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維也納乘車向東南行駛,大約半個小時之後就來到奧地利布爾根蘭州的首府、海頓的第二故鄉——埃森斯塔特。
貝格教堂是埃森斯塔特的標誌性建築。人們站在教堂的頂樓可以清晰地看到相鄰的匈牙利居民區;充滿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大廳裝飾著精美的雕塑和壁畫,碩大的管風琴金光燦燦,人們在這裡一年四季都能夠聆聽到聖潔的音樂。
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歐洲,音樂藝術還只是貴族消遣娛樂的工具。海頓從29歲開始,就在當時這裡的艾斯齊哈澤家族宮殿裏擔任宮廷音樂家,長達三十年之久。根據他的遺囑,1820年,埃森斯塔特的居民在海頓去世後11年之後將他的棺木遷葬在這裡。
埃森斯塔特的居民只有一萬多人,但是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晚的遊客。這就是艾斯齊哈澤家族城堡,每年的“國際海頓音樂節”就在這裡隆重舉行。
| |
海頓在埃森斯塔特三十年的時間裏一直過著簡樸、平靜的生活。身高只有一米五的海頓經常從家裏步行到這座小木屋裏,在閣樓上進行創作。富有情趣的他還在這裡開闢了小花園,栽種花木,還種植了不少的草藥呢!
昔日的海頓故居現在已經成為海頓博物館。海頓在埃森斯塔特的30年間,共創作了約60部交響曲、40首弦樂四重奏、30首鋼琴奏鳴曲和11部歌劇等。他經常在這裡與朋友舉辦家庭音樂會。他這段時間的作品帶有很強的宮廷浮華風格。
我們攝製組有幸參加了當地居民自發舉辦的海頓作品音樂會。當地居民給我們講述了海頓曾經給聽眾提出三個基本要求:第一,參加音樂會要準時;第二,要著裝整齊;第三,不許喝酒。他不僅讓聽眾尊重樂師,尊重他人,更重要的是應該尊重自己,能夠給所有聆聽音樂的人創造一個美好的氛圍。
海頓最後離開了埃森斯塔特。從1790年以後,海頓的音樂創作日趨成熟並走向高潮,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擺脫了宮廷娛樂性及表面華麗的傾向,形成了嚴肅性、戲劇性、抒情性和更加個性化、民間化、大眾化的風格。海頓一生創作了100首以上的交響樂,使他獲得了“交響樂之父”的美稱。(聶小華)
責編: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