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奧菲莉亞》
19世紀中期,英國藝術和其他國家同時期的藝術一樣,被保守、缺乏生機的學院派所統治。當時,幾名年輕的畫家聚在一起,他們決心要為打破這種沉悶的局面而努力。他們自稱為“拉斐爾前派”,反對學院派藝術的陳舊觀念,恢復拉斐爾以前的藝術的勃勃生機。拉斐爾前派有三個代表人物,他們是但丁 加布裏埃爾 羅塞蒂、威廉 赫爾曼 亨特、約翰 埃弗雷特 密萊,其中密萊最年輕,卻最早成名,《奧菲莉亞》是密萊的代表作,完成于1851年。
奧菲莉亞是莎士比亞創作的著名悲劇《哈姆雷特》中的一個人物,她是劇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王子的情人,也是擅長溜須拍馬的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兒。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勞狄斯陰險狠毒,他殺死了哈姆雷特的父親之後,篡奪了王位,並且娶哈姆雷特的母親為妻。於是,哈姆雷特決心替父親報仇。有一次,哈姆雷特以為躲在帷幔後面的人就是他的叔叔克勞狄斯,便一劍刺去,結果,被刺中的人並不是克勞狄斯,而是奧菲莉亞的父親波洛涅斯。奧菲莉亞無法接受自己的情人殺死親生父親這個殘酷的事實,愛和恨的劇烈衝突使奧菲莉亞精神失常,她瘋瘋癲癲地來到水草叢生的小河邊,編好了幾個奇異的花環,爬上樹枝,要把花環挂到樹枝上去,這時,樹枝折斷了,奧菲莉亞落入小河裏淹死……
在這幅畫中,奧菲莉亞仰面躺在潺潺流動的河面上,奄奄待斃,各種鮮花飄浮在她的身旁,充滿了悲劇的哀婉色彩。畫中的野玫瑰花也許是畫家自己加上去的,因為奧菲莉亞的哥哥雷歐提斯把她叫做“五月的玫瑰”。還有一隻知更鳥,因為她在歌中曾經唱過這種鳥。她最喜愛的用罌粟花做的花環代表著死亡,她唱著歌漂向那個花環,她的樣子很快樂,她的胳膊伸展著,仿佛要去擁抱她的愛人。
二、《瑪麗安娜》
密萊在畫《奧菲莉亞》之前,就完成了一幅以愛情悲劇為主題的作品,這幅畫名叫《瑪麗安娜》,表現了一個過清教徒生活的教會婦女的側面形象。這幅畫取材于丁尼生的同名詩歌,詩中表現了瑪麗安娜的苦悶。
瑪麗安娜的生活是無聊、苦悶的,她整日做著解悶的刺繡,十分疲倦,她站起身來,舒展一下清秀的腰肢,這個動作表現了她的孤寂生活的鬱悶感。我們再來看看她周圍的環境,彩色的玻璃窗畫表現聖徒的形象,屋內有秋天的落葉,墻角的神龕,這一切都表現了這個清教徒的悲苦心情。
三、《盲女》
密萊筆下的這種憂鬱的情緒又持續了幾年,1856年他創作了《盲女》,這幅畫表現了雨過天晴的自然景象,兩個女孩依偎在一起,其中一個女孩是盲女,另一個更小的女孩看著天上的彩虹,在給盲女講解美麗的自然:天上的彩虹,金黃色的原野,遠處小道上走動的牛羊,近處起落的飛鳥,盲女對落在披肩上的蝴蝶也無從感覺,她只能聽小夥伴的講解,用那架小手風琴傳達悲苦的心聲,畫面充滿著憂鬱、哀愁的情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