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畫頻道 > “潯陽”從今成“遺韻”——追憶著名畫家陳逸飛 > 正文

特寫:陳逸飛最後的日子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9日 16:27)

  新華社上海4月11日電(記者 孫麗萍) 電影《理髮師》尚未殺青,著名畫家陳逸飛已在上海華山醫院病逝。

  陳逸飛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理髮師》一波三折,頗不平靜。幾天前,陳逸飛還抱病在浙江富陽的山溝野嶺之間加緊拍攝。

  電影《理髮師》最早于2002年11月開機拍攝,原男主角為著名演員姜文,但影片開拍不到1個月後就告停拍。經過兩年多時間重組,陳逸飛在上海重起爐灶,請香港導演吳思遠任藝術總監,男女主角分別選定陳坤、曾黎。據稱,這部影片總投資3千萬元,原計劃在5月5日完成拍攝,並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和中國電影誕辰百年之際獻映。

  據陳逸飛的秘書江慧芬説,因過於勞累導致胃病復發,陳逸飛一個月中曾多次住院。但每次還未痊癒,他又飛也似地“逃”回拍攝現場,“玩命地幹活”。

  演員曾黎説,去世前幾天,陳逸飛瘦得很厲害,胃不好,所以吃得特別少。劇組人員勸他不要走動,但他還是堅持坐在監視器前面,時不時還是會走過去給演員説戲。3月6日,有記者在寧波採訪《理髮師》劇組,發現陳逸飛顯得十分憔悴。男主角陳坤快人快語説,導演前幾天胃出血。而陳逸飛臉色沉重,讓記者不要把病情寫進報道。

  3月底開始,陳逸飛病情加重,被送回上海治療。《理髮師》劇組每天把拍攝完成的錄像帶送到上海,讓他一一過目,可見陳逸飛對這部遺作傾注了全部心血。

  陳逸飛的一生也許正像他的名字,輕靈飛逸,不安於某種固定的位置。他從江南水鄉走出,用油畫讓全世界領略了難以描摹的江南之美。但作為一位絕不墨守陳規的藝術家,他早已突破了方寸畫布。

  陳逸飛是浙江寧波人,畢業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他1980年赴美國留學,1984年獲藝術碩士學位。這一年,他以小橋流水,青瓦磚巷的水鄉周莊為素材,創作了包括《故鄉的回憶》在內的不少油畫,瀰漫著江南靈秀之氣,在紐約哈默畫廊展出。而畫廊主人——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同年訪華,又將這幅油畫贈送給了鄧小平。陳逸飛的繪畫此後不斷創造市場奇跡,在1991年香港太古佳士得秋季拍賣中,油畫《潯陽遺韻》以137萬港幣創下當時中國油畫賣價的最高紀錄。

  他1993年涉足影壇,完成了自傳性質的藝術影片《海上舊夢——陳逸飛個人隨想錄》。1995年,又完成了反映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生活的故事片《人約黃昏》。1999年陳逸飛又拍攝了反映上海當年拯救猶太難民的紀錄片《逃往上海》和《上海方舟》。

  陳逸飛回憶,小時候受到母親影響,格外喜愛電影。母親常坐在窗邊用一台又小又破的收音機收聽和電影明星有關的新聞,再講給他聽。年幼的陳逸飛常花5分錢買票,坐進乍浦路橋下的曙光電影院,一直賴著看完好幾輪影片。

  對視覺之美情有獨鍾的陳逸飛,希望在銀幕上有更大的抱負。在他生命中的最後日子裏,他不斷向友人談起自己的電影。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回憶説,她不久前還和陳逸飛及余秋雨等一起吃飯聊天。席間陳逸飛高興地説,我的《理髮師》開始拍了,男女主角找得都很滿意。

  4月10日上午8時44分,陳逸飛帶著影片未完成的遺憾在上海華山醫院病逝。用生命凝聚而成的影片,帶來的也許不再僅是視覺之美,還有心靈的震撼。

責編:海燕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