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博客 論壇 播客 社區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手機MP4
主持人頻道首頁
海霞首頁
個人簡歷
相關文章
  2003年2月9日海霞在線
照片集
互動區
主持欄目
  晚間新聞
網友評論

  主持人信箱
相關文章

海霞:最愛播音  

  採訪海霞的過程很倉促。她18:30到央視國際網站,19:00開始在線主持,中間短短30分鐘時間既有我們的採訪還安排了《電視你我他》節目的訪問。在海霞在線主持的2個小時內,因網友眾多而多次發生網絡擁堵,可見觀眾對海霞的喜愛程度非文字所能形容。一個普通的播音員究竟有什麼魅力吸引著屏幕前數億雙眼睛?

  我們的採訪從海霞復出談起。

  

“有這麼一段時間的沉寂,變得更腳踏實地一些”



  休假快一年的時間,重新復出的海霞神采飛揚。

  海霞去哪了?2002年,觀眾們的心中充滿疑問,京城各大媒體紛紛發表文章——海霞不能生病,面對如此多的關愛,海霞除了感謝之外還説了一句話,“電視的威力太大了,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直至2002年末,海霞在屏幕上重新亮相,觀眾們一顆懸著心終於放下。

  問起海霞重新做到主播臺的心態,她不假思索地説,“感覺更平和,做了那麼長時間的新聞直播節目,一直比較忙碌,有這麼一段時間的沉寂,變得更腳踏實地一些,對我以後的工作會有幫助。”

  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的第一天,海霞很興奮,“畢竟工作狀態和休閒狀態不一樣,第一天上班,忙並快樂著。回到工作10多年的崗位,自然有一種感情。潤色串詞、考慮節目的整體佈局、與許多同事交流……”

  “上班第一天沒有不適應,因為我説過,這份工作是我的最愛。儘管片頭片尾曲是一樣的,但每天的內容都是新的,對我來説是個挑戰。”

  做了十年的新聞直播,每天在第一時間向觀眾傳遞訊息,海霞在理性的表述下,有一顆善感的心,“《現在播報》播發的新聞大都是剛剛接到的消息,或者直接和現場記者連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在其中發生,時刻感動著我。”

  3年了,海霞與《現在播報》的名字似乎分不開。當主持人和欄目捆綁在一起,有利也有弊,它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主持人多樣性的發展,對此海霞並不擔憂,“我們現在要樹立品牌意識,這個節目火了,主持人自然火了,主持人火了更帶動觀眾對於欄目的喜愛。在傳媒行業裏,我們的觸角可以伸到各個領域,有了這種品牌之後,只會吸引觀眾更多的關注。”

  《現在播報》這個讓海霞處於事業高峰的品牌對她意味著什麼? “《現在播報》只是我整個事業中的一個進程,而不是終點。但是它給了我一個非常好的鼓勵,讓我更好地去做後面的工作。

  提起今後的職業理想,海霞含蓄地説,“有很多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當機遇到來的時候,自己去把握,還沒有的時候,好好做準備。”

  

“播音是我的最愛”



  “播音是我的最愛,工作以後,感覺越來越強烈,在接手《現在播報》之前,我已經做了快7年的新聞播音,認識我的人説我屬於競賽型,到比賽場上就很興奮。做節目的時候往往是我狀態最好,也是最興奮的時候,所以我感覺這份工作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現在播報》自開播以來創了許多第一,第一次以主持人的形象製作新聞欄目的片頭,第一次允許新聞播音員在節目中自報家門……這些“第一次”在央視的新聞改革中可謂開先河之舉,海霞幸運地趕上新聞改革的頭班車。

  每晚9點,伴隨著熟悉的音樂和“各位好,這裡是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室,海霞現在為您播報”這句經典的話語,觀眾們不約而同把目光聚集到電視屏幕上,以乾脆利落的播音風格和親切的笑容為“殺手锏”的海霞漸漸得到觀眾的認可與喜愛。“這句話是大家共同商議而得的,它包含著2個意思,首先向大家問好,告訴大家看的是什麼節目,第二説明我們是一個直播的節目,向觀眾實時傳送新聞,有很多是剛剛接到的消息,或者直接和現場記者連線。”

  在《現在播報》開播近一年半的時間裏,海霞每天準時上班,高強度的勞動使她身心俱疲。

  “每天固定的時刻都要求你是非常興奮的狀態,因為觀眾希望見到你的時候都有親和的笑容,通過最快速的消息,最簡潔的播報來滿足觀眾的視聽需求。無論生活中遇到多大壓力,在那20分鐘都要拋到腦後。其實不止20分鐘,前期還有大量的準備工作。如果沒有這1年半艱難的積累,沒有量變的過程就不會有現在質變的提高。”

  有一種論調説海霞為電視而生,“可能有點言過其實,但我非常喜歡電視這份感覺。電視是年輕人做的行業,每天都有新人進來,有新鮮血液加入,對我來説有種競賽的感覺。我喜歡跟自己競爭,跟時間競爭。

  一位網友這樣形容海霞,“我記得您做實習生時有一次播錯了,可是您非常自然和冷靜地説出我在央視第一次聽到的三個字:對不起!就是從那時起我們全家都喜歡你和你的節目,我爸説這個播音員以後肯定行!”

  提到這段經歷,海霞記憶猶新,其實那時她不是實習生身份,已經正式工作了。“正式工作”意味著有規定約束,獎罰分明。對於那次錯誤,海霞頗有感觸,“從開始做節目那天,一直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在一個寬鬆的環境當中,給了我施展才華的空間,我們趕上非常好的時代,遇上好的領導。《現在播報》現在取得得成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時沒有中國電視事業的發展,也不會有《現在播報》。”

  

“讓別人也能感受到文字之美,我的感覺是很幸福的”



  母親對海霞專業方面的影響很大。

  “她給我非常好的環境,怎麼感受中國的漢語言文化的這種美。母親是位老師,普通話、朗誦非常好。她希望把她對語言的理解和感悟教給我,讓我也能體會、接受這種美,同時也能用這種美來打動自己、感染周圍的人。母親對我從小嚴厲要求,小時候説話嗲聲嗲氣,她會努力地糾正,教導我如何説話大方。”

  海霞第一次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是在剛上小學之時,“我參加省裏的比賽,朗誦《小紅馬的遭遇》,媽媽教我怎麼娓娓道來,那時候對美的感覺還不是很強烈,就是覺得好玩。”

  “後來再大一點,五年級,有一篇文章是《我愛故鄉的楊梅》,母親告訴我要自己去感受,你要自己先感受到才能讓別人感受到,就像你已經品嘗到楊梅酸酸的、甜甜的味道,哎呀,口水都流出來了”,海霞説到這時,陶醉的表情、自然的描述,感染得我像剛剛吃過楊梅一般。

  “我漸漸體會到,看到的字其實是有感覺的,通過語言的形象描述來再現具體的物體,看起來什麼樣,聞起來什麼樣,嘗起來什麼樣。當別人通過我的表述能感受到文字背後的情感,我的感覺是很幸福的。原來不是老説嗎,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海霞動情地講著,周圍幾位同事聽得入迷。

  海霞深知電視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她利用有限的業餘時間,讀完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的研究生,現攻讀北師大影視學博士學位,無論是藝術還是影視使海霞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新聞播音工作,“它給我提供更寬廣的思路,我們現在一直在談播新聞是一種信息傳達的手段和方法,像麥克盧漢所説,媒介就是信息,其實信息不僅僅是傳達這個內容本身,我們在播報新聞的時候,也給觀眾傳達一種美的信息,觀眾不僅看到了新聞的內容,也會生發賞心悅目之感。審美的情趣和愉悅無時不在,大家對美有一種嚮往。而且中國人對美的嚮往(感受)與西方人不同。審美有民族性,我研究的是這個方面。”

  在採訪中,海霞告訴我,她喜歡讀金庸的武俠小説,“大學的時候基本都讀過一遍,但現在特別想再溫習一下。”無庸置疑,金庸老先生的文字既滿足了海霞對於語言的體悟,磨練她的想象力、也引發許多關於人生的思考。

  對於一個真正的播音員,必須突破文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阻礙。帶著情感在電視探索之路不斷前進,海霞一定不負眾望。 (作者:CCTV.com記者 張敏 艾中)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