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自造化而出的王夢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6日 18:36 來源:

  


江南水鄉

  

  作者:彭利銘

  王夢湖的藝術走的是一條以傳統筆墨為主線,適當借鑒西方繪畫經驗來完善自己的中國山水畫創作的道路。他沒有受到急劇變化的環境的影響,更沒有受到五花八門的觀念的衝擊,真正地把守住中國畫的底線,“咬定青山不放鬆”。研究傳統、深入生活、觀察自然是他進行創作並嘗試創新的法寶和源泉。他研究傳統,日課不輟,通過觀摩、臨摹來體會其精神,掌握其技法。他深入生活,通過不倦的寫生,觀察和研究自然,尋找創作的靈感和激情。為此,王夢湖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用其深厚的傳統筆墨技法,記錄、描述、昇華著現實生活的感受。他的風格也在探索中不斷求變,更反映出他不拘于傳統,不滿足於現狀和能有所創新的願望。因為他傳統功底好,寫實造型能力強,加之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現代思維、學識修養相結合,所以他的作品視野開闊,意境深邃。這也是王夢湖力求創新的本質所在。

  面對王夢湖的作品,凝神靜觀,你好似早已遠離城市的喧鬧,進入了美好的大自然。那幽谷巨石,或棱或圓、或凸或凹、或靜或動、或亮或暗,又似乎向人們講述著祖國山河的變化日新月異,驚天動地。用勾線定型用皴法營造加以體現,似乎讓人感觸到衝撞的鏗鏘之聲。而其神姿又顯得那麼沉穩雄渾。春草秋實、流雲晨霧、月夜風雨,點墨的聚散烘托,似乎多情地留住了氣象萬千的瞬時。這種情景交融、物我兩忘,進一步深化認識、理解,使意象在心目中形成,並用具體的藝術手段來塑造眼前之景,處處浸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和理念。

  那樹枝交錯的線,那盤石疊嶂的面,那時隱時現的點,直接傳遞著王夢湖在營造作品時十分注重自由書寫的信息,在“做”畫成為時髦的今天,如此重視“寫”的重要性,很是難得。在這裡筆者不是反對“製作”“特技”等手段,但中國畫還是應以“寫”為主,“寫”應該是“做”的基礎,寫出的點線,似乎更有味道,更經得起琢磨,更有那麼一股子耐看勁。輕重、濃淡、乾濕、粗細、虛實全在“寫”中自然流露;中鋒、側鋒、逆鋒,筆在手中任意揮灑,靈動、趣味皆在其中,給畫面注入節奏與韻律之美,更顯自然,這是功力和修養的表白。

  王夢湖的江南山水風景作品,總是一種濕漉漉的感覺,一派水旺氣生的景象,這就是用水得法。畫家用水需要膽略和氣魄,意在筆先,而大膽用水關鍵在於掌握火候,這絕非一日之功,需經常摸索不斷積累實踐經驗。觀王夢湖作畫時,常見他以大水破枯筆或以淡色破濃墨,用枯幹濃墨擦濕潤淡色,使枯濕相得益彰,出神妙之效果。從而出現水墨交融,色墨輝映的境界。

  觀王夢湖作畫,最突出的印象,就是畫得“快”,一滿張丈二匹山水最多不過七、八個小時,且完整統一,厚重細膩,不會讓人有半點應酬之感;畫面的形象選擇、構圖的位置經營、筆墨的語言表現都不會感覺有一絲敷衍。山勢來龍去脈的紋理、前後山峰的疊嶂層次、老屋房捨得結構佈局以及環境相依的植樹造林,同樣表現細微,所以王夢湖的“快”貴在“熟”,熟得應用自如,巧奪天工;“快”得大刀闊斧,痛快淋漓。

  “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這就是王夢湖的作品給人們帶來的感覺和享受。

  

來源:中國藝術報

責編:雍莉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