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五十週年
——走近今日上甘嶺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50年前,當兄弟的朝鮮人民處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當中國的安全受到帝國主義侵略的威脅之際,中國黨和政府毅然作出了出兵朝鮮的決定。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扛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大旗跨過鴨綠江,義無反顧地來到異國的土地上。歷時3年的戰爭,志願軍戰士死傷36萬餘人,其中11萬英魂長眠在了朝鮮的大地上。

  撫今追昔,一晃歷史的車輪已轉過半個世紀。在志願軍入朝參戰50週年之際,我們和朝鮮人民一道,深切緬懷那些為和平和正義而戰的“最可愛的人”。

  上甘嶺地處三八線附近。這裡幾乎沒有人居住,成了野生動植物的天堂。無數無名烈士墓散落在山頭溝底,靜靜地聆聽和平之音

  上甘嶺,這是眾多中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名字,它和黃繼光、邱少雲、孫佔元、胡修道等無數志願軍英雄的名字連在一起。上甘嶺位於朝鮮半島中部的五聖山南麓,緊靠三八線。據説,當年激烈的戰鬥曾使整個山頂被削平了將近2米,周圍的村莊、田地都被敵軍的炮火炸得滿目瘡痍。50年過去了,昔日誌願軍戰鬥過的地方到底怎麼樣了?不久前,記者在朝鮮勞動新聞社(《勞動新聞》為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同志的陪同下,走近了上甘嶺。

  從平壤出發,沿平壤—元山高速路向東南行進3個多小時,便來到了江元道首府元山;然後再從元山沿朝鮮東海岸高速公路南行1個多小時,到達位於江元道高城郡的濂城裏,這裡有全朝鮮惟一一個以志願軍戰士的名字命名的學校———黃繼光高等中學。沿途路上,隨處可見悠閒地在路兩旁的稻田裏耕作的朝鮮農民。在沒有戰爭的今天,他們盡情地享受著那份安寧。陪同的江元道外事局局長告訴記者:“江元道被三八線一分為二。緊靠分界線一帶的高城郡、金剛郡等地在朝鮮戰爭中受到的創傷最重。”向車外望去,記者看到的是黃黃綠綠的莊稼和遠處起伏的山巒,一派恬靜的田園景色。但山上的樹木都不高,據朝鮮同志介紹,戰爭時石頭都炸光了,在滿是炮灰的山頂上,樹木根本長不起來。看來,戰爭的創傷依然留著它特有的痕跡。

  黃繼光高等中學距離三八線不過百十公里。《勞動新聞》的同志向記者展示了一份蓋有幾個公章的通行證説:“這裡接近前沿,屬軍事重地。但由於志願軍的關係,只有中國同志才能到這裡來,其他外國使團根本想都不用想。”記者看到,通行證上清楚地蓋著“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朝鮮人民軍保衛司令部”和“第部隊第哨所”3個紅印。朝鮮同志説,為蓋齊這幾個章,他們跑了半個多月,才終於獲准允許中國記者到此採訪,但也就是到黃繼光高中為止,再往前就不讓走了。黃繼光高等中學校長介紹説:“上甘嶺、1211高地等當年的戰場全在軍事分界線附近,即使現在,朝韓雙方也都在軍事分界線兩公里以外設有重兵。軍事重地未經允許,任何人都不能接近。您是今年到訪的第一位中國客人。”

  在黃繼光榮譽展室,有幅照片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那是黃繼光烈士紀念碑的照片。墓碑後面是層層鐵絲網,可見那裏很接近軍事分界線。像黃繼光這樣就地安葬的志願軍烈士還有很多。校長説,當年黃繼光曾和他的朝鮮戰友相約,戰鬥結束後一同到戰友的家鄉———高城郡濂城裏建設美好家園,但後來他犧牲了,願望沒能實現。戰後,他的朝鮮戰友回到家鄉,將烈士的這個願望報告給濂城裏黨委會,黨委會又層層上報,一直到朝鮮最高人民會議。1990年,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決定將濂城裏高中命名為“黃繼光高等中學”,以紀念這位偉大的志願軍英雄。

  上甘嶺地區因為是山區又是前沿,現在幾乎沒有人居住。那裏雜草叢生,樹木林立。沿三八線一帶地區現在已成了野生動植物的天堂。軍事分界線北方一側,在山頭溝底有很多無名烈士墓,多得數不清。無數志願軍戰士的英魂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長眠在鮮血染紅的大地上,繼續守衛著來之不易的和平。

  申旭淳老人義務守護志願軍烈士陵園30年。但今年當記者再訪陵園時卻沒能見到他

  朝鮮的志願軍烈士陵園、烈士墓大大小小有近百個,合葬、獨葬的志願軍烈士共有5萬多人。其中位於平安南道檜倉郡的烈士陵園,佔地9萬平方米,葬有毛岸英以及志願軍司令部直屬機關的133名烈士,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平壤兄弟山和開城松岳山也有兩個烈士陵園,分別葬有114名和1.5萬多名志願軍戰士。平安北道的安州、介川也分別安葬了1000多名志願軍戰士。朝鮮黨和政府對陵園的管理做了不少工作,並派人專門護理。

  開城烈士陵園一位叫申旭淳的管理員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退伍的人民軍老兵,當年曾和志願軍在戰場上並肩戰鬥。退役後,他主動提出願意無償做志願軍陵園的管理工作,從此一幹就是30年。每當有代表團訪問陵園,提起當年的情景時,老人都忍不住流下眼淚,不停地説:“太慘烈了,中國同志犧牲了那麼多人。我還活著,沒法為他們做些什麼,就陪陪他們吧。”遺憾的是,今年當記者再訪陵園時卻沒能見到那位老人,據説,他因病已不能從事為陵園剪草澆水的勞動了。

  從開城往南走出大約15公里,就進入板門店中立區。朝鮮人民軍在通往板門店共同軍事警備區的惟一一條道路入口設置了關卡,嚴格檢查過往的車輛和人員。即便是外國代表團或使團想要來這裡參觀,也得提前幾天通報車號,並提前交驗身份證件。當年中朝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停戰談判及簽署停戰協定的兩個大廳就建在北方管轄的一側。1000多平方米的大廳裏,兩張桌子並排擺放,上面蓋著白布,桌上有聯合國旗和朝鮮國旗。桌上還擺放著當年簽字的停戰協定樣本。桌椅仍是50年前的原物,見證著那段不尋常的歷史。大廳的墻壁上挂滿了當年中朝軍隊共同作戰抗擊侵略的圖畫。

  板門店共同軍事警備區的軍事分界線上並排建有7間藍色白頂的小房,那是舉行會議的地方。中間的一所房子現在已開闢成北南雙方參觀人員可自由出入的場所。若北南同時有旅遊團或參觀人員到達,一般是每週一、三、五朝方先進,二、四、六韓方先進,週日隨便,但雙方不可同時進入會議室。最近去那裏參觀,已經聽不到雙方廣播裏的對罵,雙方值勤的戰士雖如往常一樣腰別手槍,但緊張的氣氛明顯緩和了許多。

  朝鮮老人説,志願軍是一支優秀愛民的隊伍。青年人説,他們永遠不會忘記歷史

  最近,隨著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50週年紀念日的臨近,朝鮮媒體加強了有關報道,高度讚揚朝中友誼。

  一些五六十歲的平壤市民在談到志願軍時説:“我們見過志願軍,那真是一支優秀愛民的隊伍。”一位當理髮師的老大娘是平安北道人,當年志願軍曾在她家的村子裏駐紮過。她説,志願軍戰士幫朝鮮老百姓挑水擔柴,即使冬天也不到老百姓家裏去住,就露宿在冰雪裏,這樣的隊伍太少見了。一些青年學生告訴記者,雖然他們沒能親眼看到這樣的英雄隊伍,但從父輩祖輩那裏聽到了很多志願軍的故事。他們紛紛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志願軍幫助朝鮮人民抗擊侵略、重建家園這段歷史。

  日前,原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許多老兵紛紛組團前往朝鮮,紀念那段曾讓他們灑下過鮮血、也留下過歡笑的難忘歲月。同時,朝鮮黨政軍也將舉行一系列大型紀念活動。不過,在韓國,人們正沉浸在朝韓首腦會談及金大中總統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所帶來的喜悅之中,對50年前的那段歷史反應比較平靜。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