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走近央視書畫院的客人——訪著名畫家姚治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7日 18:21 來源:CCTV.com

  


  見到畫室裏的姚治華先生,很難想像在丈二尺的畫紙上揮毫潑墨的他已經年過古稀,站在那幅名為《黃河》的作品面前,姚治華顯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而他與藝術結緣已有半個世紀……

  師出名家受益匪淺

  1932年,姚治華出生在湖北孝感,年幼時飽受戰亂之苦。抗戰勝利後,他考取了一所紡織學校,學紡織需要設計布匹的花樣,是姚治華和美術的最初接觸。

  1949年,全國解放,姚治華參加中原大學的幹部培訓,三個月學習期滿後,全班寫畢業總結,他想到給每個同學寫個美術字留念,又在給大家的信封上畫了幅畫,沒想到這個舉動引起了輔導員的注意,使得姚治華得以繼續留在後來改名為中南文藝學院的中原大學文藝學院學習,在那裏他得到了美術方面的初步訓練。1956年,在當過兩年的美術編輯後,他順利地考取了中央美術學院。姚治華感慨萬分:沒有想到當年在信封上的那幾筆畫,奠定了我的美術生命;當美術編輯的過程中畫了很多插圖和連環畫,漫畫,在各大報紙發表幾千幅,很是鍛鍊了我的創作能力。

  上世紀50年代時,中央美術學院剛剛成立不久,有很多中國一流的藝術大家在此任教。姚治華也因此有幸親聆了多位藝術大師的教誨。

  “剛進美院的時候,就聽老師李可染先生説,作為一個藝術家,除了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還要有哲學家的頭腦、科學家的毅力、詩人的感情和雜技團的本領——我記得那時候他帶著我們在北京的郊區寫生,大家就同住在懷柔的一個火車站,白天畫畫,晚上上課,吃得很差,睡在車站的倉庫。那樣一位大畫家,睡在簡陋又嘈雜的倉庫,還保持著怡然自得的心態,李可染先生果然是像自己説的那樣,他的話成為我一輩子的信念。”

  姚治華也還清楚地記得當年和葉淺予一同到全國各地寫生的經歷:“最難忘是去陜西的那次,一邊畫速寫,一邊學習中國傳統的技法。途中我們遇到一座古代公主的墓葬,葉淺予先生就領著我們到墓室裏去臨摹壁畫,墓室裏很冷,空氣也很差,我們畫一會兒就得跑出去透透氣,他當時60多歲了,眼睛又不太好,卻畫得比誰都用心……我實在是很幸運,能夠得到那些大師們的言傳身教。”

  縱情筆墨畫無止盡

  姚治華是中國當今畫壇山水、人物、花鳥、書法無一不精的書畫大家。他的畫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同時又不失創新精神。

  2004年歲末,在深圳舉行的“中外文化藝術品拍賣會”上,丈六巨制的國畫作品《和平頌》以500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創下了世界單幅中國畫的最高紀錄。這幅作品 是在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由趙樸初、關山月、胡絜青、蕭淑芳、何海霞、田世光、梁樹年、白雪石等22位中國畫壇頂尖人物聯手繪製,畫面上一派爭奇鬥艷、鳥語花香的盎然生機。姚治華作為發起人和參與者深知它的來之不易:“從前齊白石等老藝術家曾經畫過一幅《和平頌》,獻給世界和平大會,時隔近半個世紀再畫新的《和平頌》,畫家們美好的祝願與希望不改當年,眾位巨匠級人物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機緣難得,一同揮毫潑墨更是可遇不可求,如今那22位畫家中半數已經去世,《和平頌》成為他們許多人的絕筆。”

  在“世界和平藝術大展”上,姚治華的作品曾三次獲得聯合國非政府組織頒發的“阿科特米”大獎,《白衣天使的誓言》、《神州》等現實題材的作品則獨具匠心,濃墨重彩間反映出時代的氣息。

  名山大川中姚治華最鍾愛黃山,大自然的神奇造物,山峰上的風起雲涌給予他不盡的靈感:“黃山去過12次,每次去都有新感覺,在山頂上看猴子觀海,我一坐就是幾鐘頭,感覺很舒服,仿佛能看到宇宙空間……總有人問我的畫到底是個什麼風格,其實我自己認為我還沒形成風格,在變化和探索當中,藝術沒有止境。”

  


作品欣賞(一)

  


作品欣賞(二)

  


作品欣賞(三)

  


作品欣賞(四)

  

  

(撰稿:熊曦)

  

責編:雍莉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