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中國政法大學 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利大於弊
反方:武漢大學 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弊大於利

武漢大學獲勝


  張澤群:一百多年來,中國人的留學史可謂極其波瀾,其中也涌現了大量的經邦濟世和博學的傑出人才。至今留學熱潮依然是方興未艾,可是留學又出現了新的特點,比如説現在留學就有低齡化,那麼今天我們就要關注這個我們都很關心的問題。根據賽前雙方抽籤的決定,正方中國政法大學他們所述的立場是《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利大於弊》,反方武漢大學他們所述的立場是 《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弊大於利》。好了,根據規則規定,首先我們有請正方一辯張紅同學做陳述一段,時間是2'30",有請。


  中國政法大學一辯:謝謝主席,大家好!1980年非洲 共和國在靜寂了17年之後,重又允許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1995年歐盟訂立《蘇格拉底計劃》規定大齡在校生必須有一定的學分在海外取得,2000年由國家教委舉辦近百所海外高校在北京舉行中國國際高等教育巡迴展,高等教育國際化在今天蔚然成風。依託這一背景我們與對方辯友探討兩個基本問題,第一,面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機遇與挑戰,中國應持開放還是封閉的態度;第二,高中畢業生能否適應海外的學習和生活。根據第一個問題我方認為,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有利於個人成才,有利於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有利於社會進步,所以應當開放。就個人來講,你不佔高考的獨木橋,就搭留學的越洋船,多一條機會選擇接受高等教育當然是利大於弊的。其次就國家高等教育事業而言,今天中國的高校事業面臨三個根本問題:招生能力有限、競爭機制缺乏、培養模式單一,而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利用國外的高校資源緩解國內的高考壓力,依託各國各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培養中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他們與國際市場競爭、提高教育水平有利於根本問題的解決,當然利大於弊。再次就國家而言,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必將在中外文化、思想、科技的溝通上搭起堅實的橋梁,展望歷史近百年的成就也確實依託了一代代留學生的共同努力。當然我們還要看到高中畢業生也能夠適應海外的留學生活,他們在國內接受了十二年的國民教育,有中華文化史冊,總體年齡在18周歲以上並有獨立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意識,其實他們在國外面對的是一種相對簡單、平和、純凈的大學校園生活,所以我們説出國留學的挑戰對高中畢業生來説是適度的,當然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存在著弊端,但我方認為弊是表面的,利是根本的、長遠的、積極的,所以我方認為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利大於弊。謝謝。

  張澤群:下面我們請反方一辯楊者同學陳述觀點,時間也是2'30",有請。

  武漢大學一辯:謝謝,各位好!對方辯友剛才的觀點歸納起來有兩點,第一是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可以暫時躲避國內高考的壓力,但即便如你所説國內高考是獨木橋,你又怎麼能確信到了國外就不用再擠獨木橋了呢?第二,出國留學好,因此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也好,我方也認為出國留學是符合教育國際化這一時代潮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任何年齡階段的人出國留學都是利大於弊的,要看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是利大還是弊大,還要分析出國留學是否有利於高中畢業生的成人、成才和成長為國家民族的有用之才。我方認為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弊大於利。理由如下:首先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中畢業生年齡階段的青年在心理上正是解決自我熟悉時期的鐘擺時期,他們就象雜技場上的空中飛人,已經伸開了抓住童年的那雙手,就要伸長手臂去握住世界,在此關鍵時期,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相對聯絡和穩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來解決自我熟悉的危機和形成獨立的自我意識,而出國留學帶來的環境突變,則會造成自我迷失與決策混亂,帶來心理失衡和行為失范,不利於成人。其次中國大學本科教育今非昔比,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如果放棄價廉物美的中國大學教育,而去追求價格昂貴的外國大學教育,豈不是盲目崇外,捨近求遠嗎?至於那些為了躲避國內高考壓力而出國留學的高中畢業生,既然對用母語參加國內競爭都缺乏信心,又怎麼能確信用外語參加國外競爭就一定有利於自己的成才呢?第三,由於種種客觀原因,今天的高中畢業生尚未建立以我為本、兼收並治的深厚文化根基,往往會在出國後被動適應異國文化過程中迷失自己文化本身,這樣的人即使學有所成,對於國家的強大和民族的振興又有何裨益呢?當然,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也有一些利,例如藉以學習外國言語可以暫時躲避國內高考壓力,但這些利不過是表面之利、眼前之利和局部之利,而實際卻是關係到個人成人、成才,和國家民族發展的根本之弊、長遠之弊和全局之弊。因此我方認為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弊大於利。謝謝。

  張澤群:感謝楊者同學,下面我們要進入的是攻辯階段,我們首先要有請正方的二辯來選擇反方的辯友進行攻辯。有請。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選擇對方二辯。請問對方辯友,對待現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潮流,我們應該持開放的態度呢,還是閉守的態度?

  武漢大學二辯:開放的態度。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為什麼呢?

  武漢大學二辯:因為我們這個國家要發展必然要走對外開放的道路。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對方辯友回答得很好,那麼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去接受國外的高等教育,去利用國外的高等教育資源是不是國際化的應有之意呢?

  武漢大學二辯:我們要兼收並治,要吸收國外的文化,首先要有自己的文化本根,要有獨立的自我,而高中畢業生缺乏的正是這兩點,也許在大學生看來是萬紫千紅總是春,可是在高中畢業生看來就是亂花漸欲迷人眼。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對方辯友何以對高中畢業生的文化自理能力有那麼差的自信心呢?請問對方辯友高中畢業生接受過多少年的國民教育呢?

  武漢大學二辯:12年的國民教育。可是我也知道教育部最近提出,要把我們的高中的課程50%都改為文言文,説明什麼,説明以前學得不夠啊。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對方辯友,現在我們高中畢業生在高考之外有了別的一條路,以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現在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請問對方辯友何弊之有啊?

  武漢大學二辯:條條大路通羅馬當然是好的,可是要看這條路是不是好走,如果走到半路摔下去了,您説好還是不好呢?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武漢大學的前校長周豐升、范秀花都是17、8歲出國留學,請問他們摔下去沒有呢?

  武漢大學二辯:對方辯友,解放前的情況和當今情況完全不同。既然時代不同了,當然就會有不同的結果了。這就叫時移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那是不是像九斤老太所説的現代人與古代相比,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呢?(時間到)

  張澤群:下面我們請反方二辯來選擇正方辯友進行攻辯,請問選擇哪位?

  武漢大學二辯:我也想請教對方二辯。請問一般來説一個人出國留學是不是要面臨著地區的社會變化?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是的。

  武漢大學二辯:那麼再請問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年輕人要到20歲以後才能克服自我成熟的危機,而高中畢業生的年齡一般不許超過20歲,是或與不是?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當然是不超過20歲,可是對方辯友無非就是告訴我説,高中畢業生的心理不夠成熟,但是不成熟需不需要去成熟一下呢,要成熟一下需不需要去鍛鍊一下呢,有一句話説得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才的成長恰恰需要環境的磨煉。

  武漢大學二辯:發展心理學同樣表明,大多數的青年人要克服自我成熟的危機,需要一個聯絡穩定的社會文化環境,是或與不是呢?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不一定,我們只能説文化變化同樣可以是一個人點燃心靈的火花,有一句話説得很好,實本無果,我們説文化現象産生的火花,對方辯友又怎麼知道它不是點燃高中畢業生心靈的明燈呢、火種呢?

  武漢大學二辯:我方的科學依據來自發展心理學權威,對方辯友既然説不一定,請問您的科學依據在哪?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我的科學依據來自我國基建心理學研究,他表明17、8歲的人他的心理已經漸漸成熟,因為他是完全行為能力人,他是成年人,而高中畢業生恰恰就屬於這一年齡階段。

  武漢大學二辯:請問法律上的完全責任年齡和心理上的成熟是不是一個概念?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法律上的完全行為責任年齡恰恰是從心理學的責任年齡抽象出來的,對方辯友難道連這點還不知道嗎?(時間到)


  張澤群:好了,請正方的三辯來選擇反方辯友。

  中國政法大學三辯:有請對方三辯。在歐盟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請問這是利大還是弊大?

  武漢大學三辯:對於歐盟來説,他們應該一分為二地來看。他們的高中畢業生心理年齡可能也沒有成熟,所以我們不説是利大還是弊大,但是對方辯友能不能用歐盟來推導我們國家的情況呢?顯然是不能的,我們國家有不同特殊的國情啊。

  中國政法大學三辯:如果這是弊大利於的話我想請問為什麼歐盟堅持了四十年的弊大於利的國情呢?

  武漢大學三辯:可是我們同樣知道呀,歐盟同樣在提高留學生的水準。

  中國政法大學三辯:請問對方辯友知不知道《蘇格拉底計劃》?

  武漢大學三辯:我當然知道《蘇格拉底計劃》了。

  中國政法大學三辯:對方請問《蘇格拉底計劃》要什麼樣的人才能出國留學呢?

  武漢大學三辯:包括高中畢業生,但是主要是什麼,主要是本科生、研究生。

  中國政法大學三辯:對方辯友歐盟要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是政府鼓勵的,《蘇格拉底計劃》是利大於弊,也就是歐盟國家選擇了利大於弊的行為呢?

  武漢大學三辯:政府鼓勵的事情就一定利大於弊嗎?我看不一定吧,其實呢我還要提醒對方辯友今天我們在這裡討論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利弊的問題,當然要有一個基點了,我們主要討論今天的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是利大還是弊大,難道我們今天如果討論國有企業改革的問題,對方辯友還要告訴我我們要討論外國的國有企業是如何改革的嗎?

  中國政法大學三辯:難道中國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不站在世界的環境下探討,你是在本國內出國留學的嗎?對方辯友?

  武漢大學三辯:對方辯友,世界上有197個國家,出國留學的可能性有1900個,有19700多個,對方辯友,當然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中國政法大學三辯:那對方請你與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武漢大學三辯:我們已經具體問題,已經具體分析了,當今……(時間到)

  張澤群:請反方三辯繼續選擇。

  武漢大學三辯:請教對方二辯。第一個問題,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是不是為了接受好的教育呢?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要接受好的東西、新鮮的東西,我們説國外教育一定不一定比國內好,但是它有沒有好的地方呢,要問我們的黃全愈教授,他為什麼寫一本素質在美國來啟發我們今天的中國大眾呢?

  武漢大學三辯:那麼一些發達國家,比如説法國、德國,他們眾多大學根本就不招收中國的高中畢業生,請教對方辯友,這個矛盾如何解釋呢?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他不招收我們的高中畢業生,我們的高中畢業生到別的國家去不就好了嗎?

  武漢大學三辯:那麼再請教對方辯友了,我們的高中畢業生到別的國家去需不需要競爭呢?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當然需要競爭了,沒有競爭出去幹什麼,那還不如在家裏呢。

  武漢大學三辯:那麼對方辯友對他們在國內競爭沒有信心,那麼為什麼肯定他們在國外競爭就會脫穎而出呢?這個矛盾對方二辯又如何解釋呢?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一個人的潛力在不同的環境下具有不同的表現,他在國內沒有競爭的能力你就能保證他在國外沒有競爭的能力嗎?他在國內不能適應應試教育,你怎麼就知道他出國以後不能適應美國的素質教育呢?

  武漢大學三辯:再請教對方辯友,在國內還沒有接受高等教育您就説他不適合,那麼他到國外還沒接受高等教育您就説他適合,您適合不適合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呢?

  中國政法大學二辯:適合不適合的標準當然是看教育市場了。當然是看教育市場,看供求關係,當然是看個人的努力選擇了。

  武漢大學三辯:那麼再請教對方辯友,美國的大學難道遍地都是黃金嗎?難道……(時間到)

  張澤群:好,下面有請正方一辯用1'30"的時間進行攻辯小結。

  中國政法大學一辯: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對方辯友的邏輯,我們問了解放前,問了歐盟,對方辯友告訴我們的是外國的高中畢業生可以出國,中國以前的高中畢業生也可以出國,但唯獨今天的高中畢業生不可以出國,為什麼呢?時代不一樣了。我們説時代是不一樣了,如果説今天的時代跟以前有什麼不同,那就是今天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今天有國際高教資源的豐富,今天有我們少年求飛、求新、求文明開化、統一世界的勇氣。第二,對方辯友告訴我們國內競爭尚且沒有信心,又跑到國外去操著半生不熟的英語,可是對方辯友你別忘了,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板凳做不好怎麼樣,挨打挨罵,可是後來怎麼樣,成為一代的科學家呀,你怎麼知道適應不了國內的路就走不了國外的越洋路呢?第三,對方辯友告訴我們説,心理學家告訴我們,20歲人才成熟,我就不明白了,法定婚齡女性是20歲,難道只有結婚才能讓女性成熟起來嗎?根據著名教授顧明遠先生所編的《教育心理學》,18歲正是我們今天人生由量變到質變的階段,我們真正能離開依賴的那一天,就是我們真正相對成熟的那一天,當然,對方辯友告訴我們説,高中畢業出去可能沒有文化本根,但是12年的國民教育教育我們了什麼呢?難道對方辯友要否定我們九年義務教育的卓越成就嗎?再請問對方辯友,外國的高中畢業生可以留學來華,為什麼中國的高中畢業生不能出去呢?謝謝。

  張澤群:下面有請反方一辯楊者同學也用1'30"的時間進行攻辯小結。

  武漢大學一辯:謝謝。對方辯友您可以對發展心理學的問題顧左右而言他,但科學還是科學,發展心理學的權威艾裏克森的觀點之一就是,高中畢業生年齡階段的青年需要一個相對聯絡和穩定的社會化環境,那麼既然你也承認了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必須面臨的是一個突變的、跳躍的環境,兩種環境之間的矛盾豈不是昭然若揭。跟著對方辯友又承認了高中畢業出國留學的目的是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我方的三辯基於各國的招生狀態指出了其實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往往根本難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願望和現實之間的矛盾我想那是不言自喻。在攻辯的最後我們再次討論了那些為了躲避國內高考壓力而出國留學的高中畢業生,一方面他們對用本國的言語和思維方式進行競爭沒有信心,另一方面又對用異國的言語、思維方式進行競爭很有信心,這樣的有信心和沒信心之間的矛盾顯而易見。以上三個對方辯友難以自圓其説的矛盾之説,第一個説明了高中畢業生的心理問題難以解決因此難以成人,後兩個説明他們主觀上的盲目性和客觀見識的複雜性又使其難以成才。又難成人又難成才,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難道還是利大於弊的嗎?至於對方辯友提到的歐盟問題,那有著特殊性,歐盟現在正在一體化,而我們國家出國留學最多的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日本,中國到底是要和哪個國家一體化呢?謝謝。

  張澤群:下面我們要開始的是自由辯論,在這個環節雙方各有累計時是4分鐘,我們首先有請正方發問。

  中國政法大學:有85%的高中畢業生擠在中國大學門外,那麼請問對方辯友,他們中有一部分人有能力、有意願選擇出國留學,為什麼是弊大於利的呢?

  武漢大學:對方辯友您附加了很多的前提,首先是要有能力,第二他要有意願,第三他要學習很好在中國不能讀大學,第四他要去接受美國的教育,附加了這麼多的條件當然是利大於弊了。不附加這麼多條件的話,是不是就弊大於利了呢?請教對方辯友,一個突變的社會化環境是如何有利於高中畢業生解決自我成熟危機呢?

  中國政法大學:如果説突變的話,那我們説過去龍洪時代突變更大,過去鄧小平出國時代突變更大,過去詹天佑突變更大,那我們今天看到他們不是都成才了嗎?怎麼就沒成才、沒成人呢?請不要回避我方問的讓85%的擠不上獨木橋的人出國去走越洋船是利大、弊大呢?

  武漢大學:我方一辯已經回答過了,對方辯友剛剛舉了那麼多例子哪個是高中畢業生呢?對方辯友的問題虛虛實實,指南打北,指東打西,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中國政法大學:對方辯友,他們的確不是高中畢業生,因為那時候還沒有高中。那我就想請問,那時候沒有高中都能適應,現在有了高中反倒不能適應,是不是越教越笨呢?

  武漢大學:鄧小平時代有沒有高中?您幫我回答一下好不好。

  中國政法大學:對方辯友總是用九斤老太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高中畢業生,是不是説他們現在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呢?我們高中畢業生難道就像對方辯友説得那樣天生膽小嗎?我們的國外環境難道就像對方辯友説得那樣肆無忌憚,難道我們一去就必然與狼共舞嗎?

  武漢大學:對方辯友所以請您回答我方一辯的問題,又是回避這個問題。其實我們今天談的,主要談利弊誰更為主。要不然為什麼武松上景陽崗就能打老虎,我上景陽崗就只能喂老虎呢?所以請您回答我方一辯的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有什麼不同呢?都是少年,都有一樣的心理特徵,為什麼對方辯友就避而不答?

  武漢大學:青少年有什麼問題嘛,哈爾濱日報的報道在十年前有一位高中畢業生赴日留學,結果成為了犧牲品,對方辯友於心何忍啊!

  中國政法大學:那就不是個人主義無奈的悲劇嗎?今天報上這麼多的國內的兇殺、國內的刺殺案件是不是也要我們證明?那國內現在是不是也是弊大於利?請問民國初期的少兒出國可以學有所成,為什麼今天接受了12年教育的青年出國留學卻一事不成?什麼都幹不成?

  武漢大學:對方辯友喜歡談民國我們就來談民國,請教你1933年民國教育部兩次修改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綱領,這些原因在哪呢?

  中國政法大學:對方辯友何必談民國呢,我們來談一談我們的新中國吧,1992年中國提出了鼓勵出國,回國治國的方針,對方辯友對此作何解釋啊?

  武漢大學:對方辯友,剛才是您談民國我們才談民國的,1933年教育部修改章程是專門將出國留學生的年限,從高中畢業生改為大專生,原因何在您能不能正面回答一下呢?

  中國政法大學:對方辯友這無非是説明了國民黨對他們那時候的高中生沒有信心,難道在新中國我們對我們接受了12年教育的高中生還是沒有信心嗎?對方談來談去一個核心問題就是高中畢業生他不成熟,他不能適應外國環境,是根據發展心理學依據,那麼我就想問一句,不成熟在國外,難道在國內就能成熟嗎?難道讓我們的高中畢業生到了一個20歲的年齡還要躺在媽媽的懷裏數星星嗎?

  武漢大學:對方辯友,國民黨的確做過一些不好的事情,但絕不是每件事做得都不對。1934年,國民黨的舉動得到了大多數教育人士的支持,為什麼呢?它改變了過去低齡的留學,結果根本質量得不到保證的狀況。難道當時的教育人士也是反動的嗎?

  中國政法大學:剛才你告訴我是彼一時此一時也,隨著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開展你怎麼知道我們高中生的心理能力就不如國民黨時期呢?

  武漢大學:讓我們看看現在的情況吧,請教一下,據美國國際教育學會統計,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能夠獲得獎學金的機會只有3%。昂貴的出國費用對於我們中國高中畢業生和他們的家庭來説如何承擔呢?你就要拿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哦!

  中國政法大學:可是我們不能光看他們花了多少,我們還要看他收進了多少,請問對方辯友,今天出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值多少萬元呢?

  武漢大學:我們是不能光看花了多少,可是這花了多少也得花得出去,花不花得了呢?請問對方辯友有一個具體的方案來解決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資金流失的問題,好不好呢?

  中國政法大學:對方辯友,今天我們還有公派出國呢,只要認為花的錢就叫資金流失,那請問我們的公派出國國家教委是不是改成國有資産流失部呢?再請問對方辯友,今天超過百萬的人在中國已經有千萬了,請問他們的子女選擇出國留學利大還是弊大呢?

  武漢大學:對方辯友要談公派我們來看一看,1979年我們國家採取公派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後果如何,對方辯友您真不知道嗎?

  中國政法大學:對方辯友無非是告訴我們那些人中很多沒有回來過,不可否認在現在不完善的情況有一個人才流失的情況存在,但我們更該看到的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香港台灣發展過程中也有人才流失的現象,現在怎麼樣請你告訴我?

  武漢大學:對方辯友就是告訴我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利於國家,利於個人,利於民族,請教你我們國家的政府為什麼就是不願意充分做一件利於國家,利於個人,利於民族的事呢?請您正面回答。

  中國政法大學:因為我們的國家教育資金不足嘛。剛才對方辯友不是告訴我了嗎?

  武漢大學:教育資金不足,還任資金留向國外,對方辯友不是“此地空留留學夢,唯見資金向西流”嗎?

  中國政法大學:我們不去強佔競爭優勢,而一味抱怨資金在競爭中外流了,請問對方辯友這理智嗎?難道中國教育産業也只能靠地方保護主義嗎?

  武漢大學:對方辯友,現在的問題不是説資金流出去了,人才流回來了,我們看到什麼呢,1979年我們公派出了第一批也是唯一一批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而結果是到今天,已經20多年了,回國率還基本上等於零,請對方辯友具體解釋一下,這麼多人一去不復返到底如何有利於我們的教育事業了呢?

  中國政法大學:對方辯友,可是你又知不知道改革開放以來每年回國率以多少數目遞增嗎?13%,對方辯友怎麼又知道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必然導致人才流失呢?請問對方辯友,原來高等教育是自古華山一條路,今天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光往一條路走,利大、弊大呢?

  武漢大學:真的是多了一條路嗎?對方辯友,今年我國高考的錄取率已經達到50%以上,而去美國的簽訂成功率高中畢業生還不足5%,你不從兩個裏面取個,而從20個裏面取一個,到底哪個是獨木橋,哪個是陽關道啊?

  中國政法大學:對方辯友我們多了一條路,因為這條路不好走,可你又不讓我走,那我想請問,你不讓我出國,我現在沒有高考錄取通知書,我想還能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課程呢?

  武漢大學:對方辯友,這不是多了一條路,是你已經佔著走過一條獨木橋,還要再給你再走過一條獨木橋,請問對方辯友對於出國留學生大量的盲目現象如何解釋?

  中國政法大學:盲目現象也是算出國的錯嗎?告訴對方辯友,那不是出國留學的錯,那是盲從心理、盲目心理、盲目攀比惹的禍。

  武漢大學:對方辯友,浙江電視臺曾經做過一個調查,70%的家長要把這些的孩子送出去,原因是什麼呢?是一種盲目的攀比心理,如果70%的家長心理狀態都是這樣的,對方辯友還能告訴我利大於弊嗎?

  中國政法大學:我們看到的不是盲目心理,而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們看到的不是因為時髦,而是因為確確實實大勢所趨。

  武漢大學:對方辯友不是沒有看到盲目心理,而是看到也不願意承認,我想舉個實例,我們國家上海文匯報曾經發表過這樣一個報道,一個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因為支付不起承重的費用,父母累倒在自家的炕臺上。

  中國政法大學:對方剛剛説經濟負擔沉重,又説浙江有很多家長要把孩子送出國,這又説明什麼呢。這麼這麼複雜還要送出國,説明什麼呢?(時間到)

  張澤群:感謝雙方辯友,下面是觀眾提問時間。

  觀眾一:我是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我想請問一下反方的同學,如果不用法律上18歲成年人的規定的話,那麼如何判定一個人的心理年齡是否成熟?

  武漢大學:首先法律上的完全責任行為能力人絕對不代表心理上的成熟,比如説泰國就規定,7歲的人就有完全民事責任;再比説以前蘇聯的《刑法》就有個規定12歲的人就具有完全的刑事責任,而且在美國一些州也規定14歲的人就可以被判處死刑,而且在美國的兩個州同樣規定,一個刑事責任年齡達到18歲,一個刑事責任年齡只有10歲,按照對方的觀點,10歲的人、7歲的人、12歲的人是不是心理年齡都已經成熟了呢?可見我們今天既然探討心理問題,請要根據它的科學依據,絕對不能按照他的完全刑事責任年齡或民事責任年齡來判斷他的心理年齡究竟成熟多少,我想以這樣的標準來判定的話,恐怕會脫離實際。謝謝。

  觀眾二:我是來自北京戴夢龍有限公司的王林,我想請問一下正方同學,您剛才似乎一直在論證對於那些登不上高考的獨木橋,而且又能付起鉅額資金來説,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利大於弊,那麼您這個小前提又怎麼能推出對於所有的高中畢業生來説,出國留學都是利大於弊呢?謝謝。

  中國政法大學:剛才這個觀眾提出的問題無非是一個能不能和利不利的問題,我們説能不能和利不利的問題不是一回事,比如説:索馬裏現在埃塞俄比亞的許多居民他們連飯都吃不上,是他們沒有錢來吃飯,但是能説吃飯對他們不利嗎?還有比如説梅地亞賓館有一套128元錢的標準套餐,我現在就買不起,可是我卻不能説那套標準套餐對我來説是弊大於利的呀。對方説的那個學術的判斷不能稱之為一個成熟的判斷,我們承認在形式邏輯當中確實是那樣,但今天面臨的辯題不是一個空洞的形式邏輯辯論的辯題,我們要做一個事實的判斷,在當今中國真正能出國、願出國,想出國,真正出了國的有多少呢?只是一部分人。我們探討的辯題當然是針對這一部分人而言,對於那部分人,他本身就不想出國的人,看到出國有什麼意義呢?

  觀眾三:我是來自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學生,我想請問武漢大學的同學,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可以避免我們的學生動手能力差,根本問題是什麼呢?

  武漢大學:我們的學生的確動手能力比較差,但是這個問題我們要分兩方面來看,我得告訴您,中國的基礎和本科教育實際是世界一流的,這不是我説的,這是哈佛大學校長説的,同時毛博士也説過這樣的話。同時美國大學的基礎和本科教育,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高中的課程,也許在那裏你可以培養到自己的動手能力,所以我建議我們的學生首先在國內接受本國的世界一流的本科的基礎教育,然後再出國,往高精尖的方向來發展,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觀眾四:我來自天津輕工業學院,我請教正方同學一個問題,那麼據有關部門統計,凡是國外的院校到中國招生前去留學的在校的一般來説在國外都是不知名的中小院校,並且他們的第一目的是經濟利益,第二才是教導學生,對於這樣一種現象,正方同學作何解釋呢?謝謝。

  中國政法大學:我沒有想到在今天的辯題中我們好象稍微佔了一點點等級的觀念,認為不上一流大學就不是在上大學,但我們説了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有很多科學家,有很多成功人士,他就是從二、三流大學當中爬滾過來的,難道咱們就説上了二三流大學就不是上大學嗎?國外的很多優秀院校不在中國招生,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中國出國留學的行為還沒有真正的發展完善,如果真正地發展完善,相信會吸引到更多的國外高校到中國來招生。我們要看到我們現在很多的高中畢業生,他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意願,他們都想要共享一下國際的高等教育資源,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就是答案是豐富多采的,如果讓我們上大學的答案也變得豐富起來,多幾條路又有什麼不好呢?我倒想請教這位觀眾,如果我們今天參加高考之後不上北大,不上清華,那麼我們還讀不讀書呢?

  張澤群:感謝觀眾朋友參與,下面我們要進入辯論會最後一個環節,就是總結分次,下面我們有請反方的四辯週全義同學用3'的時間來總結反方的觀點。有請。

  武漢大學四辯: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對方同學的基本邏輯,無非是説出國留學利大於弊,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是出國留學,所以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利大於弊。但聽起來好像是一個很嚴密的三段論,那好我們根據這個方法再來對比一下,自由戀愛利大於弊,初中生自由戀愛也是自由戀愛,所以初中生自由戀愛利大於弊。這樣的結論大家又以為如何呢?可見對方辯友今天最根本問題就在於用一個抽象的形式邏輯來具體分析的辯證態度,第一是解開了推理和掩蓋高中畢業生生理和心理的各種狀態,這樣只重邏輯不重現實的輕蔑治學方法恐怕也是弊大於利的吧?第二我們來看看對方辯友用的是什麼樣的論證方式,無非是用一些表面的、眼前的、局部的利去掩蓋根本的、長遠的、全局的弊,我方重復論證高中畢業生年齡較小,出國留學更容易適應那面的環境,更容易躲避國內的高考壓力,同時也確實也出了一些特定的人才,但是不要忘了,從整體上來説高中畢業生處於一種心理自我熟悉性還沒有解決的特定狀態,一方面他建立的文化本根還沒有形成,一方面又到國外去接受語言的、學習的、思維方式的多面壓力和異域文化的全面衝擊,其結果往往只可能被動融化而不是主動吸收,是不分好歹的套來的 ,而不是以我為主的拿來的。這樣一種文化本根的流失也許當事者自己還渾然不覺,甚至是樂此不疲,但是對國家和民族來説,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呢?第三請問對方辯友在回避的方式,突變是個好環境如何有利於高中畢業生自我成熟危機的解決,對方辯友無法回答,自我成熟的危機沒有解決,如何有利於高中畢業規範行為順利成長,對方辯友也無法回答。鉅額的資金投入和表面的成才之路如何有利於個人和家庭,民族教育的流失和民族文化本根的迷失如何有利於國家,有利於民族,對方辯友也無法回答。對方辯友始終無法給我們一個具體的答案,那就是1979年我們國家公派出派的一批高中畢業生為什麼到現在為止20多年的時間其回國率還是基本等於零呢?我們不是説所有的留學生都必須要回來才叫好,但是這麼多的人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一去不復返,這到底是如何體現利大於弊的呢?我國從此不再公派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又是如何體現利大於弊的呢?希望對方四辯待會兒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覆。我方始終認為,首先應該在神州大地生根成材,我們才能振興中華於人類文明之間,振興祖國於世界文明之間。希望就在我輩。謝謝大家!

  張澤群:謝謝。下面有請正方四辯陶離風同學也是用3分鐘時間總結正方觀點,下面有請。

  中國政法大學四辯:今天為了反對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對方辯友提出了四個論證,我方以為不然,一一提出,共同商榷。對方一辯告訴我們,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因為適應不了,所以弊大於利。誠然異國他鄉,挑戰是有的,但挑戰是可以克服的。這種挑戰,12歲的詹天佑適應得了,16歲的鄧小平適應得了,那麼我們今天18、9歲的高中畢業生,在比以前好得多的學習生活環境中怎麼反而適應不了了呢?對方同學説是因為心理適應不了,那麼請問,如果你不讓孩子鍛鍊,那麼有適應得了的那一天嗎?對方二辯告訴我們,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會被異國文化同化,所以弊大於利。但是不要忘記,他們出國前接受了整整12年的國民教育。如果對方辯友認為,歐風美雨可以沖掉中國文化的本色,沖掉仁義理智信乃至廉恥和良心。請問,對中國高等教育如此剛愎自用的你們對中國12年的國民教育怎麼如此的不自信呢?對方三辯告訴我們,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導致人才流失,所以弊大於利。首先,未必不回來吧。17歲的留美的周豐升、18歲留日的范秀花不都回來了嘛,而且成為今天一流大學武漢大學的奠基人。其實,以回不回來作為人才是否流失的標準,實在是太狹隘,李政道,楊振寧不都是世界尊重中華民族的理由嗎?對方四辯告訴我們,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費用昂貴,導致教育資本外流,所以弊大於利。誠然,榮洪出國留學是花了一千多兩銀子,可他從西方帶來的文化思想理念,請問又值多少銀子呢?今天一個家庭買洋煙,買洋酒,大家覺得無可厚非。那我不買煙,不買酒,我買教育,明明是投以木桃,報以瓊瑤,請問為什麼是弊大於利的呢?今天對方一、二、三、四辯友面臨共同的錯誤就在於你們不能面對現實,而一味的把自己的例論建立在暇想的基礎上。今天一個高中畢業生我跳不過高考的龍門,我繞著龍門去西洋,一樣可以成龍。今天不應以吸足事理的方式勉強另一種教育方式,那麼我是否選擇另一種教育來適合我,更容易成才。今天我方認為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利大於弊,原因很簡單,第一對高中畢業生而言,增加了接受和選擇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有利於個人成才;第二對對於中國高等教育事業來説,既緩解了量化的壓力,又提出了質上的競爭,有利於高教事業的發展;第三對於中國社會而言,樹立了更新思想、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匯合,有利於社會進步。我們承認,弊端也是有的,但在今天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開放的中國,我們認為不能因為種種暫時的困難和表面的弊端,而阻撓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的長遠利益和最大價值。謝謝。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