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解讀五中全會《建議》 如何繁榮縣域經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6日 14:0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18日電 縣域經濟是一種區域經濟,是在縣級行政區劃(包括縣級市)範圍內,以縣城為中心、以鄉鎮為紐帶、以農村為腹地、以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和鄉鎮企業為重點,城鄉一體、工農並進、由各种經濟成分和不同産業構成的區域經

  濟。

  縣域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步伐,對於繁榮農村經濟,推動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繁榮縣域經濟,必須重視和處理好幾個重大關係:一是縣域經濟發展離不開城鎮化。沒有城鎮化進程的提高,極度分散的經濟佈局無法使縣域經濟持續發展。二是縣域經濟發展必須有高效益的産業經濟作支撐。非農産業是縣域經濟的主體和重要推動力,尤其是工業化,沒有高水平的工業化,縣域經濟成長就缺乏動力。三是縣域經濟發展並不是必須要弱化農業。在縣域範圍內,農業和非農業雖然有一定的競爭性,但從長遠看,二者存在互補、互促關係,農業是非農業良好發展的重要基礎,反過來非農業的發展又會促進農業發展。四是縣域經濟發展為縣域財政提供財源。繁榮縣域經濟可以壯大縣域財政實力,縣域財政又進一步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繁榮縣域經濟,近期看應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走特色縣域經濟之路。走特色經濟之路,是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實現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要知己知彼,因地制宜,找準特色,準確定位。同時,要使“特色”産業化,上規模、出效益,處理好“特色”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二)切實保護耕地資源。城鎮化快速擴張,耕地大幅度減少,一方面給縣域農業發展造成極大壓力,另一方面使失地農民迅速增加,影響縣域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必須切實保護好耕地資源,建立失地農民的利益保障機制。

  (三)逐步建立健全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必須統籌兼顧經濟與社會發展、城鎮與農村進步、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利益。要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其中最基礎、最關鍵的是建立農民醫療保障體系。

  (四)以縣城建設帶動城鎮化發展。在縣城建設方面,確有一些規劃起點高、城市功能強、管理水平高、發展勢頭好的縣域,但更多的卻是規劃檔次低、城鎮規模小、管理薄弱。因此,搞好縣城建設,必須轉變觀念,加強規劃,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務求實效,發揮龍頭作用。

  (五)促進鄉鎮企業與城鎮化良性互動。縣域經濟不發達,主要制約因素是鄉鎮企業發展不充分,同時也涉及城鎮化建設滯後。必須統籌考慮城鎮體系,把農産品加工業作為鄉鎮企業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城鎮服務業;深化鄉鎮企業機制改革,努力提高鄉鎮企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依靠政府推動個體和私營經濟發展,依靠個體和私營經濟帶動整個縣域經濟發展。

  (六)綜合解決縣域的“三農”問題。縣域直接面對“三農”問題,必須高度重視。要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實現農産品優質化、農業生産專業化和農業佈局區域化。要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一個大戰略,擴大農民就業空間。

  (七)大力改革縣鄉財政體制。調整中央和各級地方的財權和事權分配格局,適當調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關係,合理降低上劃中央“兩稅”比例,多把一些財力留給基層。建立完善的轉移支付制度,保證不發達地區農村居民能夠享受基礎教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等基本公共服務。實行預算內外資金統籌,進一步完善地方財政管理體制,規範地方財力分配與使用。加大對縣鄉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培植稅源。(完)

責編:肖闊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