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的創作體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8日 18:52 來源:CCTV.com

  

  畫現實生活題材,一定要深入生活,體驗、了解生活,有感而發,才能畫好畫。畫歷史題材同樣是這個道理,首先要熟悉歷史。

——田忠利


  《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是一幅難度很大的歷史人物畫。孫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一面光輝旗幟,他革命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國近代史。怎樣表現這位歷史偉人?怎樣才能揭示他的偉大人格、揭示他叱吒風雲的革命精神、展示他與中國歷史革命的血肉聯絡?如果只作為一幅單個人物肖像來畫是難以表現主題的。在研讀史料過程中,隨著對孫中山等歷史人物以及對歷史進程的深入認識,構思才逐漸明晰起來;把孫中山放在中國民主革命的歷史洪流中,將其作為中心人物放置在他所領導的中國民主革命的背景前,以沉重的民族災難,以風起雲涌的革命運動,以屢遭挫折而百折不撓,以充滿驚濤駭浪的武裝鬥爭,以星火燎原之勢的歷史真實來詮釋孫中山。

  創作開始階段,根據需要,我從史料中物色出不少真實、抓人、可畫的歷史人物形象。但如何把這些活生生的歷史人物轉化成生動的畫面背景?我將這些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組成紀念碑式的畫面結構,但是這樣很難傳達出民主革命的歷史氛圍,不能全面地體現出畫面中心人物孫中山這位歷史巨人所具有的宏偉性、悲壯性、史詩性這一根本特徵,也無法更好的表現主題,而且這類構圖樣式在過去的歷史人物畫作品中經常出現。

  夏碩琦老師在看草圖過程中提出:如何表現出宏偉性、悲壯性、史詩性是這幅畫的關鍵所在。宏偉性,有空間構成方式和歷史事件選擇的典型性,以及典型歷史事件之間內在聯絡的有機性來構成;悲壯性,由辛亥革命過程中那些赴湯蹈火英勇獻身的英雄形象及空間構成關係來構成;史詩性,有響徹中華大地的英雄主義主旋律通過空間色彩造型以及象徵主義等手法的綜合運用來構成。史詩性也就是這幅創作所努力追求的宏觀境界。根據這一指導方針,在背景畫面的處理上,我把側重點放在了與主題相關、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場景的選擇和它們之間有機、有序的結合上,而將具體的歷史人物則放在具體的歷史事件中加以刻畫,這樣以來既不失重要、重點歷史人物的刻畫,強調了歷史事件、人物的真實性,而且,使歷史背景與中心人物相融、相生,從宏觀上緊扣主題,並豐富、擴展、充實了主體形象孫中山的精神內涵,強化了形象精神內涵的廣度、深度與力度。

  背景畫面的構圖我採取超時空的結構手法。在草稿中,我曾嘗試採用幾條斷塌的城墻來分割畫面,把時空上跨度較大的內容分別填入大小不等的空間中。這樣較最初的畫稿是有了較強的構成意識,但又顯得生硬,不能整體融貫。人們將革命歷史年代總是習慣以“風雲變幻”、“風起雲涌”來形容,因此,我借助雲煙並吸收了敦煌壁畫在故事情節分佈安排上的特點,把各種歷史內容貫穿起來,同時用並置、遮掩、重疊的處理手法,使背景形成一個有主有次、有隱有顯、有聯結、有秩序的統一體,並且在構圖上一反傳統國畫大塊留白、以虛代實的審美樣式。在顏色的處理上參照舊報紙舊照片的色彩效果,既增強了歷史感,又強化了沉悶、凝重、悲壯的時代氣氛。

  我還試用了象徵的手法,以詩化的方式在畫面的右上方畫上黃藍相間、破碎消殘的日月寓意國土淪喪、山河被蠶食鯨吞;用白色精衛鳥銜聖潔的荷花,象徵革命先輩“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的精神。象徵手法的運用使畫面內容多了一種表達方式,顯示出更深層的歷史內涵,給畫面增添了新的意味。

  進入正稿創作,人物形象的塑造成為關鍵。畫面中人物的真實性、思想的深刻性和形象的生動性,特別是歷史人物形象的階級類型和性格氣質的刻畫都很重要。

  孫中山是畫面的中心部分,刻畫得成功與否直接影響畫面的效果。我集中了手頭所有的孫中山革命時期的歷史照片,做了認真的分析和研究。為了能更直觀深刻的塑造孫中山的形象性格,既要表現出他思想家的睿智與深沉,又要把握住他革命家的堅毅與氣度。臉和手最能傳達人的思想情感,為了更加集中地體現人物的思想內涵,增強表現力,我把孫中山處理成半身像。為避免人物動態和手部特徵的概念化,我請了模特,在寫生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對孫中山思想氣質、崇高風範的理解進行了多次修改。

  孫中山的臉部形象在每個年齡段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徵,辛亥革命的勝利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也是孫中山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一個重要標誌。我確定了孫中山這一時期的形象特徵,但又覺得缺少二次革命後所顯示出的思想情感的深邃。因此,我將這兩個時期的形象特徵結合起來,在刻畫上運用素描明暗虛實的處理方法,把孫中山作為一代偉人、政治家所具有的深邃、犀利、炯炯有神的目光和果敢、堅毅的嘴角具體、細微、準確、生動的表現出來,並強調其皮膚的顏色和質感。在整體比例上借用了文藝復興時期大衛式人物雕塑比例的視覺特點,對孫中山的實際比例作了誇張,中山服處理成大黑色塊,使孫中山更顯莊重、肅穆,猶如一座豐碑。使中心人物孫中山與茶灰色背景畫面拉開了距離,形成了兩個大層次,同時又與背景相互應,構成了一個大的、完整的統一體。

  歷時一年多,這幅長4米、高3米的巨型中國畫歷史人物畫,終於完成。

責編:雍莉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