是必考科目。主考成績佔60%,其中副考成績佔20%,視唱練耳佔20%。考試分別在四個考場中同時進行。考官由外聘專家和本校老師組成,打分是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取平均值。採取當場亮分公正、公開的方式。

  聲樂考試是考生自選1至2首歌曲,同時副考器樂和舞蹈。

  器樂考試不但要演奏自選樂曲1至2首,同時也還要副考聲樂。 今年報考器樂的考生有100多人,由於地處西部,其中手風琴考生大約就佔了一半。

  今年相對往年,報考舞蹈方向的考生有所增加,報考的條件也越來越好,而且今年還很多專業學校畢業的學生也來報名參加。舞蹈考試是考生表演一部舞蹈作品,同時要副考聲樂。考官考察考生的完成情況,此外還要對考生的長相、身高、身體的軟開度和模倣能力進行考核。據學校介紹,她們的考試重點突出師範院校的性質,不會像專業舞蹈學校那樣嚴格,考試還是相對放寬的。

  寧夏大學音樂教育專業,根據市場需求,培養學生。她們吹、拉、彈、唱、跳功底紮實、全面,畢業後大部分學生都能勝任教學工作。二十多年多年來,音樂教育專業,為全區培養了,近千名音樂教師和舞蹈教學骨幹。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1995年畢業于寧夏大學音樂教育專業的王艷,已經在銀川市實驗小學任教八年。由於她在校學習的知識非常系統,使得她在這些年的教學中受益匪淺。

  民族音樂教育始於上個世紀初,當時的政治改革家們主張廢除科舉等舊教育制度,傚法歐美,建立新型學校,於是一批新型的學校逐漸建立了起來。當時把這類學校叫作“學堂”,把學校開設的音樂課叫作“樂歌”科。據調查當時在我國的內蒙古地區也有了類似這樣的學校。所以最早的民族音樂教育是從“學堂樂歌”開始的。

  國家對民族音樂教育越來越重視,相繼在上海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成立了少數民族班,《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首歌就是由這個班畢業生創作的。他們畢業以後,回到了當地,為當地的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特別關注>:“足尖撐起的理想”——姜覓

  她九歲開始學習舞蹈,13歲就走上了舞蹈學院的考場。今天她又一次直立起纖細的足尖,讓年輕的心輕舞飛揚。

  在去年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專業的考試中,我們認識了一個北京女孩姜覓,她是所有考生中年齡最小的一個,當時還不滿14歲。雖然在考試中竭盡了全力,姜覓最終還是失利了。

  今年,我們再次來到北京珠市口大街旁邊的那條衚同,來到了姜覓的家,見到了她。

  姜覓,五歲時開始學習體操,九歲時來到北京潤良舞蹈學校正式學習舞蹈。也是從那個時候起,考上北京舞蹈學院,就成了她的一個夢想。姜覓的爸爸、媽媽都是下崗工人,對於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庭來説,女兒就是他們全部希望的寄託。一個芭蕾舞的夢想,將一家三口緊緊地聯在一起。

  今年,姜覓又參加了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專業的考試,而且專業合格了。

  胖,是去年姜覓考試失利後自己總結出來的最大原因。為了能有一個苗條的身材迎接今年的考試,近一年來,姜覓每天都要進行兩次長跑。而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姜覓剛剛開始學習芭蕾時,就附著在了她的身上。

  跑步還只是姜覓減肥的措施之一,每天回到家後,她還要穿上一條特製的減肥褲練功。這條褲子,姜覓叫它雨褲,因為它有很好的捂汗功能,每次練完功後,裏面都是濕淋淋的,仿佛下過雨一樣。在一次次的奔跑中,姜覓將困難甩在了身後。和去年考試時相比,今天姜覓的體重減了16斤,身高長了5公分。而這時,另一個更大的困難又擺在了姜覓的面前。

  姜覓小學三年級時就脫離了正規的文化課學習,進入中專,從而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舞蹈專業訓練中。六年後的今天,姜覓又要重新撿起文化課了。在我們採訪時,離高考只有三個月了。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裏,用小學三年級的文化水平去準備高考,對於任何人來説,都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而15歲的姜覓卻很自信。

  現在,姜覓每天還要堅持跑步、練功,但更多的時間,她都用在了文化課的復習上。每天下午,姜覓要坐一個小時的公車去上文化課補習班。姜覓的媽媽告訴我們,她真希望下次和姜覓到舞蹈學院,不再是去考試,而是送女兒上學。那樣她一生最大的心願就算了了。

責編:英子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