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頻道 > 2005兩會報道 > 正文

代表委員暢議糧食安全 手裏有糧心中不慌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4日 18:29)

  糧食生産———有遠慮,也有近憂

  保山,自古就被喻為“滇西糧倉”。2004年,這裡的糧食創記錄地達到了88萬噸産量,比解放後最高年産量60萬噸的記錄還高出一大截兒。

  説到糧食生産,雲南省保山市市長熊清華代表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事實上,全國糧食産

  量一改近年連續下滑的局面,在2004年,出現了重要轉機。據國家統計局公報,去年,全國糧食種植面積10161萬公頃,比上年增加220萬公頃;全國全年糧食産量達到46947萬噸,比上年增加3877萬噸。這是中央把加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的結果,是億萬農民和廣大幹部艱苦努力的結果,也是天氣因素促成的結果。

  但是,不能不看到,我國糧食生産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制約著糧食生産,影響著糧食安全。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副主任段應碧委員説,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並沒有提高,糧食比較效益低的狀況並沒有改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並沒有扭轉,農業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並沒有建立,長期影響我國農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並沒有消除。

  雲南省農業廳長段興祥代表説,目前,糧食消費增長與耕地減少的趨勢不會改變;農業基本建設欠賬較多,糧食生産基礎的薄弱狀況短期內很難改變;種糧效益不高,促進糧食增産的長效機制沒有建立,糧食再增産的難度比較大。

  糧食供求趨緊很可能是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的常態。因此,糧食安全遠慮近憂都有,不能因為眼下糧食生産形勢有所好轉就掉以輕心、松氣泄勁。

  糧食安全———

  顧局部,更顧全局

  保障糧食安全,首先,是要保主産區,提高主産區糧食生産能力。我國13個糧食主産省(自治區),耕地面積佔全國的65%,有效灌溉面積佔71%,糧食産量佔70%以上,商品糧佔80%以上。抓好糧食主産區這一塊,就是掌握了糧食安全的主動權。

  談起糧食的綜合生産能力,糧食大省吉林省農委主任王守臣代表胸有成竹:“我們將在今年糧食總産量502億斤、增産10%的基礎上,繼續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採取多種措施,保持糧食穩定增産,保證糧食安全。”

  其次,保障糧食安全,還要高度關注解決西部貧困山區、邊遠地區的糧食問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立清委員説,西部貧困山區、邊遠地區,生産條件差,交通不便,糧食供給問題更應引起特別關注。

  段應碧委員分析,西部地區必須把解決農民的吃飯、增收和國家生態建設結合起來,統籌考慮。根據在貴州的調查,改造1畝坡地,再加上配套的小水窖,國家只需補貼1000元左右。按目前退耕還林辦法,國家對每畝地每年補300斤糧食,按每斤0.7元計算,8年要補1680元。所以,用這筆錢補助農民造地,效果會更好。畝産300多斤的低産田,改造後畝産可提高800斤以上,等於每年給農民補500斤糧食,並且是補一輩子而不是8年。因此,採取“以造保退,以造促退”,就是先造地、後退耕的辦法,是解決西部地區糧食安全和解決農民長期增收的一個辦法。

  保障糧食安全,還要合理調整糧食主産區與主銷區的利益關係,支持主産區加強生産能力建設,保證主産區種糧的積極性。

  段應碧委員建議,支持主産區加強生産能力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除了財政增加投入以外,還可以考慮從主銷區即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和大城市籌集生産資金。比方,對經濟發達、糧食調入量比較大的主銷區,以省(市)為單位核定糧食産需缺口數,按照調入量0.1元/斤核算,由主銷區政府籌集資金上交中央,由中央將這筆錢直補給重點糧食生産大縣,專門用於支持主産區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如果照這樣,連續扶持主産區5年,主産區的生産能力就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記者 高雲才 富子梅 陳娟)

責編:肖闊  來源:新華網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