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ctv.com/')">
>> 首頁

不惑的繼紅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1日 09:36


劉繼紅近照

  花鳥畫家劉繼紅是一位實力派畫家。他的年齡和藝術一同進入了不惑之年,真是可喜可賀! 在談藝術的時候,不得不關注他那段極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他當戰士時正趕上南疆前線最為激烈的自衛反擊戰。他所在的部隊首當其衝,在進攻戰鬥中,他親眼看見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在血泊中為國捐軀。他雖然“挂了彩”,但還是大難不死生命得以延續。這段出生人死的經歷使他心靈得到凈化情感得以昇華。一個從死亡線上掙扎出來的年輕生命從此有了滄桑感。用他的話説:“從戰場下來,我的心中沒了醜陋,我的面前沒了困難。”也許就是因為有了那場戰爭才有了今天的劉繼紅,才有了劉繼紅對藝術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劉繼紅近照

  這時的劉繼紅從硝煙中走出來,用心收藏起那段記憶,把所有的悲傷和痛苦、衝動和幸福深深地埋在心底,身體力行地去追尋兒時那個夢,那個畫家之夢。心靈的巨大震撼激活了他的天資,激發了他對美的深刻認識。江淮平原地靈人傑,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給繼紅提供了藝術的土壤。他對繪畫藝術的追求一發而不可收。他在當地供職,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幾乎將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繪畫的本身和文化準備上。後來他考取了當地師範學院美術系。這次脫産學習是他起步的平臺,為他日後藝術發展奠定了基礎。

  繼紅選擇了花鳥畫,很長一段時間嗜畫牡丹。儘管先人石濤有“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詩句,他還是知難而進不求廣泛涉獵而茍深挖內涵,以寫意為本、以寫實為用。在牡丹花創作上下苦功夫。經過“廢畫三千”的努力後,他熟練掌握了畫牡丹的技巧和辦法。這時的

  畫在民間引起極大興趣。認為他的牡丹鮮艷、喜慶、吉利,因而求畫者眾多,作品散佈之廣。久之,便成了當地“牡丹王”。正他沾沾自喜的時候,他讀到一篇有關批判畫界所謂某某王、某某王的雜文。他坐不住了,心想難道我也是文中提到的那種“牡丹王”嗎?他在反思自己。正在這時北京有幾位資深的畫家到繼紅所在的城市舉辦畫展,他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畫非常虔誠地拿出來,請同行品評論證。經過討論認為劉繼紅筆下的牡丹畫確有“牡丹王”的嫌疑。問題的結症是作品格調不高、不乏俗氣和濁氣。繼紅驚訝了,痛苦了。他在心靈深處大聲疾呼:我怎麼淪為“牡丹王”呢!他不敢再這樣畫下去了,經過反思後,才如夢初醒,陶醉於“牡丹王”的聲譽中是件悲哀的事情,自己必須從這種誤區中走出來去尋找希望之光。如果一味地去貪圖數量泛泛的畫,不用心鑽研和體悟藝術的奧秘,不把藝術理論和藝術實踐有機地結合是會走彎路的。不把系統的藝術哲學中的辯證法轉化為自己的思想行為和創造的知行合一的方法論,是缺乏根本動力的。與此同時繼紅正暗下決心進京深造。


與著名畫家范曾

  1998年春,他打點行裝,告別家人,抱著從零開始的平和心態走進了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的教室,重新做一名學生。高層次的正規訓練和京城的文化氛圍喚起了他藝術的第二個春天。繼紅如魚得水,如饑似渴地利剛每—分鐘時間像海綿一樣吸取知識、領會藝術,除了完成課程,還經常泡在圖書館、美術館或者藝術講座甲,缺什麼補什麼。這次進京深造對他來講至關緊要,無論是對藝術認識的深刻性還是繪畫基本功的形成都有質的飛躍。


花鳥條屏系列

  這次對他的藝術生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繼紅是一個勤勞敬業的畫家。他説:“我是只笨鳥,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勞動,不然就會被淘汰。”他有股牛勁、憨勁,這就是他在藝術上循序漸進的原因。剛過了四十歲的劉繼紅真的開竅了。翻開新近出版的《劉繼紅花鳥畫冊》,讓我十分驚訝!看了這些畫我的眼睛亮了,“牡丹王”的影子蕩然無存。撲面而來的是大氣、清氣、雅氣,似乎能嗅到誘人的芬芳,如同呱呱墜地的新生兒讓人興奮,惹人羨慕。《花鳥條屏系列》中枯枝映襯下的紫藤花美若嬌羞的少女;絲瓜架下的雞雛,淡墨一揮而就氣韻生動,憨態可鞠。《相依圖》以剛柔相濟的筆觸,疏疏朗朗的構圖和厚重而透明的赭黃設色,再點綴一對雙飛的小雀,把天涼好個秋的意境躍然紙上,好不舒心。《獨自悵然》畫的是雨中秋荷,構圖頗有張力,有法無法的線,經意不經意的面,不多不少的點,知黑守白的勢,加之探頭探腦的水鳥,讓讀來自然想起“秋風秋雨漲秋池”的詩句。

  他的畫出現了咄咄逼人的可喜氣象。首先從形而下的理念桎枯中解放出來,走出俗氣、濁氣的誤區呈現出來的當然是雅氣和清氣,這是難可貴的。如果沒有相當充分的文化準備,沒有相當高的藝術修養和平心靜氣的創作心態是達不到這般境界的。再是在他的畫中有了構成因素,這就自覺地克服了缺空間、少變化、短奇絕的弊端。取得了這種自由即使在寸方之間也能變化萬千。還有值得關注的是他的設色的豐富性,由於他具備對色形的駕禦能力,大膽的用色使得畫面既豐富又單純、既強烈又和諧。這可能是他長期熱衷於欣賞和研究西方印象派的色彩關係,從他的作品中亦可以窺見他探索實驗的痕跡。怪不得他的藏書中有不少西方大部頭的畫集。


獨自悵然

  繼紅並不是一個聰明透頂的畫家,他在藝術苦旅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路走得穩健而紮實,他的藝術發展的過程是滴水穿石的過程。他的藝術漸人佳境,進入了良性循環。劉繼紅的年齡和藝術一同步入不惑之年,難道不是不惑的繼紅嗎?

(編輯:孫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