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青報:我看到農村老人在無奈中苦熬殘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5日 16:48 來源:人民網

  這項針對全國10401名60歲以上農村老人的調查顯示,45.3%的人與兒女分居,5%的人三餐不保,93%的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7%的人吃不起藥,86%的人得了大病住不起醫院。這些老人的平均年收入為650元,85%的人自己幹農活,97%的人自己做家務,8%的人精神狀態良好,52%的兒女對父母“感情麻木”。

  在上個月召開的黑龍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省人大代表翟玉和鄭重地將自費調查的農村養老問題報告提交大會議案組,呼籲要重視農村養老問題。

  翟玉和是黑龍江省雞西市一家民營公司的董事長。從2005年11月初至12月底,他出資10萬元組織了3個小分隊,用了50天時間對中國農村的養老現狀進行了實地調查。

  調查起因——“在中國農村,孝道出了問題”

  “作為一名農民出身的民營企業家,我對農村和農民問題有種本能的關注。”提起組織這次調查的動因,翟玉和告訴記者:“我到山東、江蘇等地農村探親時發現,那裏的老人在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後,因兒女的嫌棄和拒絕被迫獨居的比例很高,缺衣少食,貧病交加,在無奈中苦熬殘年。當今中青年農民對父母知恩、感恩、報恩情感的淡化和淡漠可見一斑。”

  在翟玉和看來,“老來福”才是人這一輩子最大的幸福。可他看到的一些事實是,不少老人到了風燭殘年,晚景淒涼,令人心酸。

  “大量的事例讓我強烈地感到,在中國,特別是農村,孝道出了問題。”翟玉和説。

  調查結果——子女認為盡孝就是父母沒餓著

  這次調查共分成三個組。7名調查員的年齡都在53歲以上,是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離退休教師、記者和機關幹部。

  調查通過問卷、個別訪談、開小型座談會和進戶實地察看等方式,對全國31個省份的46個縣(市、區)72個村的10401名60歲以上老人的養老現狀進行了實地調查。問卷內容涉及自然情況、居住、飲食、衣著、生活設施、醫療、經濟收入、勞動和生活自理、兒女盡孝、精神狀態和娛樂等10大項55個小項的內容。

  調查顯示,45.3%的老人與兒女分居,其中三餐不保的佔5%,93%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9%的人無替換衣服,67%的人小病吃不起藥,86%的人得了大病住不起醫院。

  這些老人的人均年收入(含糧、菜)為650元,85%的人要自己幹農活,97%的人自己做家務。調查員還發現,在這些60歲以上的老人中,只有8%的人精神狀態良好,22%的人精神文化生活僅限于看電視或者聊天。

  與之相對的是,兒女的生活水平要高於父母幾倍乃至更多。很多子女認為,父母沒凍著、沒餓著,就是自己盡孝的最高標準了。

  一個更令人擔憂的現象是,調查發現,52%的兒女對父母“感情麻木”。有的人雖然與父母住在一起,但一年也説不上一句話;有的兒女一年才去父母家看望一次,留下5元錢,其他的就不管不問了。

  在農村,調查員看到的普遍情況是,吃的最差的是老人,穿的最破的是老人,小、矮、偏、舊房裏住的是老人,在地裏幹活、照看孫輩的也多是老人。這些老人不是村裏的“五保戶”,也不是民政救濟對象,只是因為兒女不盡孝,他們才成了“三不管”,其生活境況甚至不如那些無兒無女的老人。

  調查感受——“人和人的關係生分了”

  “現在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生分了,真誠淡了,信任少了,距離遠了。除了金錢,什麼都不值錢了。”一位接受調查的老人這樣説。

  翟玉和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農民身上那種樸素的親情關係已經被利益、金錢衝垮了。中青年人急切地盼望發家致富,年邁而又需要贍養的父母反而成了他們眼中的負擔。

  農村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對其他鄉鄰來説是一個強烈的刺激。很多渴望致富的中青年農民甚至覺得,自己家之所以窮到現在,是因為父母的無能。

  在為財富而奔波的路上,很多中青年人已經無心、無暇顧及自己的父母了。有老人傷心地説:“能幹,是兒女的勞力;幹不動了,就成了人家的累贅了。”

  一名調查員講了這樣一件事:

  陜西省永壽縣馬坊鎮郭家村、來家村、門家村、耿家村的20多對老夫婦一直住在果樹園中只有六七平方米的馬架子房裏。問他們原因,這些老人説,他們原來住的房子給兒子娶媳婦用了。有的老人被迫從祖屋裏搬出去時哭著説:“養了你們18年,你們養我8年還不行嗎?”

  翟玉和説,現在農村進入養老年齡的老人多數都有三四個子女。有的兒女埋怨父母偏疼偏愛,有的人責怪父母在兄弟姐妹結婚時厚此薄彼,有的人挑剔父母在照顧孫輩上沒盡力。於是,心存不滿的兒女在父母年老後拒絕盡孝,而那些似乎得到父母“偏愛”的兒女又覺得自己盡孝是吃了虧。到最後,他們年邁的父母就真的沒人照顧了。

  調查結論——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是關鍵

  很多農村幹部認為,解決農民養老問題的最可行的辦法,就是抓好孝道教育。

  翟玉和也非常同意重塑“孝道”觀念。他進一步建議説,要以法律的強制性去規範和約束公民的孝道行為,對現有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作適當修訂,把盡孝擺上更重要的位置。

  對於農村的養老問題,翟玉和認為,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家庭養老已經不再是農民養老的惟一模式了。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要加強農村托老機構的建設,探索農村的社會化養老之路。他建議,可以嘗試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地區,由政府、集體組織或者民間出資,建立專門的托老機構,為農村老人提供更多安度晚年的場所。另外,可以借鑒城市居民養老保障機制,在一部分農村進行社會化養老的試點,最終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養老問題。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肖闊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