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簽署關於中國加入WTO協議後,中國加入WTO已沒有大的障礙。作為此次談判核心內容之一的服務貿易領域,中國已經承諾開放包括金融業在內的三十多個部門,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無疑已是大勢所趨,中國金融業直接面對WTO的衝擊和挑戰已不可避免。
銀行業:打破壟斷受考驗
中國現有國有商業銀行主要是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這"四行"佔有全社會儲蓄存款和信貸資産總量的絕大部分,基本處於壟斷地位。中國加入WTO後,首當其衝接受考驗的將是這四家銀行。儘管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中國的商業銀行已經積累了不少經營經驗和資本,但加入WTO後畢竟要迎來外資銀行的激烈競爭和衝擊。
有關專家指出,這種競爭和衝擊主要有五個方面:
其一,外資銀行的進入會對中資銀行的壟斷地位形成巨大衝擊。中國加入WTO後,現有對外資銀行的種種限制將逐步取消,外資銀行將憑藉完備的商業銀行服務功能與中資銀行展開激烈的優質客戶爭奪戰。外資銀行大多實行混業經營,往往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以及證券、保險于一身,與嚴格分業管理的中資銀行相比,可以為客戶提供更為全面的商業銀行服務,滿足客戶多元化的業務要求,中資銀行在優質客戶發展和鞏固方面的競爭力將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
其二,中國加入WTO後,國際貿易量將飛速發展。因此,銀行的國際結算、信用證業務大量增加,外資銀行將憑藉其操作規範、管理先進以及與跨國公司的長期合作關係,與中資銀行搶奪市場,爭攬客戶,對中資銀行形成較大挑戰。據統計,外資銀行辦理的出口結算業務已經佔中國市場份額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外資銀行進入中國,衝擊的首先是風險孝成本低、利潤高的國際結算等中間業務。
其三,中資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的歷史包袱沉重,不良貸款比例較高,盈利能力較低,在貸款規模、投向、投量、結構以及時限控制等方面都會受到非市場因素的限制和壓力。相反,外資銀行以市場規律運作,其靈活性會對中資銀行形成較大壓力。
其四,中資銀行會遇到強大的人才競爭壓力。外資銀行拓展中國市場,會以優厚條件大量吸納高素質人才,結果會使中資銀行的業務骨幹流失。
其五,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後,將向批發和零售業務進軍。在批發業務方面,銀行貸款是重點;在零售業務方面,消費信貸是重點,同時將擴大中間服務領域,信息諮詢、家居理財等新業務會成為外資銀行新的開拓點。
儘管如此,中資銀行佔有的地利之便,對國內市場的熟悉程度以及與企業建立的長期合作的紐帶關係,卻是外資銀行無法比擬的。此外,根據引進外資銀行的對等原則,中國加入WTO後,隨著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中資銀行也將獲得對外拓展業務機遇。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加入WTO後開放金融市場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將使中資銀行業有一段相當時間的過渡期,為金融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從而改善服務質量,提高競爭能力,推動銀行業整體素質的提高。
最近三年來,中國在放寬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上已出臺不少政策,逐步擴大開放程度。如允許個案報批增加人民幣運營資金;適當放寬同業拆借控制。
今年八月,中國人民銀行宣佈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負債總額將由目前的百分之三十五放寬到百分之五十;允許外資銀行向中資金融機構借入一年期以上的人民幣資金。消息傳出,上海各商業銀行紛紛與在滬外資銀行展開闔作,支持這些銀行擴大其經營人民幣業務規模。
據統計,到今年九月底,海外金融機構在華共設立外國銀行分行一百五十五家,合資銀行七家、獨資銀行六家、外資財務公司七家、外國銀行代表處二百四十八家,在華外資銀行資産總額達三百一十三點六三億美元,貸款總額二百二十六點五四億美元,負債總額二百八十六點八二億美元。允許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在深圳有六家,在上海有十九家。這二十五家外資銀行人民幣資産總額已達六十四點九三億元,存、貸款總額分別為三十八點二二億元和三十二點二八億元,但服務對象限定為外資企業。
中國加入WTO後,有可能在五年內取消外資銀行開展人民幣業務的地域和客戶服務限制,並可以經營銀行零售業全方位業務,銀行業的所有業務將徹底對外放開。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將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開放應與貿易和經濟合作的發展水平相適應;二是互惠互利、平等競爭,既調動外資金融機構來華投資設點的積極性,同時調動國內金融機構與外資金融機構合作的積極性;三是與監管水平相適應,嚴格掌握市場準入條件,引進資信好、實力強、管理水平高的外資金融機構;四是在稅收、服務、監管等方面,逐步對外資金融機構實行國民待遇。
保險業:參與競爭求發展
在WTO談判的過程中,保險市場的開放問題一直是中美雙方關注和爭論的焦點,其一是由於保險服務貿易在發達國家對外貿易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其二是中國保險市場潛力巨大,而發達國家的保險市場已基本趨於飽和狀態,很難有大的發展空間,能夠順利進入中國保險市場對這些國家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從競爭的角度看,發達國家的保險業同發展中國家相比,有著很大的競爭優勢。一九九八年,全球最大的二十五家保險公司全部來自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他們中的任何一家所擁有的資産總額都高於中國整體保險業所擁有的資産總量。此外,在營銷技術、管理手段、風險控制、資金運用等方面,發展中國家保險業的競爭能力也遠遠不及發達國家。這就使得發達國家的保險公司在發展中國家拓展業務,要比其在本國參與殘酷競爭要容易得多。
保險市場的開放,必然給中國的民族保險業帶來衝擊。但從長遠看,則對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和完善能夠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有利於中國保險市場結構的完善和競爭態勢的加強。同時,外資保險公司還會給中國保險業帶來新的保險營銷技術和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這對完善中國保險業的內部機制是不可缺少的"催化劑"。此外,中國很多保險公司仍習慣於過去計劃經濟體制形成的通過非市場化途徑和手段參與市場競爭。保險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將促使保險公司更多地按照市場化要求運作,加快市場化進程。
業內人士認為,外國保險公司雖然在數量上佔有一定優勢,但從市場分額上比較,國內保險公司仍然佔有絕對優勢。據統計,僅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就保持了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市場分額。從這個角度上説,中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的力度還遠遠不夠。保險本身是一種風險分散的工具,保險公司的業務很大部分要進行再保險,而再保險又是一種全球化的行為,儘快與國際市場接軌是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實際上,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一直本著積極、穩妥的方針有序進行。一九九二年,美國友邦保險公司在上海設立分公司,標誌著中國保險市場開始了對外開放的進程。從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八年底,外資保險公司已在上海、廣州兩個試點城市設立了十三個營業性機構,十七個國家和地區的保險機構在華設立了二百零二個代表處。實踐已經證明,對外開放對中國保險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加快了中國民族保險業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據業內人士介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保費收入增長以年均百分之三十七點六的速度增長。目前,中國共有保險公司二十六家,另有七家外資保險公司正在籌建。今年一至九月,全國保費收入達一千零四十一點一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百分之九點二;人身險保費收入六百零八點三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點六。截至九月底,保險業總資産為二千三百八十九點六億元。
中國保險業儘管發展很快,但起步很晚,目前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無論是保險深度還是保險密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面對WTO加入的挑戰,曾參與中美WTO談判的中國保監會主席馬永偉指出,對外開放有利於中國保險業的發展。一是可以帶來一些新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加快與國際接軌;二是外資公司完善的內控制度、審慎的經營原則為中國保險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三是通過公平競爭,促進中資保險公司服務質量的改善。中國保險業有信心有能力迎接新的挑戰。
為此,中國保險業將在五年內逐步建立起一個經營主體多元化、通行機制市場化、政府監管法制化、從業人員專業化、行業發展國際化的保險市場體系框架。中國保監會將根據今後加入WTO的新情況,加快保險法制建設步伐,對現行的保險法規、規章進行調整和修訂,使之與加入WTO的步伐相適應。加快保險監管基礎制度和科學指標體系建設,使監管方式和手段更加符合國際慣例;加快保險監管機構體系建設,儘快設立中國保監會派出機構體系;抓緊保險監管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監管水平和監管效率。及時與國內保險公司溝通情況,使其轉變經營觀念和慣例模式,採取應對措施,提高競爭能力。
證券業:衝擊不大宜審慎
證券業在中國是一個十分幼稚的産業,從上海證券交易所到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至今,中國證券市場僅有十個年頭的歷史。世界不少國家的經驗表明,作為發展中國家,對其證券市場的開放必須十分謹慎。由於證券市場的開放在引進國際資本的同時,也將國際資本流動的風險帶入國門,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是例證。因此,中國對證券市場的開放態度慎重,目前還沒有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而且堅持只開放B股市場,A股暫不開放。就目前形勢看,加入WTO對中國證券A股市場中的投資結構、資本來源和國內券商的利益不會産生大的衝擊。
加入WTO後,中國將允許外資少量持股的合資企業從事基金管理業務,享受與國內基金公司相同的待遇,可以有限度地增加國內資金來源渠道;更重要的是,外資的介入可以給中國證券市場帶來一些先進的基金管理經驗和投資理念,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十分有利。業內人士指出,加入WTO後,中國國民經濟各行業將為迎接國際市場的挑戰,行業內部、行業之間必然會進行一系列戰略重組和改組,對證券市場的運行産生影響,投資者的價值理念將有所改變,整個證券市場的結構將進行調整重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認為,加入WTO是中國股市走向活躍的重要契機,並將對證券市場的發展構成長期利好因素。
首先,加入WTO有利於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從而有利於證券市場人氣回升。中國進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百分之四十,加入WTO後中國具有競爭力的出口産品將減少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制約,使出口擴大,有利於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其次,中國保險和銀行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將有利於中國證券市場的資金來源擴大。金融業是高速流動的行業,隨著保險和銀行市場的放開,中國為使不同部門間協調發展,可能會有限度地試行中外合作基金等試點,並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逐步在證券市場上引進國外投資性資金,以支持國企的股份制改革。
第三,勞動密集型産業行業競爭力加強,技術密集型行業分化加劇。從行業影響看,傳統的強勢出口行業如紡織和機電等,將增強對東南亞國家的競爭力,部分抵消人民幣不貶值的出口損失;而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的行業如通訊、醫藥等,由於企業規模較小,或存在知識産權問題,將面臨分化趨勢。對於這些行業,中國會採取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其中受到重點扶持的上市公司值得關注。
第四,效益不斷下降的國有大企業重組任務更為迫切。從其他國家加入WTO前後的經濟發展看,由此帶來的機遇往往大於挑戰,關鍵在於能否適時進行産業結構的調整。目前在中國A股市場上有上市公司近九百家,其中二百多家存在嚴重經營問題。從總體上説,加入WTO對各行各業的上市公司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衝擊,結合上市公司業績不佳影響市場信心的現狀,業內人士指出,在未來幾年內,上市公司將有一個更為明顯的分化過程,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法則將發揮作用,只有經歷了外國競爭者考驗的上市公司,才能在中國證券市場中生存下來。那些不但稱強于國內市場,並且借助中國加入WT O的契機,在國際市場上大展宏圖的上市公司,最終將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藍籌股,構成中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