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地處非洲東部,穿過肯尼亞東部青翠的丘陵和一個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再向東走幾公里便能夠到達印度洋沿岸。蒙巴薩市歷史悠久,迭經滄桑,是肯尼亞的第二大城市,在這裡展示的是肯尼亞的另一種風情。
到過這裡的人大多只記得岸邊的細沙海灘。但是這裡曾經留下了阿拉伯商人、葡萄牙殖民者和第一批英國探險家的足跡,有著曲折而不尋常的歷史。要了解這段歷史,旅遊者最好到肯尼亞沿海最大的城市蒙巴薩看一看。
蒙巴薩市的一部分地區坐落在一個島上,島的北端有橋與大陸相接。在旅館密集的南端,有輪船擺渡。渡船碼頭讓遊客開始體驗到肯尼亞的喧鬧繁忙。輪渡晝夜24小時運營,每天運送14萬名乘客和3000輛汽車。城市的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蒙巴薩市的南部,在大陸的那一邊,然而大部分商業活動是在島嶼上進行的。每天上午,人們到島上去工作,晚上回到大陸。坐船渡過海峽只需要7分鐘,但等待上船的時間往往很長。海峽一直十分繁忙,因為進入蒙巴薩市的大型船隻也要經過海峽。住在兩岸的居民都希望有一天能建一座橋。但是為了保證大型輪船也能夠進入蒙巴薩港,這座橋必須建得很高,可是這樣做就需要龐大資金的保證。
通過這些象牙形狀的特別城門旅遊者便能夠進入蒙巴薩城市。這些城門是肯尼亞獨立之前為迎接英國女王的正式訪問而建造的,現在它們成了這座城市的象徵。在舊城的中心,耶穌堡高高聳起——這是肯尼亞歷史上的一處重要遺跡。15世紀末,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在去印度的途中在此停留。一個世紀之後,建立了耶穌堡以保衛這個城鎮,因為葡萄牙人把這座城鎮變成了他們返回歐洲路線上的一個貿易站。後來阿曼蘇丹國的阿拉伯人對該城進行了長時間的圍困,于1698年攻陷該城。為了保存這段歷史,蒙巴薩在城堡的遺址上成立了一座博物館。
舊城在耶穌堡腳下,狹窄的街道縱橫交織。這是旅遊者體驗蒙巴薩歷史文化交融的最好地方。這是舊城的主要街道,人們可以看到印度、英國和阿拉伯風格的房屋。在屬於耆那教的社區有一座供印度人做禮拜的印度寺廟。這是蒙巴薩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建於公元18世紀左右。蒙巴薩約有49座清真寺,其中27座在舊城,有5座印度寺廟和20座教堂。在舊城的街道上隨處可以看到刻有可蘭經文的阿拉伯式樣的大門,另外一種風格的大門,具有典型的桑給巴爾風格。在舊城中還能夠看到傳統的木工作坊,手工藝人在努力恢復自己的文化和斯瓦希裏手工藝品的製作。這項工作對於當地人來講十分重要,因為這是他們的文化傳統,他們必須使這一傳統一代代傳下去。蒙巴薩博物館向維護斯瓦西裏傳統的這些手工藝人提供資金和其他幫助。
近些年來,蒙巴薩市實施了另一項重要的工程:修復傾圯的舊式房屋,這些房屋中有一些極具特色。這座房屋屬於一個印度人。對它的修復工作即將開始,這是舊城挽救古建築工程的一部分。這座房屋已經有150年的歷史了,是用珊瑚石建成的。用珊瑚石建成的房屋十分結實,在舊城中利用了珊瑚石建造房屋的做法也十分普遍。在這所建築物的墻壁上畫有印度風格的壁畫,表示了住家的宗教信仰。
這是蒙巴薩舊港,建於11世紀。在這裡他們把阿拉伯三角帆船做“達烏”,駛向桑給巴爾、索馬裏和印度。他們把茶葉、咖啡、糖、床墊和水運往桑給巴爾和索馬裏,返回時從桑給巴爾運來水果和香料,從索馬裏運回幹鯊魚肉,因為這裡的人特別愛吃;從印度則運回大量的布匹。蒙巴薩舊港還曾經用來運送奴隸到桑給巴爾,因為在當時桑給巴爾是一個規模較大的奴隸貿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