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學家首次登上海拔6000米的普若崗日冰原中心區開展考察活動
  今天,“世界第三大冰川區--普若崗日冰原科學考察隊”的中美科研人員首次登上了海拔6000米的冰面,並且確定了考察的核心任務--冰芯鑽取的準確位置。   

早晨,世界山地冰川研究的兩大權威--中科院的姚檀棟研究員和美國湯姆森教授帶領兩名中國科研人員和兩名中央電視臺記者,離開海拔5460米的營地,徒步登上高200米、長約一公里的陡峭冰舌,乘吊運的雪地摩托車向普若網日冰原的中心區進發。   

這部雪撬上的儀器是我國唯一的一部冰雪雷達,它是由中國科學家參與設計,在國外加工而成的。是這次考察前期工作的主要設備。   

它的設計和操作者是中國極地研究所的研究員孫波,他攜帶的這部雷達參加過多次國家國極、北極的考察。據他介紹,普若崗日冰芯提取至少可以恢復十幾萬年前的全球氣候環境變化記錄。最適合提取冰芯的是冰雪垂直積累的至高點,那裏記錄的信息分辨率最高。   

35歲的孫波和53歲的湯姆森分別操作各自的雷達,對三個點進行測厚。在海拔6000米的高原面上,軟雪沒到膝蓋,每走一步都要花費很大力氣。下午三點,筆記本電腦上顯示出的兩組數據説明,這個點的冰層厚度約在160米左右。經過分析,考察隊隊長姚檀棟決定選取B高點作為打冰鑽位置。   

今天首戰告捷,確定了今後要打鑽的地點,就是北緯33.91度(33度54分),東經89度11分。最後要在這個地方打透冰川。
  




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