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中國詩詞大會》第一期與“春天”相約

來源:央視新聞 | 2024年03月10日 14:26
央視新聞 | 2024年03月10日 14:2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好雨知時,看遠山漸綠,那是春的語言;草長鶯飛,看枝頭雀躍,那是春的形象。春天,宛如一位細膩的畫家,勾勒出大地繽紛的色彩;如同一位溫柔的詩人,創作出時間獨特的旋律。

  我們寫春,不能只寫春,要寫“春之葉”,“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要寫“春之花”,“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要寫“春之精神”,“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2024中國詩詞大會》第一期讓我們與“春天”相約,一起去感受萬物生長的繁榮盛景。

  春回大地,與一部敦煌“國風連環畫”相約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座熠熠生輝的文化寶庫,傳承千古的造像、色彩精美的壁畫,皆為稀世之珍。敦煌,這座“墻壁上的圖書館”,不同時代的壁畫展現了極其豐富的內容,有生産勞動場面、社會生活場景、衣冠服飾制度、古代建築造型,以及音樂、舞蹈、雜技等場面,還有記錄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事實等,尤其是諸多標誌性圖案格外顯眼,敦煌瑞獸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而瑞獸元素中最被大眾熟知的便是九色鹿。

  節目首期我們將視線聚焦在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國風連環壁畫”九色鹿的故事,敦煌壁畫九色鹿象徵著溫潤善良、誠實守信、勇敢正義的品質。節目以科技手段將這部“連環畫”裏的九色鹿活化,一隻靈動聖潔的九色鹿從壁畫中一躍而下,在節目現場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回奔走,栩栩如生,在寫實與寫意之間,以視聽造型展現了藝術之美和文化之美。

  以其為題,引出“周穆得同狼,秦人指為馬”的詩句,又以其回歸敦煌山水世界,得出詩句“雨中耕白水,雲外劚青山”,展現老百姓在春天耕作的場景。節目特別致敬敦煌數字保護工程,讓璀璨的文化在“數字敦煌”裏永久綻放。

  春暖花開,來一場説走就走的city walk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西藏林芝是一塊鑲嵌在高原上的璀璨寶石,是一個擁有多彩生命的自然寶庫,從綠色的草原到巍峨的雪山,從湛藍的湖泊到奔騰的河流,每一處都閃耀著生命的光芒。

  以詩詞的名義與春天相約。本期外景題,我們將跟隨康震老師來到西藏林芝,以無人機模擬雄鷹的視角展現大美西藏。高空視角下的西藏林芝,土地平展開闊,屋舍儼然齊整,良田星羅棋佈,大片桃花林綿延無際,南迦巴瓦峰猶如一尊戰神守護著這片土地。一句“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道盡高空俯瞰下的壯美景觀。

  與此同時,蒙曼老師則帶領我們來到雲南元陽,趕赴一場哈尼族的長街盛宴。“長街宴”是雲南哈尼族飲食文化的一個縮影,生動體現了哈尼族同胞團結友善的傳統,也集中展示了哈尼族的節日飲食、風俗禮儀、歌舞服飾等文化特色。一句“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盡顯哈尼族長街宴熱鬧非凡的景象。

  在“千人千問”環節,聞喜花饃的“多巴胺穿搭”則帶領我們領略了山西源遠流長的花饃文化。聞喜花饃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完整的創作體系,精美的花饃不僅象徵著吉祥如意,也“蒸”出了人們喜迎新春的滿滿幸福感。

  春和景明,與康老師一起“便引詩情到碧霄”

  中國古典文學強調心物交感、情景相融、物象貫通、文情並茂,正如《文心雕龍》所説“神用象通,情變所孕”,即講求意境,因此意境之美是中國古典詩詞重要的美學元素。在本集“畫中有詩”環節,康老師繼續發揮“康氏畫圖線索題”的優勢,將詩詞意境展現在風箏之上。

  畫出遠山、舟楫、柳枝,配合關鍵詞“鳴”,得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畫出屋舍、小橋、流水,配合“烏”字,得出“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畫出行人、細雨、畫船,配合“碧”字,得出“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等。詩情牽動著畫意,畫意體現著詩思,一詩一畫,盡展深藏于畫卷中的詩意美、意境美、音律美。

  另外,節目還集結了一批詩心萌動的小學生、朝氣蓬勃的青年學子以及熱愛不減的老者,他們中有第十九屆亞運會輪滑與滑板項目英文播報員劉亦菲,從事甲骨文科普工作的黃麗潔,來自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的石慧等,他們都因詩詞結緣,共同描繪出多姿多彩的詩意人生。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伴隨著春天的腳步,我們聽鶯啼燕語,我們看楊柳如煙,《2024中國詩詞大會》與您詩意相期,同乘春天之翼,共看夢想花開!

3月10日 央視綜合頻道 CCTV-1   20:00檔首播

3月11日 央視科教頻道 CCTV-10  20:10  首播

敬請關注!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中國詩詞大會》第一期與“春天”相約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