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高考志願選擇:香港高校吸引力超越北大清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0日 13:07 來源:

  北京考試報訊(記者 安 坤) 今年內地又掀起“香港高校熱”,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受關注程度直逼國內知名學府。本報與新浪考試頻道的聯合調查顯示:65.53%的考生和家長更傾向於到香港讀書,香港高校吸引力超過北大、清華等內地名校。(編者注:查看“考北大清華還是報香港高校”聯合調查)

  眼下,香港高校作為高考生的一種選擇,成為填報志願的一大焦點。自上周開始的香

  港高校內地招生宣講也進入了高峰期。北京考試報與新浪考試頻道聯合調查之三“報北大清華還是選香港高校”在短短半周時間內,吸引3100多人參與投票。

  調查數據顯示,2052人認為香港高校要好于北大、清華等內地名校,佔投票總人數的65.48%,比選擇北大、清華的人數高出近31個百分點。從中可以看出,在考生和家長心目中,香港高校的吸引力超過北大、清華等內地名校。

  “教學理念先進”是香港高校佔有優勢的主要原因,有45.17%的調查對象持此觀點。另有23.42%的人認為香港高校全英語授課,外語環境好;12.91%的人認為在香港上大學將來更容易出國深造。

  選擇北大、清華等內地名校,58.29%的人認為內地知名高校仍是中國最好的大學,實力雄厚;僅有15.96%的人認為內地名校優勢在於費用低廉;7.68%的人選擇內地名校是因為學習、生活環境比較熟悉。

  調查結果還顯示,如果去香港讀大學,面對40多萬的學費、生活開支,59.41%的投票顯示需要申請學校獎學金;家庭基本能夠負擔的佔24.53%;家庭經濟條件足夠負擔的佔11.68%;需要向親友籌集的有4.39%。由此看來,去香港讀大學,遠遠高出內地高校的費用仍是大部分家庭面臨的挑戰。

  目前,香港8所高校在內地招生,有統招和自主招生2種方式。62.13%的人願意選擇自主招生,即參加獨立的筆試和面試,參考高考成績錄取;37.87%的人選擇普通高招計劃內統一錄取。由此説明,更多的人希望香港高校作為內地統招的有益補充。

  香港大學第8屆內地學生武聞偉告訴記者,他認為香港高校的優勢在於全英文授課,語言環境好,教學與國際接軌,畢業後發展空間廣闊。武聞偉2004年放棄了第一志願浙江大學而選擇了香港大學。

  學校説

  國際化教育特色明顯

  香港大學教務長韋永庚

  香港大學有幾個方面的優勢:第一,香港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也是一個金融經濟中心;第二,香港大學的教學方法和內地不同。香港大學實行“全人教育”,課時教育不是學習的全部內容。在此之外學生還要參加社會服務、領袖訓練、宿舍活動等各種活動;第三,香港大學是一所研究型、綜合性大學。香港大學從建立之初就是一所國際化的大學,現在有45%的老師來自國外,學生則來自50多個國家。另外,在本科生專業裏,很少使用指定的教科書,學生使用的都是學術刊物上發表的最新資料。

  香港大學每年提供給非香港本地學生獎學金。獎學金的評定主要是看學生的素質,獎勵最好的學生,不是用獎學金來吸引學生。今年獎學金的總額在5500萬港幣,不僅包括內地的學生,也包括海外的學生。獲獎者每年會獲得3萬至10萬港幣的資助,一共發放3年。獲獎者每年要通過考試,如果不及格將被取消獎學金資格。在香港大學讀書,學費8萬/年,住宿1萬/年。如果得到全獎的話,可以滿足學習和生活所需費用。去年香港大學在內地錄取了200多人,其中1/5的學生獲得獎學金。

  香港中文大學入學及入學資助處主任梁麗芳

  香港中文大學是一所國際化、綜合性大學,43年來,已經同24個國家的180所著名大學開展學生交換計劃。學生在交流學校取得的學分可以帶回中文大學。

  在香港8個大學中,香港中文大學實行獨特的書院制度,共有崇基、新亞、聯合、逸夫4個書院,學生在其中可以接受不同的通識教育。中文大學實行彈性學分,一般學生4年修完123個學分可以畢業,如果用3年時間修完,可以提前畢業。香港中文大學今年計劃在內地20省市招生270名,其中100名學生將獲得獎學金。在北京計劃人數為28人,其中獎學金名額為7個。中文大學只提供全額獎學金,相當於4年本科課程的所有費用,包括學費、住宿費及生活津貼,總數為50萬港幣,分4年頒發。獎學金只授予第一志願報考香港中文大學的考生,並且對考生的高考成績有明確的限制,其中文史類考生要達到600分,理工類要達到630分,英語單科成績要達到120分以上。如果符合申請標準的學生較多,將按高考成績從高到低排序。

  家長説

  主要考慮就業

  一位孩子在101中學就讀的家長

  選擇去香港上大學,主要是考慮就業。一個原因是香港大學的國際排名高,另外一個原因是香港這個城市的優勢,綜合競爭力高。現在,大學生在內地的就業壓力比較大,而香港的高中畢業生和北京差不多,提供的就業職位卻特別多。女兒對商科比較感興趣,這也是香港的大學的優勢學科。另外,香港的大學使用英語教學,更與國際接軌。

  孩子的學習成績特別好,上清華、北大沒問題。現在考慮的是把香港的大學報在第一志願,還是二志願。聽去香港的交流生講,內地的孩子拿獎學金的機會比較多。如果能拿到獎學金,跟在內地讀大學的費用也差不多。而且,去香港讀大學鍛鍊的機會挺多的,將來不管是留在香港就業,還是去國外,綜合實力都不差。看著那些從香港回來的孩子,覺得他們無論是談吐、交流還是合作精神,都很專業,明顯受過正規訓練。

  香港的大學也不是每個學科都好,比方説香港城市大學的資訊專業很好,排名靠前。但如果孩子想學酒店管理,那麼最好就去香港中文大學。

  學生説

  英文水平有很大提高

  香港中文大學商科基礎班(獎學金)一年級張華(畢業于福建省永安一中)

  在中大學習,我最直接的感受便是學校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利。學校提供的課程涉及面很廣,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與興趣,安排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時間。中大的教學設備一流,教學資源豐富,上課的方式更是多樣化。教學過程中,學校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合作能力,而這正是未來社會人才所必備的素質。

  同時,學校對英語能力的要求極高,大部分課程是全英文教學。一兩個月過去之後,我欣喜地發現,自己的英文水平已在潛移默化中有了很大進步。而且,學校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和同學,英語的應用極為重要,我真慶倖自己能在一個國際化程度如此高的環境裏學習,開拓自己的國際視野,為將來適應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校園優雅的學習環境。比起那些座落繁華街區的學校,中大洗凈了喧囂與嘈雜,在香港這樣一個大都市裏,保持了校園應有的那份樸素與寧靜。

  鏈結 港澳高校報名方式不同

  除納入內地統招計劃的2所大學外,另外6所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採取自主招生、單獨報名的方式。考生如想報考,需要按照大學的報名辦法交納報名費、提交申請資料,沒有統一報名程序。6所高校報名截止時間分別是:

  香港嶺南大學:5月30日。

  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教育學院:5月31日。

  香港科技大學:6月12日。

  澳門5高校設有統一報名方式,6月9號到13號,報考考生到北京市高招辦索取表格,填表報名。

  錄取分數差距大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依據高考成績錄取,其他6高校雖不完全看重高考成績,但高考分也是錄取時的重要參考。記者了解到,2005年各高校對高考分數的要求相差很大。

  香港大學:錄取考生高考成績一般在600分以上。

  香港中文大學:2005年內地錄取250人,北京錄取35人,文科錄取線達534分,理科564分。

  香港城市大學:去年北京錄取46人,平均分超過北京一本線90分。

  香港科技大學:2005年錄取內地學生160名,北京地區考生高考平均成績608分。該校還錄走了北京、廣東及成都高考第一名。

  香港理工大學:該校2005年錄取30余人,本科一批分數線以上、英語單科110分以上才可申請。

  香港浸會大學:學校歷年內地招生情況顯示,錄取考生高考成績一般要達到重點批次分數線。

  香港教育學院:高考成績在北京二本線上可以申請,但是達到一本線錄取機會較大。

  獎學金髮放各有標準

  香港中文大學:該校“獎學金基礎班”招生100人,每人可獲得約50萬港元獎學金。“獎學金基礎班”只錄取一志願報考香港中文大學的考生,理科考生高考成績達到630分,文科考生達到600分的前提下擇優選拔。北京全額獎學金名額理科有5名,文科有2名。

  香港城市大學:該校設有狀元獎學金,各省市應屆高考生名列文科或理科第一併報考城市大學,即可獲約44萬元的全額獎學金。該校分等獎學金的頒發標準為:高考分數超出一本線80分以上,將獲每年6萬港元獎學金,為期4年;超出一本線50分以上,將獲3萬港元獎學金,為期4年;超過一本線20分以上獲一次性獎學金2萬港元。

  香港大學:獎學金不分等級,根據錄取學生的素質發放。根據以往經驗,獲獎學生每年大概可以拿到3萬港幣以上。

  香港科技大學: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科學等競賽中榮獲一等獎、高考成績特別優異的考生,在香港科技大學英語入學面試表現突出,可獲獎學金。

  香港理工大學:最高獎學金40萬,依據錄取考生的綜合素質發放。

責編:英子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