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ctv.com/')">
>> 和你説説花鳥畫

花鳥畫發展簡況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2日 15:44


《觀音猿鶴圖》宋 法常

  中國花鳥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發端于魏晉六朝,成熟于唐代。鼎盛于五代兩宋。

  唐代的花鳥畫,由於宮廷殿閣和貴族屋室以及寺觀壁畫的裝飾需要,發展較快。很多宗教畫家和宮廷畫家也擅長花鳥畫。他們為了滿足貴族生活的愛好與趣味,花鳥畫題材多是孔雀、蜂、蝶及各種珍禽名花。尤其擅長畫折枝花鳥,下筆輕利,設色精工,裝飾味重。


《雪竹文禽圖》五代 黃荃

  五代時期的花鳥畫,擺脫了唐代裝飾藝術的要求,而趨向於寫實。展示出人們對生活的情趣,反映了人們對美的享受,終於使花鳥畫與人物、山水鼎足而立,大大發展。到西蜀時期得到了快速發展,對於西蜀花鳥畫家的培養貢獻尤大,先後有黃荃、孔嵩等人均受他們的親授。尤以黃氏,他能兼收並蓄,吸收各家之長而兼有之,自成一體。所謂能“損益刁格,遂超師藝”,在花鳥畫上,不但擴展了題材的領域,並且奠定了一種特殊的樣式,這便是後世“鉤勒花鳥”—即先鉤勒,後敷色彩。與黃荃同時代的徐熙,在花鳥畫技法上,首創以墨為主,先用墨畫形態,後輕敷淡色,著重于筆墨的生動活潑,效果生意盎然。沈括評説他的畫是“以墨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氣迥出,殊有生動之意”。王世貞認為:“花鳥畫以徐熙為神,黃荃為妙”。故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之説。這是花鳥畫的兩大派別,即為工整和粗放的兩種面貌。也就是現在人們所説的工筆畫和寫意畫的雛形。


《苔痕樹影圖》元 倪瓚

  兩宋時期,是花鳥畫大發展的時期,北宋初期,以艷麗精至為工的黃家畫風為主,佔領統領地位,而徐熙的畫風則受到排擠,至到其孫徐崇嗣入宋宮廷畫院後,在學黃家畫風的同時,積極發揚徐家畫風精髓,獨創“沒骨法”,使花鳥畫的表現技法更為豐富活潑。“沒骨法”,既用彩色直接點染花卉。宋徽宗趙佶對繪畫(花鳥畫)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使繪畫成為科舉的一部分,有效地提高了畫院畫家的待遇。他也擅長花鳥畫,風格精工細緻,縝密富麗。由於皇帝酷愛繪畫藝術,促進了一些文人雅士傾心於繪畫。當時一些士大夫在畫院外,以水墨為主,以敘情述意為目的,創造性的發展了寫意花鳥畫。名家有文同、蘇軾、楊無咎、赴孟堅等。文同首創了書寫式以深墨畫竹葉面,淡墨畫竹葉背的方法。他重視“意在筆先”。蘇軾首次提出了:“不應以形似當成論畫的標準,主要看是否有詩意、主題和意境;認為有些物像是有“常形”的,如人、禽、房、器物等,而有的物像是無“常形”而有“常理”的,如山石、竹木、雲煙、水波等。匠人只會畫有“常形”的,而文人可以畫出有“常理的作品”。這些理論對後世很有影響,後來的文人畫畫家,曾以此為理論依據,加以發揮。這一時期的花鳥畫家,多以“四君子”(梅、蘭、竹、菊)為題作畫。如楊無咎,善畫梅竹、松石、水仙等,赴孟堅善畫水仙、梅、竹。鄭思肖善畫梅、蘭。至此,花鳥畫已真正形成工整(工筆)和粗放(寫意)的兩種面貌。經文人大夫參與花鳥畫創作以來,花鳥畫不再取悅于工麗,而以清談的水墨寫意為主,成為元代花鳥畫發展的一個特點。至明清時期,寫意花鳥畫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明代的林良、周之冕、徐渭等。特別是徐渭在藝術風格上不拘成法、大膽突破、潑墨淋漓、氣勢狂放、隨意點染而又不失形象的真實,使花鳥畫中大寫意畫法得到發展。使花鳥畫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增添了新的因素。其代表作品有《荷蟹圖》、《牡丹蕉石》、《墨葡萄》、《雜墨花卉卷》等。


《花卉冊頁》 清 惲南田

  清代初期,在花鳥畫方面,能把明代的鉤勒著色、鉤花點葉、大寫意等技法繼承下來,並有所發展,産生了一批較有成就的畫家,以八大山人、石濤等“四僧”為代表,他們師從造化,激情充溢,借花鳥以人格化,為花鳥畫注入了新的內容。在石濤等一些上朝遺民畫家畫風的影響下,揚州的寫意花鳥畫得到勃興發展。發展了詩、書、畫相結合的重視生活感受,人品寄託的文人畫寫意傳統,並豐富了闊筆寫意畫法。

  清末,隨著上海、廣州等大商業城市的形成,由於工商業者和市民的需要,以及西洋畫的技法傳人,促進了繪畫上又有了新的轉變。趙之謙、“三任”、虛谷、吳昌碩、傅山、項聖謨、李方膺、高其佩等人的繪畫成就,豐富多采,給近代中國繪畫帶來了蓬蓬勃勃的復興景象。直至近百年,寫意花鳥畫真正確立和大發展時期。畫家不再拘泥于“形似”,開始崇尚筆墨和形式的意趣,強調寓意抒情,更注重寫“胸中逸氣”。現代巨匠齊白石、潘天壽、吳弗之、諸樂三、朱屺瞻、崔子范、李苦禪、陳之佛、郭味蕖、陳大羽、于希宇等諸人的藝術成就,代表著現代寫意畫法達到的最高水平,擔當了承前啟後的重任,他們是傳統的寫意花鳥畫的繼承者,又是開拓者。


吳昌碩 《三千年結實》

  20世紀以來,花鳥畫總的流勢不外乎兩條,一條是在民族傳統基礎上,“借古開今”;另一條是中外融合,“以外補中”。當代畫家只能認真地學習、借鑒、吸收傳統藝術精髓,“以最大的勇氣打進去”,認真研究和學習寶貴的藝術遺産,並根據自己的需要目的,有選擇地加以消化吸收,為我所用,用現代人的審美眼光去觀察世界,觀察自然,將豐富的傳統藝術語言加以拓展、延伸,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創作出具有時代精神和當代審美情趣的寫意花鳥畫來。

(編輯:孫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