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愛上博物館 > 正文

英國博物館縱覽之 理性之光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1日 14:46)

  跨越東經116度經線,來到英倫三島。倫敦國會大廈的塔樓上,大笨鐘悠揚的鐘聲依然傳得很遠。在倫敦市東西方的泰晤士河南岸,這個小山丘上矗立的圓頂建築,就是聞名世界的格林威治天文臺。

  這裡是世界計算時間和地球經度的起點。

  腳下的這條線就是本初子午線,即0度經線,這條線把我們居住的地球分成了東西兩個半球,同時它也成為世界時區的起點。有了這條線,世界從此有了統一的方位和時間的坐標。

  人類經過漫長的過程,才走進了認識方位和時間的理性軌道。

  當時許多地區都有不同的0度經線和當地時間,對於旅行者來説,現在幾點?成為他們巨大的困惑,混亂的本初子午線又使他們難以確定自己身處何處。

  倫敦經度委員會懸賞兩萬英鎊的鉅額獎金,尋求準確計算經度的方法。1730年,一個叫約翰哈裏森的年輕鐘錶匠從家鄉林肯郡來到格林威治。在友人和經度委員會的贊助下,他用了六年時間完成了他的第一個時間儀器——H1,引起轟動。但他認為H1還可以改進,又投入到H2、H3的研發中。然而,經過19年的反復設計、研製,H2、H3仍無大的進展,經度委員會對他失去了信心。

  哈裏森依然鍥而不捨,1753年,他發現高頻震蕩器,1755年他終於完成了小巧的H4的研製。後來他又不斷完善H4,使得這種小鐘錶一年內的誤差小于一分鐘。1772年,哈裏森來到格林威治整整四十二年之後,得到了經度委員會8750磅的間接獎金。

  從此,人類時間的準確性得到質的提高,今天的機械鐘錶仍然沿用哈裏森的高頻震蕩原理。

  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經度會議上,決定經過格林威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世界迎來了理性的儀錶時代,各種儀錶賦予工業革命生産出的鋼鐵機械理性的光芒。率先掌握了理性時間的英國,工業革命的步伐走在了世界前列。

  1829年,工程師喬治斯蒂芬森參加新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招標,他設計、製造的“火箭”號機車時速達到47公里,贏得招標,“火箭”號機車成為火車歷史的標誌。

  如今“火箭”號機車早已退役,但卻沒有報廢,它呆在倫敦科技博物館大廳最醒目的地方,向南來北往的參觀者訴説著英國工業革命時代的輝煌。

  十九世紀中葉,在工業革命的浪潮之中,科學與技術走進了博物館的殿堂。

  倫敦科技館早期並不是如今這個樣子,它是在1851年倫敦“世博會”的基礎上,舉辦的一個綜合性大展覽,以後才將藝術與科學分離,形成了著名的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和倫敦科技博物館。

  這是一架154年前製造的自動織布機,它的出現迅速取代了作坊裏的手工織布,紡織開始規模化生産。這臺今天看起來笨重的機械計算機, 當時卻大大提高了計算效率,令十九世紀的人們嘆為觀止。這是二戰期間英軍戰鬥機使用過的專用發動機,是四十年代最領先的設計,飛行速度快於德軍飛機,在保衛倫敦的空戰中,它立下了赫赫戰功。

  一百五十年來,倫敦科技館不斷蒐集著打著時代烙印的展品,無論是新技術還是新發明。如今這裡收藏著大約六百萬件藏品,在三十萬件實物藏品中,所包含的“世界第一”比其他博物館都要多,這成為倫敦科技博物館收藏的重要特徵之一。科技館通過大量的科技遺産收藏品,向公眾展示了一個可以觸摸的、令人驚奇的科技歷史景觀。而每一件獨特的展品,又對公眾訴説著科學的意義和時代的故事。

  2001年以後,英國政府對倫敦科技館實行了免門票政策,這裡成為全英最熱門的旅遊景點,年訪問人次超過300萬。

  走出倫敦科技館的展廳,在我們為豐富的展品折服之餘,又被這裡關於科學的理念深深吸引。科技館的大屏幕上告訴參觀者,這裡的科學就和我們臨街,是裸露的,是沒有包裝的,可以與之零距離交談……

  在倫敦科技館的三張名信片上,他們更是把“表現”、“吃”、“生活”與科學這個詞彙連在了一起。

責編:木鐸金聲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