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冰川資源全部查清,目錄編纂勝利完成

   中國冰川目錄編纂(簡稱“冰川編目”)經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科學工作者的努力,歷時20年,終告完成,1999924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舉行“中國冰川編目成果報告會”,鄭重宣告:中國有冰川46298條,冰川總面積59406.15 km2,冰儲量5589.7km3,其冰川面積僅次於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位居世界第4位,中國冰川換算為水量約達44700108m3,相當於全國湖泊總水量的5.9倍,中國冰川每年提供600108m3的融水是源於我國西部高山大江大河的重要補給來源,是乾旱區綠洲賴以生存的“生命線”,這項重大成果,是我國冰川科學發展的又一座歷史性豐碑。

   1955年國際地球物理年(1957-1959)專門委員會首先在關於冰川學和氣候學的決議中,要求各國對冰川的位置、高度、面積和體積以及活動情況進行造冊記錄,嗣後,歐洲、北美、前蘇聯有關冰川國家在不同程度與水平上進行冰川目錄編制,1965-1974年的國際水文10年協調理事會,進一步要求參加國對不同地區永久性雪冰分佈進行編圖,並編輯、蒐集有關數據,1970年,受國際水文秘書處委託,由瑞士F.Muller教授為主席的工作組編著的《世界永久性雪冰體資料的編輯與收集指南》一書出版,這是一本世界性的冰川編目規範的書,它對將40種冰川參數包括類型劃分給予了標準的量測規定,1973年國際水文協調委員會通過國際雪冰委員會的建議,在瑞士蘇黎世聯邦高級技術學院地理系內設定國際冰川目錄臨時技術秘書處,協助各國進行國家冰川編目,建立適合世界冰川目錄的數據計算機系統,産生全球性冰川目錄摘要,從此,開始了按國際冰川編目規範進行全球冰川編目工作,並得到各國政府的積極響應。

   1978F.Muller教授致函中國科學院,希望中國派代表參加在瑞士召開的世界冰川目錄工作會議,經中國科學院和外交部報請國務院批准,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負責我國境內冰川編目任務並派施雅風、謝自楚等出席會議。1979年,中國科學院將中國冰川編目列為院重點項目,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開始按照國際冰川編目的統一規範,制定計劃和組織人力,收集全國冰川資源,應用航空像片與航測地形圖。對逐條冰川的34項指標進行量算和登記上冊,對山脈和各級流域進行了統計和分析研究,中國冰川編目工作量極大,是一項系統工程,歷經20年,先後由施雅風、王宗太、劉潮海、謝自楚負責,參加人數近40人,于1999年全面完成了中國冰川編目任務,現已出版《中國冰川目錄》818冊和尚在出版中33冊,同時全部完成了冰川目錄數據庫建庫工作,成為一部歷史性典籍,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環境保護、水循環和氣倏過程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科學基礎資料。

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