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文化頻道 > 巴金 > 巴金自述 > 正文

巴金如是説:巴金自述100條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3日 15:08

  一 關於母親

  “使我認識‘愛’字的是她。在我幼小的時候,她是我的世界的核心。她很完滿地體現了一個‘愛’字。”

  二 關於“五四”

  “我常常説我是‘五四’的産兒。五四運動像一聲春雷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了。我睜開了眼睛,開始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三 關於《告少年》(或無政府主義)

  “從《告少年》裏我得到了愛人類愛世界的理想,得到了一個小孩子的幻夢,相信萬人享樂的社會就會和明天的太陽同升起來,一切的罪惡都會馬上消滅。”

  四 關於俄國民粹派女革命家蘇菲亞柏羅夫斯卡亞

  “在那時候我所知道世界中最可敬愛的人就是她一個。”

  五 關於高德曼(美籍立陶宛人,著名無政府主義者)

  “當我15歲的時候你曾經把我從懸崖上的生活裏喚了轉來。以後,在1927年,……你許多次用了親切的鼓勵的話來安慰我,用了你的寶貴的經驗來教導我。你的那些美麗的信至今還是我的鼓舞的源泉,當我有機會來翻讀它們的時候。eg,我的精神上的母親,eg,你,夢的女兒,你是唯一了解我的痛苦的人。”

  六 關於《半月》雜誌

  “在那裏的兩小時的談話照徹了我的靈魂。我好象一隻被風暴打破的船找到了停泊的港口。我的心情昂揚,我帶著幸福的微笑回到家裏。就在這天的夜裏,我懷著佛教徒朝山進香時的虔誠,給適社的負責人寫了信。”

  七 關於從四川老家出走

  “我的初衷是:離開家庭,到社會中去,到人民中間去,做一個為人民‘謀幸福’的革命者。”

  八 關於從四川老家出走

  “天暮了,

  在這渺渺的河中,

  我們的小舟究竟歸向何處?

  遠遠的紅燈啊,

  請挨近一些兒吧!”

  九 關於從四川老家出走

  “我辭別了山,渡過了江,劃起一隻獨木小舟,向著人間的海駛去。暴風吹打我的臉,巨浪顛簸我的船,但是它們並不曾淹沒了我。”

  十 對“五三十慘案”的反應

  “我不願意再坐下來,安安靜靜地讀書。我底血,我願意把它流出來。只要快一點給我一個機會做一點事情,盡一份力量,叫這做奴隸的、受苦的人民站起來,爭回他們的自由。你給我死也好,只是你不要使我這樣活著受罪,不要使我這樣無用地浪費我底青春。”

  十一 對殉道者的禮讚

  “只要我的生命存在一日,便是一面宣揚殉道者的偉大崇高的行為,一面繼續他們的壯志前進……。

  “社會的進步是一部殉道的記錄,人類進化的每個時代中都浸透著殉道者的熱血。”

  十二 青年時代對祖國的複雜心情(離華赴法留學時)

  “啊,雄偉的黃河,神秘的揚子江呀,你們的偉大的歷史到哪去了?這裡的國土!這樣的人民!我的心怎麼能夠離開你們!

  ……

  再見吧,我不幸的鄉土啊!我恨你,我又不得不愛你。”

  十三 赴法時立志獻身人類

  “我現在的信條是:忠實地生活,正當地奮鬥,愛那需要愛的,恨那摧殘愛的。我的上帝只有一個,就是人類,為了它我準備獻出我的一切……。”

  十四 關於樊塞蒂(意大利人、無政府主義者,為美國政府殺害。)

  “我有一個‘先生’,他教我愛,他教我寬恕。然而由於人間的憎恨,他,一個無罪的人,終於被燒死在波士頓,查理斯頓監獄的電椅上。就在電椅上他還説他願意寬恕那個燒死他的人。我沒有見過他,但我愛他,他也愛我。”

  十五 對寫異域生活的解釋

  外國人和中國人,“追求的都是同樣的東西——青春、活動、自由、幸福、愛情,不僅為他們自己,而且也為別的人,為他們所知道、所深愛的人們。失去了這一切以後的悲哀,乃是人類共有的悲哀。”

  十六 關於克魯泡特金

  “你能夠照他那樣地為人,那樣地處世,你一生就決不會有一刻的良心的痛悔,決不會有對人對己不忠之事。你將尋到快樂,你將熱烈地愛人,也將為人所愛。那時候你就知道這本書(《克魯泡特金自傳》)是所有的青年們底福音了。”

  十七 對朋友陳范予的懷念

  “在你這裡我看見了無窮大的世界,在你這裡我也看見了無窮小的世界。我知道人並不是宇宙的驕子,我知道生命無處不在,我知道生命綿延不絕。你的生活哲學影響了我的。你的待人的態度也改變了我的。倘使我今天從我的生活中完全抽去了你的影響,則我將成為一個忘恩的人而辜負了死友的期望了。”

  十八 關於《滅亡》

  “橫貫全書的悲哀卻是我自己的悲哀,固然我是流了眼淚來寫這本書的。”“我是為了自己,為了傾訴自己的悲哀而寫小説。”

  十九 對自己的作品的認識

  “當初我獻身寫作的時候,我充滿了信仰和希望。我把寫作當作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我以忠實的態度走我在寫作中所走的道路。”

  二十 關於《激流》(《家》)的構思

  “生活並不是一個悲劇。它是一個‘搏鬥’。

  ……

  我無論在什麼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蕩,在創造它自己的道路,通過亂山碎石中間。”

  二十一 關於《激流》(《家》)的構思

  “這激流永遠動蕩著,並不曾有一個時候停止過,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發射出種種的水花,這裡面有愛,有恨,有歡樂,也有痛苦。這一切造成了奔騰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

  二十二 關於《激流》(《家》)的構思

  “我不是一個説教者,所以我不能夠明確地指出一條路來,但是讀者自己可以在裏面去找它。”

  二十三 關於《激流》(《家》)的構思

  “我還提説一樣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信念。……它使我更有勇氣來宣告一個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我要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Iaccuse(我控訴)。……所以我要寫一部《家》來作為一代青年的呼籲。我要為過去那些無數的無名的犧牲者‘喊冤’!我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

  二十四 關於抗日愛國(對“一二八”日寇武裝侵略上海的反應)

  “歷史上沒有一次的血是白白流了的。我們的血會淹沒了你。我們的血會給我們帶來解放。”

  二十五 對自己的作品的認識

  “我只是把一個垂死的制度的犧牲者擺在人們的面前,指給他們看:‘這兒是傷痕,這兒是血,你們看!’也許有些人會憎厭地跑開,但是聰明的讀者就不會從這些傷痕遍體的屍首上看出來一個合理的制度的新生麼?”

  二十六 對自己的作品的認識

  “我在寫作中所走過的路與我在生活中所走的路是相同的。無論對於自己或者別人,我的態度都是忠實的。

  ……

  我願意它們廣泛地被人閱讀,引起人們對光明的愛惜,對黑暗憎恨。

  ……

  我的文章是寫給多數人讀的。我永遠説著我自己想説的話,我永遠盡我在黑暗中呼號的人的職責。”

  二十七 對青年的希望

  “忠實地行為,熱烈地愛人民;幫助那需要愛的,反對那摧殘愛的;在眾人的幸福裏謀個人的快樂,在大眾的解放中求個人的自由。”

  二十八 歌頌進步青年

  “這一群青年有良心,有熱情,想做出一些有利於大家的事情,為這個理想,他們就犧牲了他們個人的一切。他們也許幼稚,也許常常犯錯誤,他們的努力也許不會有一點效果。然而他們的犧牲精神,他們的英雄氣概,他們的潔白的心卻使得每個有良心的人都流下感激的眼淚。”

  二十九 青春是美麗的

  “青春是無限地美麗,青年是人類的希望,也是我們祖國和人民的希望,這樣一個信念,貫穿著我的全部作品。”

  三十 青年時代的生活方式

  “我寧願一個人孤獨地去經歷人世的風波,去嘗一切生活的苦味,我不要安慰和同情,我卻想把安慰和同情給別的人。我已經這樣地過了幾年,這種生活不一定是愉快的,但我過得還好。”

  三十一 談友情

  “在短促的過去的回顧中卻有一盞明燈,照徹了我的靈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點光彩。這盞燈就是友情。我應該感謝它,因為靠了它我才能夠活到現在;而且把舊家庭給我留下的陰影掃除了的也正是它。”

  三十二 談友情

  “我的眼眶裏至今還積蓄著朋友們的淚,我的血管裏至今還沸騰著朋友們的血。在我的胸膛裏跳動的也不止是我一個人的孤寂的心,而是許多朋友們的暖熱的心。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説一句。我是靠著友情才能夠活到現在的。”

  三十三 對“神”的批判

  “火燒完了我的尊敬,火燒盡了我的害怕。火燒燬了神,火燒死了鬼。火使我完全忘記了過去。這可祝福的生活洪爐裏面的烈火啊!”

  三十四 關於魯迅

  “……我們也和別的許多人一樣以為他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不朽的名作之林。但我們應該更重視——在民族解放運動中,他是一個偉大的戰士,在人類解放運動中,他是一個勇敢的先驅。”

  ……

  魯迅先生的人格是比他的作品更偉大的。近二三十年來,他的正義的呼聲,響徹了中國的暗夜,在荊棘遍地的荒野中,他執著思想的火把,領導著無數的青年向遠遠的一線光亮前進。”

  三十五 對自己作品的認識

  自從我執筆以來,我就沒有停止過對我的敵人的攻擊。我的敵人是什麼?一切舊的傳統觀念,一切阻礙社會進化和人性發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殘愛的努力,它們都是我的最大的敵人。我始終守住我的營壘,沒有作過妥協。”

  三十六 關於抗日愛國(抗日必勝)

  “……就在炸彈和機關槍不斷威脅中我還看見未來的曙光。我相信這黎明的新一代是一定會到來的。我們在這抗戰中的巨大的犧牲便是建造新的巨廈的基石。”

  三十七 關於抗日愛國

  “我雖然是一個反戰主義者,但是為自衛,為抵抗強權的戰爭,我卻擁護,而且認為是必要的。”

  三十八 關於抗日愛國

  “……一片土,一棵樹,一塊田,……它們使我的眼睛舒暢,使我的呼吸暢快,使我的心靈舒展,我愛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愛一切從土裏來的東西。因為我是從土裏來,也要回到地裏去。

  三十九 關於抗日愛國(堅持抗戰,堅持文化崗位)

  “在這時候我們需要讀自己人寫的東西,不僅因為那是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寫成的,而且那裏面閃露著我們的靈魂,貫穿著我們的愛憎。不管是一鱗一爪,不管是新與舊,讀著這樣的文章,會使我們永遠做一個中國人——一個正直的中國人。”

  四十 獻身於追求光明

  “倘使有一雙翅膀,我甘願做人間的飛蛾。我要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四十一 關於《憩園》

  “我的心跟別人的心挨在一起,別人笑,我也快樂,別人哭,我心裏也難過。我在這人間看見那麼多的痛苦和不幸,可是我又看見更多的愛。我好象在書(《憩園》)裏面聽到了感激和滿足的笑聲。我的心常常暖和得像在春天一樣,活著究竟是一件美麗的事。”

  四十二 關於文化生活出版社

  “我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了十四年,寫稿看稿、編輯、校對,甚至補書,不是為了報酬,是因為人活著需要多做工作,需要發散,消耗自己的精力。我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所以做補書的工作我也感到樂趣,能夠拿幾本新出的書送給朋友,獻給讀者。我以為是莫大的快樂。”

  四十三 關於妃格念爾的《獄中二十年》

  “這部書像火一樣點燃了我底獻身的熱望,鼓舞了我底崇高的感情。我每讀一遍,總感到勇氣百倍。同時又感到無窮的慚愧。我覺得在這樣的女人底面前,我實在是太渺小了。”

  四十四 赴朝鮮戰地,思念蕭珊

  “你明白我這時的心情。我的確有千言萬語,卻無法把它們全傾瀉在紙上……。而且想到你,想到孩子,想到大家,這會給我增加勇氣,我的心裏永遠有你。在艱苦中,我會叫著你的名字。在任何環境下我要做一個值得你愛的人。”

  四十五 對自己作品的認識

  “我的生活裏充滿了種種的矛盾,我的作品裏也是的。愛與憎的衝突,思想和行為的衝突,理智和感情的衝突……,這些織成了一個網,掩蓋了我的全部生活,全部作品。

  我的生活是苦痛的掙扎,我的作品也是的。我的每篇小説都是我的追求光明的呼號。”

  四十六 談創作(針對極端的教條主義)

  “創作是個人勞動,作品是有個性的。”

  四十七 談創作(針對極端的教條主義)

  “單靠作家的稱號並不能保證好作品的産生,單靠才能也不能解決問題……,創作是一個很嚴肅、很艱苦的事業。即使最有才能的人也得在創作上付出很大的代價,這個代價包含著辛勤的勞動,豐富的生活經驗與知識,正確的世界觀,還包含著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缺少了這些,最有才能的作家也會寫出失敗的作品;寫過一本好書的人也可以寫出一本壞書。”

  四十八 談創作(針對極端的教條主義)

  “學習和改造是沒有止境的……,我們決不能等到改造好了才動筆……,作家必須不斷地寫作,寫作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義務。作家用寫作來為人民服務。廣大讀者向作家要求的是作品,更多的作品,而且更好的作品……。”

  四十九 談創作(針對極端的教條主義)

  “即使寫歷史小説,也得先了解人,了解生活。人們從前喜歡挖苦亭子間的作家,其實做一個亭子間的作家也得先在社會裏混了一些時候,才關在亭子間裏寫作。一輩子關在亭子間裏的人,連活都活不下去,哪談得上創作……。”

  五十 談創作(針對極端的教條主義)

  “有些人自己不習慣‘獨立思考’,也不習慣別人‘獨立思考’。他們把自己裝在套子裏面,也喜歡把別人裝在套子裏面。他們拿起教條的棍子到處巡邏,要是看見有人從套子裏鑽出來,他們就給他一悶棍,他們聽見到處都在唱他們聽慣了的那種沒有感情的單調的調子,他們就滿意地在套子裏睡著了。”

  五十一 談創作(針對極端的教條主義)

  “他們的棍子造成了一種輿論,培養出來一批應聲蟲,好象聲勢很浩大,而且也的確發生過起鬨的作用。……”

  “在中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還是佔大多數,他們對大小事情都有他們自己的看法。他們並不習慣別人代替他們思考,但是他們也不習慣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卻喜歡暗地吱吱喳喳……,要是他們真的大‘鳴’起來,教條主義者的棍子就只好收起來了。”

  五十二 談創作(針對極端的教條主義)

  “把熱愛自己工作的人整成了應聲蟲,等於損害作家的獨立思考。”

  五十三 談創作(針對極端的教條主義)

  “倘使是我真正想説話時寫出來的東西,就勉強可以讀;而當有人把我當作家要我寫,又非寫不可,不得不寫時,我寫出的東西就是很壞的。”

  五十四 談創作(針對極端的教條主義)

  “寫作是種艱苦的勞動,必須要全心全意,把全部心血放到裏面去。”

  五十五 談創作(針對極端的教條主義)

  “創作需要創造性,特別需要説別人沒有説過的話,如果別人已經説得很多了,就用不著我們再來説。一部成功的作品,總是説別人沒有説過的話,而且又説得好。”

  五十六 自我反思

  “在‘文革’到來之前,我的確就是這樣地混日子,我用一個混字,因為我只説空話沒有幹實事。一次接一次開不完的會,一本接一本記錄不完的筆記,一張接一張廢話寫不完的手稿。”

  五十七 關於五、六十年代的政治運動

  “我越來越小心謹慎,人變得更加內向,不願意讓別人看到我的真心。我下定決心用個人崇拜來消除一切的雜念。”

  五十八 關於共産黨和政府(六十年代初)

  “我常常覺得黨和社會、朋友和讀者都對我太好,我有一種欠債過多的歉意和責任感。我總想盡力做一點對人民有益的事情……。”“政府對我的照顧太多,我真是受之有愧。”

  五十九 關於思想改造

  “倘使我也流了眼淚,那一定是在悲惜白白浪費掉的二三十年的大好時光,……我感到可悲的倒是流水一樣逝去的那些日子。”

  六十 反思“文革”

  “人們正在想出種種方法殘害同類。為了逃避這一切恐怖,我也曾探索過死的秘密。我能夠活到現在,原因很多,可以説我沒有勇氣,也可以説我很有勇氣。那時候活著的確不是容易的事。”“倘使要我講出自己的真實思想,那就是:沒有希望,沒有前途,我忍受不了閻羅殿長期的折磨。我不曾走上絕路,只是因為我不願意同蕭珊分手。除了我對蕭珊那份感情外,我的一切都讓‘個人崇拜’榨取光了。”

  六十一 反思“文革”

  “往事不會消散,那些回憶聚在一起,將成為一口銅鑄的警鐘,我們必須牢牢記住這個慘痛的教訓。”

  六十二 反思“文革”

  “我回頭看背後的路,還能夠分辨這些年我是怎樣走過來的。我踏在腳下的是那麼多的謊言,用鮮花裝飾的謊言。”

  六十三 反思“文革”

  “我仿佛同赫爾岑一起在十九世紀俄羅斯的暗夜裏行路,我像赫爾岑詛咒尼古拉一世的統治那樣詛咒‘四人幫’的法西斯專政,我相信他們橫行霸道的日子不會太久,因為他們作惡多端,已經到了千夫所指的地步了。”

  六十四 懷念蕭珊

  “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裏有我的淚和血。……在我喪失工作能力的時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蕭珊翻譯的那幾本小説。等到我永遠閉上眼睛,就讓我的骨灰同她的攙和在一起。”

  六十五 關於法國的思想文化

  “向法國老師表示感謝,因為愛真理、愛正義、愛祖國、愛人民、愛生活、愛人間美好的事物,這就是我從法國老師那裏受到的教育。”

  六十六 關於西方文化

  “不論來自西方或者東方,它屬於人類,任何人都有權受它的影響,從它得到益處。……東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互相影響,互相受益,總會有一些改變。即使來一個文化大競賽,也不要害怕‘你化我,我化你’的危險……”

  六十七 關於西方文化

  “在許多前輩作家的傑作中,我看到一種為任何黑暗勢力所摧毀不了的愛的力量,它永遠鼓舞讀者團結、奮鬥,創造美好的生活。我牢記托爾斯泰的名言:‘凡是使人類團結的東西都是善良的、美的,凡是使人類分離的東西都是惡的、醜的。’”

  六十八 關於文革博物館

  “建立‘文革’博物館,這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我們誰都有責任讓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牢記十年慘痛教訓。‘不讓歷史重演’,不應當只是一句空話。……只有牢牢記住‘文革’的人才能制止歷史的重演,阻止‘文革’的再來。”

  六十九 關於文革博物館

  “最好是建立一座‘文革’博物館,用具體的、實在的東西,用驚心動魄的真實情景,説明二十年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大家看看它的全部過程,想想個人在十年間的所作所為,脫下面具,掏出良心,弄清自己的本來面目,償還過去的大小欠債。沒有私心才不怕受騙上當,敢説真話就不會輕信于謊言。只有牢牢記住‘文革’的人才能制止歷史的重演,阻止‘文革’的再來。”

  七十 關於文革博物館

  “二十年之後痛定思痛,總得嚴肅地對待這個問題,嚴肅地對待自己,想想究竟我們自己犯了些什麼錯誤。大家都應當來一個總結。最好建立一個‘博物館’,一個‘文革博物館’。我終於把在心裏藏了十年的話説出來了。”

  七十一 自我反思

  “我想認真總結,使自己不再重復這種糊塗事,並且也不叫別人再幹這種蠢事。但我自己與別人不同,在進行總結的時候,我要自我解剖,自我分析,並不想責怪別人,歸咎別人,而且想通過自我解剖,自我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我的箭垛首先是我自己,我揪出來示眾的首先是自己。”

  七十二 人生之路

  “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好人?我幾十年來探索的就是這個問題。”

  七十三 關於托爾斯泰

  “我也在追求他(托爾斯泰)後半生全力追求的目標:説真話,做到言行一致。我知道即使在今天這也還是一條荊棘叢生的羊腸小道。……我覺得好象他在路旁樹枝上挂起了一盞燈,給我照路,鼓勵我向前走,一直走下去。”

  七十四 晚年自勵

  “我一刻也不停止我的筆,它點燃火燒我自己,到了我成為灰燼的時候,我的愛我的感情也不會在人間消失。”

  七十五 晚年自勵

  “名利之事我已看得很淡,而且有時甚至感到厭惡。現在想的只是把一點真情留在人間,因此還想寫點隨想,因此時間對我是多麼可貴。想到過去浪費掉那麼多的時光,我覺得我也應當堅持一項原則:盡可能多做自己想做的事,盡可能不做或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當然其中也包括著盡可能少寫或不寫自己不想寫的文章)。但是做到這一個‘堅持’卻是多麼不容易啊!”

  七十六 晚年自勵

  “人老了,來日無多,時間可貴,偏偏有人在這個時候麻煩你,干擾你,讓你做買空賣空的‘名人’,我實在痛苦。……我常常不願傷人,結果只有委屈自己。我生活中充滿矛盾,也充滿煩惱。……各種各樣的人來找我做我不願意做的事,為了應付這些人,我痛苦不堪。醫生要我休息,我希望隱姓埋名,避開名利,不做盜名欺世的騙子。”

  七十七 晚年自勵

  “……腦子十分清楚,對生死問題也看得明白,一切毀譽都不在心上,相信頗有自知之明。我活下去只是為了‘給’,不是為了‘取’,這樣的生命是有光彩的。”

  七十八 晚年自勵

  “我多麼想再見到童年時期的腳跡!我多麼想回到我出生的故鄉,摸一下我唸唸不忘的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隻給剪掉了翅膀的鳥,失去了飛翔的希望。我的腳不能動,我的心不能飛。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會衝破一切的障礙,會闖過一切的難關,會到我懷念的一切的地方……。我家鄉的泥土,我祖國的土地,我永遠同你們在一起接受陽光雨露,與花樹、禾苗一同生長。……我唯一的心願是:化作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裏。”

  七十九 關於俄羅斯文學

  “俄羅斯文學喚醒了一個中國青年的靈魂,使我懂得熱愛文學,追求人民的友誼,使我在六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始終保持一位藝術家的良心。直到今天,列夫托爾斯泰仍是我最敬愛的老師。”

  八十 關於西湖

  “我説過我愛西湖是把人和地連在一起,是把風景和歷史人物連在一起……。”“他們是不滅的存在,是崇高理想和獻身精神的化身。西湖是和這樣的人,這樣的精神結合在一起的,它不僅美麗,而且光輝。”

  八十一 關於冰心

  “過去我們都是孤寂的孩子。從她的作品裏,我們得到了不少的溫暖和安慰。我們懂得了愛星,愛海,而且我們從那些親切而美麗的語句裏重溫了我們永久失去了的母愛。現在我不能説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給我加添過一點生活的勇氣,可是甚至在今夜對著一盞油燈,聽著窗外的淅瀝的雨聲,我還能想起我們弟兄從書本上(冰心著作)抬起頭相對微笑的情景。我抑制不住我的感激的心情。”

  八十二 關於冰心

  “她的頭腦比好些年輕人的更清醒,她的思想更敏銳。對祖國和人民她有更深的愛。”

  “那麼坦率,又那麼純真!她是那麼堅定,又那麼堅強!……更難得的是她今天仍然那麼年輕!我可以説,她永遠年輕!”

  八十三 關於冰心

  “想到有您這樣一個人存在,我感覺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拉著我向前。”

  “許多人戰戰兢兢抱頭搖尾的時候,您挺胸直立,這種英雄氣概,這種人格的力量,我永遠忘記不了!我也真想您!”

  “我永遠敬愛您,記著您,想念您。”

  “我有您這樣一位大姊,這是我的幸運。”

  八十四 關於翻譯

  “我寫文章,發表作品,因為我有話要説,我希望我的筆對我生活在其中的社會起一點作用。我翻譯外國前輩的作品,也不過是借別人的口講自己的心裏話。所以我只介紹我喜歡的文章。”

  八十五 對神的批判

  “我明明記得我曾經由人變獸,有人告訴我這不過是十年一夢。不會再做夢嗎?為什麼不會呢?我的心還在發痛,它還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夢了。我不會忘記自己是一個人,也下定決心不再變為獸,無論誰拿著鞭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再進入夢鄉。當然我也不再相信夢話!

  沒有神,也就沒有獸。大家都是人。

  八十六 講真話

  “真話畢竟是存在的。講真話也不難。我想起了安徒生的有名的童話《皇帝的新衣》。大家都説:‘皇帝陛下的新衣真漂亮’。只有一個小孩子講出真話來:‘他什麼衣服也沒有穿。’

  早在1837年丹麥作家漢斯安徒生就提倡講真話了。”

  八十七 講真話

  “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

  八十八 講真話

  “我所謂‘講真話’不過是‘把心交給讀者’,講自己心裏的話,講自己相信的話,講自己思考過的話。我從未説,也不想説,我的‘真話’就是‘真理’。”

  八十九 文學之路

  “我是從探索人生出發走上文學道路的。”

  九十 文學之路

  “我想來想去,想的只是一個問題:怎樣讓人生活得更美好,怎樣做一個更好的人,怎樣對讀者有幫助,對社會、對人民有貢獻。我的每篇文章都是有所為而寫作的,我從未有過無病呻吟的時候。”

  九十一 文學之路

  “我確實愛自己的文章,因為每一篇小説裏都混合了我的血和淚,每一篇小説都給我喚醒了一段痛苦的回憶,每一篇小説都給我叫出了一聲追求光明的呼號。光明,這就是許多年來我在暗夜裏叫喊的目標。它帶來一幅美麗的圖畫在前面引誘我,同時受苦的、慘痛的景象又像一根鞭子那樣在後面鞭打我。我在任何時候都只有向前走的一條路。我的小説就是我在這個旅程中沿途丟下的東西。我為什麼不愛它們呢?……”

  九十二 文學之路

  “當熱情在我的身體內燃燒的時候,我那顆心,那顆快要炸裂的心是無處安放的,我非得拿起筆寫點什麼不可。我不是一個藝術家,我只是把寫作當做我的生活的一部分。”

  九十三 文學之路

  “作家就是作家嘛,他靠作品而存在,不能靠資格活下去。作家是職業,不是官職。只要手裏捏著筆,他可以寫到死。只要有人讀他的書,誰也不能強迫他擱筆。但是作家多年不寫文章,他就會被讀者忘記。……培養作家的是生活,養活作家的是讀者,我始終是這樣想。”

  九十四 文學之路

  “我甚至説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是自然,是無技巧。我還説,生得很美的人並不需要濃粧艷抹,而我的文章就像生得奇醜的人,不打扮,看起來倒順眼些。”

  九十五 人生之路

  “我寫作一不為吃飯,二不為出名。我藏在心裏沒有説出來的話是:我是春蠶,吃了桑葉就要吐絲,哪怕放在鍋裏煮,死了絲還不斷,為了給人間添一點溫暖。”

  九十六 人生之路

  “對於戰士,生活就是不停地戰鬥。他不是取得光明而生存,便是帶著滿身傷痕而死去。在戰鬥中力量只有增長,信仰只有加強。在戰鬥中給戰士指路的是‘未來’,‘未來’給人以希望和鼓舞。戰士永遠不會失去青春的活力。”

  九十七 人生之路

  “愛真理,忠實地生活,這是至上的生活態度。沒有一點虛偽,沒有一點寬恕,對自己忠實,對別人也忠實,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為的裁判官。”

  九十八 人生之路

  “我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愛國者。……我那一顆愛祖國、愛人民的心還是像年輕時候那樣地強烈,今天仍然是如此。我過去所有的作品裏都有從這顆心滴出來的血。現在我可以説,這顆心就是打開我的全部作品的鑰匙。”

  九十九 人生之路

  “我一生始終保持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索取。”

  一百 人生之路

  “讓我做一塊木柴吧。我願意把我從太陽那裏受到的熱放散出來,我願意把自己燒得粉身碎骨給人間添一點點溫暖。”

  《報告文學》2003年第十期

  丹晨 編選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