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度角
編導 羅陳
18歲時曾學過幾天攝影,不過沒學好,但有一句話我記得,一個老師告訴我:人臉側面45度角是最佳角度。為什麼?至今我沒搞明白。也許是因為我笨,也許是因為自己不上進,沒有那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在《新聞調查》這也許不是什麼問題,老師很多,只要不恥下問就應該有答案。首先可以問王忠新老師,他拍得好的照片大多是順光45度角,或者問經濟部《對話》欄目的製片人王利芬,利芬在《新聞調查》對攝像的要求就是她的反打鏡頭必須是側面45度角。
但有時候我並不這樣認為,像耿志民這種人只有背影好看,而我自己除了對自己的鼻子還比較滿意之外其他角度一無是處,像王猛這種人也只能極其偶然地拍一兩張讓自己和別人都滿意的照片,他的角度比較特別。攝影師不停地將你這樣或那樣擺弄來擺弄去無非是要把你弄得好看點,“好看”也許是唯一的答案,這一點跟《新聞調查》的追求很像。説到這好像與“5 7”空難離得太遠。
空難發生後的第一現場應該是最佳角度,即空難發生了。它包括目擊者、救助者、親屬和相關機構的反應,只要與新聞現場有關的事實都可以歸納到其中,但《新聞調查》不可能得到,也難奢求。其次應該是事故原因,即空難怎樣發生的。這應該是《新聞調查》的長項,但要得到這樣的事實非常困難,事故本身沒有倖存者,飛機也是支離破碎,而殘片提供的可供分析的信息又非常少,專家在無憑無據的情況下不可能做出分析並給出有指向性的結論,而且中國的媒體還沒有先進到可以暢所欲言的階段。再其次就應該是背景的分析,比如MD82的生産商的背景,飛機的設計、材料、事故率以及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出過什麼樣的事故、事故原因是什麼、國際公認的評價、飛過MD82的飛行員對飛機的評價,空難事故飛機的機組人員情況、北方航空公司的事故情況,這樣的信息對於一個40分鐘的周播節目會顯單薄,即使做了未必好看。
如果三條路都走不通,那麼我們就去説點別的,打打擦邊球。不過擦邊球打不好就會玩現了,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關注率低、信息量小、邏輯性差。因為不是新聞事件本身,所以必然會造成關注率低;而你主訴的事實與新聞事實若即若離就會造成信息量少;言辭閃爍就會導致邏輯性差。還有一個毛病容易犯:那就是媒體的獨立角色的喪失,這往往使你想講又不敢講,即使講也只能挑著講,挑著講有時也只能講兩三分,且憋死你的可能性都有。
但不管怎麼説《關注飛行安全》這期節目還是正點送上播出線,面對大事《新聞調查》有了自己的聲音,從播出的收視率來看也許並不理想,但作為一種嘗試讓我們從另外一種角度去關注大事,它至少有幾點可取:新聞事件的切入,預設飛機失事可能的原因,在預設的狀態下做影響飛行安全的原因分析。
這種分析在最近與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的談話中得到印證:尾部起火、飛機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失控、飛行員無法控制飛機……再多的信息不能説了,再説就泄密了。
《新聞調查》給“5 7”空難的角度也許是個背影,但背影也是角度。
鐘群鵬老先生有句話:事故是絕對的,安全是相對的。這句話我信,所以從今以後我要為本組的同志多買一份保險。
共1頁 第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