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ctv.com/')">
>> 黃賓虹專題

黃賓虹簡介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5日 14:15


  黃賓虹(1865~1955), 中國近現代中國畫家。初名懋質,應試改名質,字樸存,以所居潭渡村有濱虹亭,因號濱虹,後改寫賓虹,中年後以字行。別號有予向、虹若、虹廬、虹叟、黃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省歙縣,1865年1月27日生於浙江省金華城,早年為貢生,任小官吏,後棄官參加反清活動。1907年逃亡上海,後任編輯、記者,並在昌明藝專、新華藝專、上海美專任教授。1937年赴北平,任北平藝專教授。1948年赴杭州,任國立藝專教授。新中國成立後,黃賓虹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華東分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二屆委員。90壽辰時,夏衍同志代表華東行政委員會文化局授予黃賓虹“中國人民優秀畫家榮譽獎狀”。1955年3月15日,黃賓虹在杭州逝世。所藏金石書畫文物二千余件及生前書畫作品五千余件,全部捐獻國家。人民政府于杭州棲霞嶺建“畫家黃賓虹紀念館”。擅長山水畫,兼作花鳥畫,並進行繪畫史論和篆刻的研究、教學,以及中國美術遺産的發掘、整理、編纂、出版工作。

  1953年,黃賓虹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當時稱“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首任所長,為新中國的美術學學科奠定了學術基石。

  黃賓虹的生平活動可分為4個時期: ①金華至歙縣時期(1865~1907)。黃賓虹自幼攻讀詩文經史,學習書畫及篆刻,同時潛心研讀黃生、劉獻廷、顧炎武、黃宗羲等明代遺民的著作。1886年,應縣試,補廩貢生。在揚州從陳崇光學畫花卉。在安慶從鄭珊學山水。1904年,去蕪湖安徽公學任教,翌年,在歙縣新安中學堂教書。1907年去上海;②上海時期(1908~1937)。1905年出版《國粹學報》,來滬後擔任《國粹學報》編輯。1911~1927年間,他先後編輯《神州國光集》、《神州大觀》、《歷代名家書畫集》、《中國名畫集》等金石書畫圖冊,任《國畫月刊》編輯、商務印書館美術部主任等職,做了大量蒐集、整理、出版美術遺産的工作。1925年,畫史專著《古畫微》刊行。1926年,組織金石書畫藝觀學會,主編《藝觀》雙月刊。1928年,出版《爛漫畫集》第1輯,完成《美術叢書》第4輯。曾先後執教于昌明藝術專科學校、新華藝術專科學校、上海藝術專科學校,並任暨南大學中國畫研究會導師。1934年,刊行《黃賓虹紀遊畫冊》,發表《畫法要旨》等論著;③北平時期(1937~1948)。1937年6月,應北平古物陳列所和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之聘,來北平鑒定書畫和擔任教授。這時他的山水畫融化古人與造化,獨創風格,日益鮮明;④杭州時期(1948~1955),1948年離平赴杭,任國畫教授。1949年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今浙江美術學院)教授。1953年,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研究所(後改為民族美術研究所)所長。1955當選為華東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2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黃賓虹的山水畫創作道路,經歷了師古人、師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獨創風格3個階段。大約60歲以前以師古人為主;60~70歲以師造化為主;70歲以後,自立面目,漸趨成熟,風格渾厚華滋,意境鬱勃澹宕,是黃賓虹山水畫的基本特點。從筆墨上看,屬於繁體的“黑、密、厚、重”,即積筆墨數十重,層層深厚,是他的山水畫最顯著的特點。從色彩上看,有水暈墨章,元氣淋漓的水墨山水,也有丹青斑斕的青綠設色,更有色墨交輝的潑墨重彩,以及純用線條的焦墨渴筆。從繼承和創新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古代某家筆法的影子,但又完全不是古人。他的花鳥畫,偶一為之,雅健清逸,別具一格。書法師承鐘鼎文和晉魏。行草取法王獻之、顏真卿,楷書取法《鄭文公碑》、《石門銘》、褚遂良等。博採眾長,出以己意,渾樸沉雄之中隱含著清剛秀逸。 淵博的學識,豐富的書畫實踐,使黃賓虹的畫論畫史研究,有著深刻的獨到見解。這主要是:①渾厚華滋。針對清代山水畫出現氣格柔靡軟弱的現象,他簡括“渾厚華滋”四字,作為他追求的藝術境界和審美標準,並且把它提到中華民族性格的高度。②主張創造。他認為師古人是為了繼承和發展民族優良傳統,要師長舍短,合眾長為己有,就必須廢棄守舊式的臨摹,必須師造化。③筆墨虛實。在技法理論方面,他總結中國畫用筆用墨的規律,提出 5種筆法:平、圓、留、重、變,7種墨法:濃、淡、潑、破、漬、焦、宿。④學人畫。他提倡學識淵博、人品高尚、功力紮實,有創造性的學人畫。   

  黃賓虹的繪畫創作有明確的理論指導,其理論包含著創作實踐經驗的總結。他的山水畫和畫論,豐富了山水畫的表現力,在現代中國畫的發展中,有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意義。

  黃賓虹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上承前啟後的大家。他在50歲前馳縱百家,溯追唐、宋。其後飽遊飫看,九上黃山、五上九華、四上泰山,又登五嶺、雁蕩、暢遊巴蜀,足跡半天下。70後融會貫通,卓然成一代名匠。他的繪畫,在深研傳統,取精用宏的基礎上凝聚和昇華,進而融鑄為自己的藝術個性。與二十世紀的其他畫壇巨匠相較,黃賓虹更具學養,更富於文人氣質。除了山水畫創作,他在金石學、美術史學、詩學、文字學、古籍整理出版等領域均有卓犖的貢獻。

  黃賓虹認為,作畫在意不在貌,不應重外觀之美,而應力求內部充實,追求“內美”。他又説:“國畫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筆墨。”黃賓虹系統梳理和總結了前人對於筆墨運用的經驗,在晚年總結出“五筆七墨”之説——“五筆”為“平、留、圓、重、變”,“七墨”即“濃墨、淡墨、破墨、漬墨、潑墨、焦墨、宿墨”諸法。如此,以筆為骨,諸墨薈萃,方能呈現“渾厚華滋”之象。

  由此,黃賓虹便在實踐上,也在理論上為中國畫筆墨確立了一種可資參證的美學標準。這是一個超越前人的,歷史性的貢獻。黃賓虹晚年所作山水,元氣淋漓,筆力圓渾,墨華飛動,以“黑、密、厚、重”為最突出的特點。其意境清遠而深邃,去盡斧鑿雕琢之跡,大趣拂拂,令觀者動容。由這樣一種鬱勃的意象和高華的氣格當中,人們感受到了中國民族文化精神的強大張力。

(編輯:徐建委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