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大會》收官,以前沿科技打造“遺址博覽之旅”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經理室》微信公眾號 | 2022年08月27日 11:11
原標題:
正在加載

  近日,由中宣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製作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中國考古大會》收官。該節目首次打造考古“探秘空間”節目模式,在CCTV-1、CCTV-4、央視頻等平臺播出,傳播效果突出,融媒體端觸達用戶超97.4億人次。

  《中國考古大會》在文藝展演和文化解讀外,立足考古工作的特點和大眾需求,主打體驗式、場景化、沉浸感,特別是結合VR、AR、AI、8K、裸眼3D等前沿技術復現各大遺址的鮮活風貌,帶領觀眾一次次“時空穿越”到歷史現場。 在《中國考古大會》這場前所未有的“遺址博覽之旅”中,科技元素極大豐富且恰好到處地服務於內容表達。

  “廣角鏡”:將遺址“搬”進演播廳,讓觀眾足不出戶“踏訪”

  首季《中國考古大會》精心選取良渚遺址、賈湖遺址、週口店遺址等13個在中國百年考古中具有重大學術意義的“明星遺址”。這些遺址作為中華大地上“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濃縮寫照,多樣化、多角度、多層次展現了我國文明起源和發展對人類的重大貢獻。

  借助技術手段,《中國考古大會》突破棚內節目的時空局限,讓每期舞臺都變成濃縮遺址前世今生的靈動載體。

  從以“羅盤”為靈感呈現“滿天星斗”的大氣舞美設計,到真實模擬考古現場視角的機械升降座席,再到針對每個考古遺址設置的“視+聽+觸”XR場景……節目用現代化、科技化、機械化的方式,賦予了舞臺強大的表達能力。

  觀眾在錯落有致的移步換景中,時而“穿越”到萬年前的歷史情境,時而“瞬移”到千里外的考古現場,視聽體驗大為延展。

  “顯微鏡”:以超深景視角,將考古人辛勤探索的結晶給予淋漓盡致的體現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中國考古大會》將科技考古的先進理念和科學探索的實證精神融于內容創作,將幾代考古人篳路藍縷、不懈努力取得的心血結晶,予以細膩的體現。

  考古發掘證實或補充了文獻中一些模糊或缺失的記載,讓歷史拼圖更加豐盈立體,《中國考古大會》在技術加持下,讓考古成果從學術研究“飛入尋常百姓家”,豐富全社會的歷史文化滋養。

  “望遠鏡”:還原先民留下的寶貴財富,感受文明如水,生生不息

  在技術的賦能下,節目舞臺直觀還原先民的生産生活、審美趣味乃至精神世界,讓觀眾看到中華文明動人心魄的萌芽狀態,更看到先民的創造、創新、創舉是如何影響並塑造了今天的我們。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中國考古大會》收官,以前沿科技打造“遺址博覽之旅”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