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藝術院校高考招生之二:熒屏之戀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15日 16:45)

  CCTV.com消息: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對於報考藝術院校的考生來説也是夢想開始的季節。本期節目我們要帶您走進湖南大學廣播影視藝術學院,去關注播音與主持專業的招生情況。

  湖南大學大家都知道是一所千年學府,這個千年學府的源頭就就是岳麓書院。歷經宋元明清四代,1926年,岳麓書院被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從古至今在這片土地上可以説是培養了無數的人才。現在的湖南大學更是一所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重點大學。 大家都知道近年來隨著廣電事業的飛速發展,以中央電視臺為龍頭産生出了很多很優秀的作品,於是就需要更多的影視人才,於是在這種背景下就有湖南大學廣播影視藝術學院的誕生。湖南大學廣播影視藝術學院目前是設有三個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以及表演專業,學院院長由著名導演謝飛擔任。

  湖南大學廣播影視藝術學院是由湖南廣電集團和湖南大學來完成聯合辦學的,所以它一開始走的就是這樣一條産業化的道路。

  由於今年高考提前了一個月,他們的專業考試工作自二月份就開始了。雖然播音主持專業只是第二年招生,但從長沙和北京兩個考點來看,報考人數已經超過了千人。

  湖南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考試分為初試和復試兩個階段。初試設自我介紹,朗讀指定稿件和自備作品三項,主要是考察考生的基本語言功底。

  在長沙考點進入復試的考生有三百多人。3月8日下午,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復試正式開始。和初試相比,復試的要求顯然高了很多,不但要通過試鏡來看考生的形象、氣質,在考試的難度上也有所提高。

  復試的第一項內容是指定稿件朗讀。

  我們採訪到了評委路英,據他介紹,朗讀稿件,重點是考察考生的聲音條件,因為播音員、主持人是用聲音工作的,這是最基本的一個前提;再一個很重要的是普通話是不是標準規範,如果方言太重,差得太遠,那就不行了;但是還可以看看他能不能糾正過來,如果別的方麵條件很好,普通話方面有一點問題,認為能通過訓練改過來,還是可以考慮的。

  復試的第二項是小欄目主持,考生將指定材料設計成廣播電視小欄目,用囗語播出。

  評委路英在這裡談道,欄目主持,主要看考生能不能將報紙上的文字變成廣播、電視裏邊的廣播、電視的語言,變成主持人的語言;而不是照著報紙念出來,必須把它轉化成廣播、電視的囗語,適合主持人跟觀眾交流的這樣一種囗語。

  復試的第三頂是即興評述,考生根據所給題目不得不寫文稿或提綱,在三分鐘內闡述完自己的觀點。這不僅考察學生的表達能力,對考生的思維能力也是一個挑戰。據考生們説,他們失誤最多的也是這一項。

  考生們唯一可以在考前做準備的就是特長展示了。在考場上,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拿出來了自己的絕活。據評委們説,特長展示是今年考場上最亮的一點。

  考生們無論水平高低,在考場上都進行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據了解今年將有150考生獲得專業復試合格證,大約佔報名人數的百分之十五。由於專業考試決定著每一個考生的前途和命運,為了確保公平公正,學校對專業考試的評分制度也作了認真週密的部署。

  拿到專業考試合格證的考生,在六月份的文化課考試中將再一決高下,最後學校會依然文化課考試分數由高到低進行錄取。

  對於考生們來説,能成為一名播音員、主持人是他們的一個夢想,然而對於已經邁入大學校門進行專業學習的同學們來説,他們對未來似乎有了更現實的想法。在節目中,我們分別對湖南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在校生們進行了有關畢業走向的調查。

  在〈重點解讀〉裏,我們將一起了解播音主持專業産生的背景。

  播音主持工作是廣播電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文字還是畫面最終都離不開有聲語言的傳播。那麼,播音主持專業是在什麼背景下産生的呢?

  1959年,由於我國經濟建設發展很快,隨之也帶動了廣播、電視的發展,當時急需大批的播音員,所以當時廣播學院為適應這個需要就開辦了三期播音的培訓班。

  在1963年,當時在廣播學院的新聞系叫中文播音專業,當時都是北京的學生, 42名學生。第一屆的時候,是65年,全國各地急需播音、主持人才,都向廣電總局告急,後來總局就決定,由原來是三年試辦第一屆試辦大專班,學制是三年。結果還是提前一年,65年這些學員就畢業了,分配是分赴全國各地,遠至西藏、新疆、 海南島……在我國,播音主持專業至今已經有四十年的歷史了。那麼,現在這個專業在全國的教育狀況又如何呢?原來廣電部只有一個浙江廣播電視專科學校,那是跟兄弟院校直接對口為廣播電視培養人才的專業學校。 現在很多地方的大學裏都有了廣播電視專業,或者直接叫作播音主持專業,或者直接叫主持專業。

  近年來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飛速發展,各種綜合頻道、專業頻道層出不窮。播音主持藝術的發展,依賴於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二十一世紀是語言的世紀、是美學的世紀,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也將迎來它又一個發展的“春天”。

  〈特別關注〉:追夢路上的姊妹花——于麗金和于麗銀

  于麗金和于麗銀是一對來自河南南陽的雙胞胎姐妹,她們從小就能歌善舞,經常在學校的文藝晚會上表演節目或擔當主持人。2002年的3月,姐妹倆偶然得知北京廣播學院的招生信息,在母親的陪同下,她們第一次來到了北京。在同時報考播音主持專業的同時,姐姐于麗金還報考了導演專業。經過初試和復試,不久後,姐妹倆分別收到了北京廣播學院導演和播音主持專業的合格通知書,同時考取北京廣播學院成為這一對小姐妹人生第一個最重要的夢想。然而在隨後的高考中,只有姐姐麗金順利地圓了自己的導演夢,高考失利的麗銀為了與夢想更近一些,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自學考試的新聞專業。2002年9月,姐妹倆告別了南陽的父母,開始了在北京的求學之路。

  如今她們在北京的學習生活是怎樣的呢?帶著對這一對小姐妹的特別關注,2003年的初春,我們在北京找到了她們。

  此時的于麗金已是北京廣播學院影視藝術學院導演係的一名學生,比起去年那個追夢的少女,于麗金顯得成熟了許多。對於從未接觸過專業訓練的她來説,無論是學習內容、授課方式,還是大學的生活,一切都是嶄新的。麗金努力地汲取著專業知識,同時也在憧憬著有一天成為像李少紅、黃蜀芹那樣成功的女導演。妹妹于麗銀在高考失利後,意識到了自己的浮躁,比去年塌實了許多。在中國人民大學這個充滿了濃厚學術氛圍的地方,麗銀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業上,平時,除了上課和自習,在圖書館看書是麗銀最喜歡的事。如今,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用手中的筆講述旅途中每一個動人的故事。

  麗金、麗銀出生在河南南陽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雖然沒有受過多高的教育,但她們一直對麗金、麗銀寄予厚望,盼望著有一天她們可以同時考上大學。為了這個夢想,從姐妹倆小的時候,父母就開始攢錢,家裏從未買過任何值錢的東西,住的也是多年前的老房子。為了多賺些錢,父母幾年前辭掉了公職,在同一傢俬立學校打工,儘管如此,兩人一月的工資加在一起也只有一千多。如今,麗金和麗銀在北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加在一起要三萬多元,這對於遠在南陽的父母來説是一個不小的壓力。每次回家的時候,母親總是對麗金和麗銀説,在外面要照顧好自己,不要捨不得花錢,而父母每個月發了工資,每人只留100塊錢,其他的全給她們寄來。母親甚至不捨得到北京來看望她們,因為一趟路費就夠小姐妹一個月的生活。去年11月,父親一人到北京來,為了省錢,他坐了16個半小時的火車硬座,回去後整條腿都腫了。麗金和麗銀心疼父母,更深深懂得父母的辛苦,都非常珍惜在北京的學習機會,姐妹倆並不在乎自己吃的怎樣,穿的怎樣,她們最關心的就是對方的學習情況,她們覺得,只有學到更多的知識,才是報答父母的最好方式。

  對於麗金和麗銀來説,遠在異鄉的生活也許是孤獨的,所幸的是,她們可以在這裡追尋著自己的夢想,如今,對於這座曾經陌生的城市,她們已經有了深深的感情。談到去年的考試,于麗銀認為,那時侯自己是太浮躁了,才會由自信變成了自負,與夢想失之交臂。麗銀説,希望所有有志於報考藝術類院校的考生在追夢的路上,一定要堅持到底,姐姐麗金也想送給他們一句話:自己的命運只有自己把握。

責編:英子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