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戰士赴朝訪問團隨團採訪之一:

回到丹東
  


(中央電視臺網站隨團通訊員:文森、華華 2000年10月18日9:30分發自丹東)


   10月17日下午5時24分,27次列車徐徐離開北京站。本次列車載著109位抗美援朝老戰士,他們將回到朝鮮,回到50年前戰鬥過的地方,回到他們魂牽夢縈的土地上,尋找他們因戰火洗禮而英勇閃光的青春歲月。


   109位老戰士因為重返戰鬥過的朝鮮而激動不已。67歲的老戰士沈祖華拿出一本影集,向我們介紹照片上的故事。一對精神煥發的在戰鬥歲月中結成伉儷的志願軍新婚夫妻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照片上人們的神情是那樣幸福和坦然,絲毫沒有硝煙瀰漫的戰爭帶給他們的陰影。

   那畢竟是犧牲了36萬優秀中華兒女的殘酷的戰爭啊!但戰爭在73歲的江蘇籍老戰士管樂的眼裏卻是對志願軍大智大勇的由衷讚嘆。他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志願軍利用坑道直插美軍心臟取得戰鬥勝利的故事,那是板門店和該協議簽字的前幾天,我們的一支部隊,在久攻美軍陣地不下的情況下,硬是用鋼釬炸藥,一直把坑道挖到了敵方的鼻子底下,為了避免炸藥在坑道爆破的聲音讓美軍發現,志願軍就在坑道爆破的同時,對敵方陣地進行同步的迫擊炮轟炸,直到把坑道挖到500米外的敵軍陣地。這個戰術美軍直到今天或許仍未破解。


   管樂在講到這個故事時,在幽暗的車箱中眼神充滿了激動和驕傲。

   張紹寬老人在抗美援朝的三年中跟朝鮮老鄉學會了日常會話,因此在戰爭中充當了志願軍的業餘翻譯,他説他那時是駕駛兵,有許多感人的事情,他要為中央電視臺網站一一寫來。



   老戰士們在列車上回顧起當時的戰鬥歲月,每個人都有説不完的故事。

   趙書原老人是辦好同仁醫院的住院手續又退掉後參加訪問團的,他的眼睛因患白內瘴而視力很差。一個行動沉穩、滿頭銀發的老人在唱起《金日成將軍之歌》時竟揮舞雙手,打起了強勁的節拍。

   18日上午6點32分,火車駛過鳳凰嶺時,沈祖華老人站起身,輕輕的説了一聲:“這是我們部隊曾經駐紮過的地方。”然後便久久的注視著窗外黛色的山嶺。抗美援朝戰爭在這些老戰士身上留下的不只是傷痕和對困苦的回憶,更多的是他們對自己青春歲月滿懷的驕傲和榮光。

   發稿時,我同屋的江蘇籍老戰士蔣恒正在為中央電視臺網站寫一篇記述他的班長李保義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