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
|
1900年,基督教監理公會先後合併蘇州博習書院、宮蒼書院及上海中西書院三校,創建大學,由於校址在蘇州,地屬古東吳,英名Soochow
University。
1951年,東吳旅臺同學會首議在臺復校,先設東吳補習學校于台北市漢口街,三年後奉教育部核準恢復東吳大學法學院,為台灣第一所私立大學,設有法律、經濟、會計、政治、外文等學系;1956年于外又溪現址擴建校舍,繼增設學系;至1961年全校遷入外雙溪校區,再越八年而恢復大學建制。 1972年台北市城中校區第一大樓端工,自此學校即擁有兩個校區;發展迄今已有二十二學系(涵蓋各指標科系,為一完整之綜合大學)、十六個碩士班及五個博士班,學生總數約一萬三千人。多年來靠校友奔走,慘澹經營,乃有今日之規模。 本校雖然校地不大,但頗能善用資源及拓展地緣關係。外雙溪校區有文、理、外語三學院計十五學系,山明水秀、視野清朗,又臨近故宮博物院,堪稱為凝思勤學之佳境;而城中校區則有法商兩學院之七學系及推廣部,因在全國政治商業之重心,藉此地利,便於延聘學有專精之學者,得使教學能收理論與實務兼顧之效;因此,東吳地靈人傑,內涵精緻,洵為深具特色而完整之綜合大學。 本校以踏實關懷之辦學精神,戮力培養堅毅健行及具有專精知識之青年學子;校色為紅、黑兩色,紅色象徵熱誠,黑色象徵堅毅與包容的精神;校風則向以開明著稱。東吳在教育全人的理念下,首創新生成年禮,而學生社團亦以群育與情意教育為活動主軸,蓬勃而多元,亟盼學生歷經如此校風之洗滌與薰陶,蘊育任重道遠的氣質。 目前本校畢業校友近七萬人,遍佈于社會各階層,均能克盡厥職,敬業樂群,備受讚譽。多年來,東吳在校友的熱忱回饋、董事會開明公正之督導,及歷任董事長、校長和全體師生員工勤勉經營下,積極推展校務,已為高等教育界樹立典型。
|
中國中央電視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