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志願軍老戰士史家恩華定德
  史家恩、華定德只是50年前寧波鄞縣1680名參加抗美援朝的戰士中的兩位。他們清晰地記得,那是1950年10月19日,寧波人民敲鑼打鼓,把胸別大紅花的子弟兵送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在志願軍援朝參戰50週年前夕,筆者採訪了這兩位老戰士。當年的英俊小夥,如今已年逾古稀,史家恩老家在鄞縣下應史家碼村、華定德老家在鄞縣塘溪華山村,半個世紀過去了,兩位當年“最可愛的人”對朝鮮戰場的記憶還是那麼刻骨銘心。

  史家恩説,入朝之初,沿路看到的是彈坑、殘壁,聽到的是夾雜在飛機大炮聲中的哀號。華定德説,當時正處在建國之初,部隊的裝備十分簡陋,在陣地上、行軍中,特別是夜晚宿營時,戰士們常常因朝鮮天氣嚴寒而徹夜不眠,手腳凍傷是常事。但美國和李承晚的部隊卻是有汽車、飛機和精良的武器,晚上鑽進鴨絨睡袋裏,只把鼻子留在外面透氣。

  史家恩回憶説:在金城川戰鬥中,作為戰地指導員的他,帶領戰士們在泥濘的山道上行軍,下著雨,在被敵人炸斷的公路上,他們不得不拆下“三七炮”的零件,用肩扛著走。雨水、汗水和肩上磨破了皮淌下的血水混在一起,泥濘、蟲咬、寒風,戰士們就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打仗。

  兩位老戰士都這樣表露:志願軍在戰鬥中置生死於度外,令美國兵及李承晚部隊的士兵手發抖、膽喪盡。華寶德説:他曾經問過一個美國俘虜兵,你們這麼精良的武器怎麼還打不過我們的“老三八”。那個俘虜兵回答説:我從來沒見過有這麼頑強的部隊、這麼勇敢的士兵。

  史家恩説:在艱苦的生活及殘酷的戰鬥中,我們從不掉一滴淚,但我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常常是淚流滿面。眼看著許多與我同齡的人,腿被炸飛,肚子被戳穿,有的還在呻吟著,要我記下他的家鄉及父母的名字,讓我回國後去照顧……一向笑吟吟的史家恩説著説著流下了熱淚。他説:我們當年打敗美國侵略者靠的就是一種精神。

  史家恩説:在朝鮮停戰前夕,美國為在三八,還是三七線停火,曾與我方討價還價。根據上級指示,我們給予了堅決還擊,在金城川這一關鍵的戰鬥中,我們與友軍一起共殲敵5萬,他所在的高炮營擊落敵機17架,史家恩也因此榮獲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軍功章”。

  當兩位老人把軍功章一一拿出的時候,記者仿佛看到了他們當年英武的神態戰爭結束後,史家恩留在朝鮮,為他們重建家園。在他的寓所,他拿出了當年離開朝鮮時阿媽妮贈給他的銅碗、銅筷。他説,1958年,他們離開朝鮮,從部隊到駐地到火車站只有3裏路,但戰士們和朝鮮老鄉一次次相擁,一次次鬆開,熱淚、叮嚀、祝願,竟走了3個小時。

  兩位老人有個小小心願,希望在有生之年,再踏上這片為之流血戰鬥的土地,去看一看當年同甘共苦的朝鮮鄉親,看一看長眠于地下的志願軍弟兄……

(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