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決策出兵 |
面對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要不要出兵參戰,要不要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戰爭較量?中共中央面臨著重大的戰略抉擇。
當時,中國革命勝利剛剛一年,長期戰爭的創傷尚未恢復,財政經濟狀況還相當困難,城市有三四百萬職工和知識分子失業,農村有三四千萬農民遭受水旱災害。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尚待進行,一些國民黨小股武裝和土匪也急待剿滅。在軍事方面,我國海、空軍處在初創階段,陸軍裝備相當落後。因此中國政府面臨著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正常的生産和生活秩序,以及穩定全國政治局勢的繁重任務,本無意于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政府密切關注著朝鮮局勢的發展。美國全面捲入朝鮮戰爭,“聯合國軍”組建並介入戰爭後,中共中央調整戰略部署,成立東北邊防軍,加強東北邊防。 8月,朝鮮人民軍進攻受阻,美軍和李承晚軍堅守釜山,環形防線,伺機反攻,戰場呈膠著狀態。4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如果美帝得勝,就會得意,就會威脅我。對朝不能不幫,必須幫,用志願軍形式,時機當然還要選擇,我們不能不有所準備。”5日,毛澤東給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發電,指示:“邊防軍各部現已集中,8月內可能沒有作戰任務,但應準備于9月上旬能作戰。”“各部于本月內完成一切準備工作,待命出動作戰。”18日又電告高崗“務必在9月30日內完成一切準備工作”。為了保障大城市和工業基地安全,中央軍委還制訂了防空計劃,將3個航空師、15個高射炮團和1個探照燈團,分別部署于東北及沿海大城市,擔任對空防禦,並決定將東北地區南部的部分工業設備和戰略儲備物資向北轉移。 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成功,朝鮮局勢急劇逆轉,形勢對朝鮮人民軍極為不利。金日成和樸憲永29日聯名致信斯大林,懇請蘇聯給予直接的軍事援助,“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做不到這一點,那麼請幫助我們建立一支由中國和其他民主國家組成的國際志願部隊。”斯大林10月1日通過蘇聯駐朝大使史蒂科夫轉告金日成,關於“給於武裝援助的問題,我們認為更可以接受的援助形式是組織人民志願部隊。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首先同中國同志商量。”同日,金日成和樸憲永致信毛澤東,直接向中國政府提出出兵赴朝參戰的請求。 中朝兩國一衣帶水,唇齒相依,鄰居失火,豈有不救之理,況且戰火已經燒到了中國的家門口。對於外強的干涉與侵略,只有堅決抵抗才是出路。10月2日,毛澤東致電斯大林,告之中國已決定用“志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志。”同時請求蘇聯政府對中國提供武器裝備援助。 同日,毛澤東致電高崗和鄧華,召高崗立即來京開會,令鄧華“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按原定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 10月4日和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中南海召開會議,討論出兵問題。政治局成員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李富春等出席了會議,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和中央負責新聞工作的胡喬木列席了會議。 在討論中,許多同志對出兵抗美援朝有顧慮,因為當時國內困難重重:長期戰爭的創傷尚未治愈;土地革命尚未完成;大陸的土匪特務尚未肅清;軍隊的武器裝備落後,訓練不充分;部分軍民存在厭戰情緒。以我軍的裝備水平,是否能打贏世界上最現代化裝備的美軍?我國的經濟力量能否支持持久戰爭?這些都是不容樂觀的難題。一旦失利,中國的處境將更加困難。與此同時,大多數與會者認為:如果我們不出兵,整個朝鮮被美國侵佔,我國大陸有直接面臨著美國侵略的威脅,我國東北地區的電力將被其控制,工業基地將遭到破壞,中國將失去安心進行經濟建設的保證;如果朝鮮人民失敗了,朝鮮的革命遭到鎮壓,則是滅了共産主義的士氣,長了帝國主義的威風,美國侵略者將會更加猖獗,國際國內反動氣焰將會增高,這極為不利。 政治局在充分討論、權衡利弊之後,一致認為中國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的損害極大,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決定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8日,毛澤東致電金日成,通知了中共中央的決定。 中共中央隨後對志願軍出國作戰和國內防務作了穩妥的部署;派周恩來赴蘇聯同斯大林會談,請求蘇聯政府派空軍支援志願軍作戰,並提供武器裝備援助。把僅有的少數航空兵部隊和幾個高炮團部署在靠近沿海的大中城市,擔負航空任務,並由周恩來、彭真、聶榮臻、薄一波、李立三組成防空籌委會,研究計劃全國大中城市和工業基地的防空問題。在廣東和福建方向,各部署4個軍,防止美蔣聯合進犯,並加速華東和中南地區的剿匪和土改工作,以便對付美蔣可能的進犯。在全國開展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活動,動員全國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戰爭。為志願軍確定了“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的戰爭指導總方針。 10日,斯大林取消了原先與中國達成的關於對志願軍提供空中支援協議,説蘇聯空軍只能到鴨綠江邊,不能配合志願軍入朝作戰。這意味著志願軍在戰場上根本無法得到有力的空中支援,朝鮮戰場的制空權將掌握在敵方手中,志願軍將面臨更嚴重的困難。 18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會議,經研究決定志願軍按原計劃出兵朝鮮。毛澤東表示,現在敵已圍攻平壤,再過幾天就進到鴨綠江了,不論有天大的困難,志願軍渡江援朝不能再變,時間也不能再推遲,仍按原計劃渡江。中共中央面對強敵,敢於作出出兵抗美援朝的決策,表現出了超人的膽略,同時也體現了對國際戰略形勢的敏銳洞察力。美國以蘇聯為主要對手,其戰略重點在西歐,亞洲只是它的側翼。中國的國力雖弱,但是集中力量攻敵一個戰略側翼,就有較大獲勝的希望,並且有利於限制戰爭的規模。(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