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尋找》調查手記

匠人的滿足

編導王猛


  既便是在《文化視點》等專門的文化類欄目中,汝窯窯址被發現了、汝瓷燒造技術恢復了也只能算是邊角料新聞。《千年的尋找》沒有關注這個變革的社會中最熱的問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們在製作這期節目中下了很大的功夫,希望它不至於比《新聞調查》欄目其它的常項節目差太多,甚至影響了欄目的聲譽;換句話説,既然它天生沒有《新聞調查》的“精神氣”,起碼也得有點兒“匠氣”。

  我們努力從以下兩個方面向欄目的整體形象看齊:

  一、 選擇環環相扣的調查路徑,搭建一波三折的敘事結構。

  調查點是《新聞調查》的靈魂,好的調查點是觀眾情趣的共鳴,是一期節目的精神。在由若干個調查點串綴而成的節目中,確定核心調查點,並順勢而發地確定調查路徑是編導在策劃選題時就應該完成的工作。

  有的選題,調查點根本就不用設計,因為它天生麗質,比如《誰為太湖污染負責?》、《死亡可以請求嗎》,還比如《廈門特大走私案》、《范李之死》等等。編導要做的主要只是如何把這些美麗的“珍珠”串起來而已,還有的選題甚至連調查路徑也不用刻意設計,比如《左腎未探及》、《火車如何承包?》、《眼球丟失的背後》、《婚禮後的訴法》等等,只要能理清新聞事件本身發生、發展的脈絡,並將節目中對立雙方的觀點分層次還原即可。

  但是像《千年的尋找》這樣的節目,調查點的選擇是首先遇到的難題。如果是社教頻道播出的專門類的節目,我們會在節目開始就提出“汝窯究竟在哪”這個從學術角度講最重要的問題;但是《新聞調查》不是那種“陽春白雪”到有沒有觀眾看無所謂的節目,調查點的選擇還應儘量滿足觀眾的好奇心。所以我們選擇了“為什麼縱有家産萬貫,不如汝瓷一件”做為節目中出現的第一個調查點,並以它為開頭設計了這樣一個路徑:

  為什麼值錢--汝窯未發現--汝窯在哪兒?

  --汝窯工藝精美--工藝能否恢復?

  同時為了使節目緊湊,有懸念、有衝突,我們還在調查推進的過程中加入了一些波折的故事和起伏的人物命運線索;這樣片子就更“像” 《新聞調查》了。

  二、 充分利用電視手段豐富節目的信息量,增加節目的感染力。

  正是由於選題沒有天然的拉動力,所以《千年的尋找》的前期拍攝下了很大的辛苦;好在這樣的節目在拍攝中不受時效、採訪對象等因素的干擾,反而可以讓創作者們靜下心去揣摸一個空鏡、一段音效、一句解説、一個串場的設計。

  節目中許多單元都是提前設計並精心製作的,比如對汝瓷之美的表現,就選擇了故宮、窯爐、現場等不同場景做為襯托,利用了燈光、人物現場展示等各種手段,甚至讓聲音成為這一抽象概念形象化的主要元素。還比如在節目中利用空鏡的畫面運動方式、彩調來烘托神秘感,強調調查結果的多義性等等。需要説明的是用這些手段創作的一些段落完全可以用一段採訪或幾句解説來完成,所有的創作人員都清楚這一點,但是大家都相信有一點匠氣會更好一些。

  在《新聞調查》的一些常規節目中,電視手段的刻意追求可以説已經越來越少,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前面提到的受節目時效和採訪對象配合與否,甚至於進入不了現場等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我們的操作越來越依靠于選題的內容拉動和邏輯層面的清晰,一個節目拍清楚了就完成了“調查”的任務,要是多找出一個層面的問題,已經算是錦上添花了。電視手段在節目中所起的作用本來就是潛移默化的,要看出它有沒有、運用得好不好,恐怕只能是一個選題同時來拍才可能顯現出來,但這是無法做到的。所以創作人員只能以“是否對得起自己”來判斷在這方面的投入了。

  無論從收視率還是從社會影響來看,《千年的尋找》都是不成功的;但是作為這期節目的創作者之一,我很喜歡這期節目,這就像一個瓷工不會因模具本身的缺陷就放棄了對一件瓷器的精雕細刻一樣,在這期並不“好看”的節目中我感受到了做一個“匠人”的滿足。

  當然,對於這件“瓷器”來講,願不願意“買”是你的事情。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