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成克傑胡長清們何以能搞到百千萬元
|
繼北京、浙江等地大刀闊斧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後,山城重慶上周亦公佈了停止實行政府部門許可、審批的項目。這是轉變政府職能邁出的重要一步,同時也是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現象發生的重大舉措。
最近一個時期,一批被揭露的大案要案令人深思。從江西的胡長清到廣西的成克傑,他們為什麼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也能夠搞到幾百萬元、幾千萬元?為什麼胡作非為就這麼通行無阻?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濫用行政審批權力,違規批土地、批貸款、批建設工程項目等等,從中收取鉅額賄賂。這些嚴酷的事實説明,目前行政審批運作中存在的弊端,已成為某些領導幹部利用權力謀取私利的條件。 黨的十五大以來,中央強調反腐敗必須標本兼治、綜合治理,要通過深化改革,逐步剷除和減少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從實際情況看,一批腐敗分子受到嚴懲,行業風氣有所好轉,而且執收執罰部分落實“收支兩支線”、建立有形建築市場、實行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和政務公開制度等項工作均收到積極效果。但也要看到,眼下一些消極腐敗現象仍相當嚴重,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取得的成效還不能令人滿意。為什麼?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外,很重要的一條是監督的力度不夠大,特別是一些具體的管理體制、機制和制度還存在不少弊端。實踐證明,反腐敗必須從改革體制、機制、制度入手,強化監督,變被動的事後監督為積極的事前防範,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政府不能再像計劃經濟時代那樣事事都干預,因此,行政審批制度不改是不行的。但是,完全取消政府對經濟運行的調控、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監督管理,也不行。怎麼辦呢?除了該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一定要取消外,對於需要保留的審批項目,凡是能夠用市場機制來運作的,應該儘量採用招標、拍賣等市場手段來處理。 另一方面,對於那些不能通過市場機制運作的項目,尤其是那些容易發生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審批項目,應建立健全一整套方便、實用、有約束力的監督制約和管理機制,防止少數人權力過分集中而又缺乏內部監督、搞暗箱操作的弊端。 腐敗的實質是權錢交易。權力失去監督是腐敗的根本原因。治理腐敗,從根本上講,是扼制濫用職權。為此,只要我們在繼續加大打擊力度、嚴懲腐敗分子的同時,抓緊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把運用市場機制的辦法與加強權力機關內部的監督管理結合起來,就能夠有效預防消極腐敗現象的發生。(經濟日報) |
中國中央電視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