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大事記 (1950-1958)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人民在取得國內革命戰爭勝利之後,為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著維護東方與世界和平,而進行的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這場戰爭,是美國侵略者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是中國人民在美國武裝侵略朝鮮併入侵我國領土台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處境危急、我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被迫進行的。肩負偉大歷史使命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中國共産黨和毛澤東主席領導下,在彭德懷司令員率領下,高舉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旗幟,緊緊依靠中朝兩國人民,以無比的勇敢精神和智慧,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隊,贏得了戰爭的勝利,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抗美援朝戰爭共歷時兩年零九個月,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這一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連續進行了5次戰役,是屬於實施戰略反攻性質的作戰。特點是:戰役規模的夜間進攻和很少有戰役間隙的連續作戰,攻防轉換頻繁,戰局變化急劇。作戰結果:中朝人民軍隊將敵軍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三八線"(注:第二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時,蘇美兩國商定以朝鮮國土上北緯38度線,作為對日採取軍事行動和受降範圍的暫時分界線,這條界線通稱為"三八線"--編者注),並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迫使敵軍轉入戰略防禦,接受了停戰談判。第二階段,從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戰爭結束。
  這一階段,主要作戰形式是陣地戰。中朝人民軍隊依靠堅固陣地,曾先後粉碎了敵軍多次局部進攻,並取得了反"絞殺戰"和反細菌戰的勝利。同時,也主動地對敵軍發動了多次戰術性進攻,直至戰役進攻。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敵我相持,戰線穩定;邊打邊談,打談結合;局部性的攻防作戰頻繁;敵軍愈來愈被動,我軍愈戰愈強;我軍進行陣地進攻作戰的規模也愈來愈大。1953年7月,美方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不得不同意簽訂停戰規定。抗美援朝戰爭隨之勝利結束。
  中朝人民軍隊在戰爭中共殲滅敵軍109萬餘人(包括1950年6月25日至10月24日朝鮮人民軍單獨作戰殲敵13萬餘人),摧毀和繳獲了敵軍大量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據戰後美軍資料透露,僅美軍在戰爭中即消耗各種作戰物資7300多萬噸,開支戰費8300億美元,僅次於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耗費。我志願軍為奪取戰爭勝利也付出了相當代價,在戰爭中壯烈犧牲和光榮負傷的共36萬餘人,消耗各種物資560多萬噸,開支戰費人民幣6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