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蘇聯對日本宣戰,向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大舉進攻,並越過中蘇邊境,進入朝鮮半島,其勢銳不可擋,大有席捲整個朝鮮半島之勢。
美國政府面對朝鮮半島形勢的急劇變化,頓感手足無措。根據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達成的協議,日本投降後,朝鮮必須置於蘇、美、中、英四國共同託管之下。然而,四國對朝鮮託管問題尚未達成具體辦法。8月,日本即宣佈無條件投降。此時,美國距朝鮮最近的地面部隊尚在600英里以外的沖繩島。因此,美國政府企圖通過外交途徑,使疾速推進的蘇聯紅軍停滯下來。 8月10日,英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協調委員會在五角大樓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在朝接受日本投降問題。助理國務卿鄧恩提出:美國軍隊接受日本投降的區域應盡可能向北移。國防部長馬歇爾的參謀人員迪安 臘斯克上校認為:軍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時間和空間等因素,搶在蘇軍進入朝鮮南部地區之前向北部更遠的地區推進會更有困難。於是陸軍助理部長麥春洛伊諸臘斯克和查爾斯、博尼斯蒂爾上校搞出"一條盡可能向北推進",但又不致"被蘇聯拒絕"的分界線。迪安 臘克斯上校和查爾斯 博尼斯蒂爾上校受命後,經查看地圖和分析研究,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實施方案"。建議以橫穿朝鮮半島中部的北緯三十八度線作為美蘇兩軍接受日軍投降的分界線,即用這條線將朝鮮一分為二,美軍接受三八線以南的日軍投降,蘇軍接受三八線以北日軍的投降。這個建議迅速收到美國軍方和國務院的同意,並被總統杜魯門批准。 8月15日,杜魯門給斯大林發去密電,通報了給盟軍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 麥克阿瑟的有關接受日軍投降細節的"總命令第一號",該命令內容之一就是以三十八度線作為美蘇雙方在朝鮮半島受降區域的分界線。16日,斯大林復電杜魯門,表示"基本上不反對命令的內容",對於有關在朝鮮受降分界線的問題也沒有提出異議,雖提出略加修改的意見。9月2日,麥克阿瑟在日本東京灣密蘇裏戰艦上舉行的日本投降鑒字儀式後,發佈了"總命令第一號",其內容根據斯大林的提議略加修改,命令中説:"駐北緯三十八席線以北的韓國、滿洲、庫頁島、千島列島等地的日本高級指揮官以及陸海空和輔助部隊,應向蘇聯遠東軍最高司令官投降;日本帝國主義政府大本營和駐日本本土及周圍諸島以及駐北緯三十八度線以南的韓國、琉球列島等地的日本高級指揮官以及陸海空軍和輔助部隊,應向美國太平洋地區陸軍最高司令官投降"。 從此,這條三十八度線作為美蘇兩國在朝鮮等地受降和實行軍事佔領的分界被明確規定下來,簡稱"三八線"。在朝鮮,這條線斜穿半島,長約300公里,隔斷了南北,截斷了75條小溪和12條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過崇山峻嶺,穿過18條小路、104條鄉村土路、15條道際公路和8條高級公路,以及6條南北鐵路。這條線作為軍事分界線的劃定,為朝鮮內戰的爆發及引發多國部隊參加的侵朝戰爭埋下了禍根。 (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