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富特文格勒去世後,柏林愛樂樂團陷入困境,當時該團即將赴美國巡迴演出,樂團經理表示,接替富特文格勒的人只有卡拉揚一個人,當時卡拉揚正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指揮瓦格納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在接到柏林愛樂樂團的邀請之後,他説:“我可以來美國指揮巡演,但是我必須是富特文格勒的繼承人,而不是他的替代者,這一點必須明確。”
卡拉揚率領柏林愛樂樂團抵達美國時,人們在機場舉行了奇特的歡迎儀式。作為富特文格勒的繼承人,卡拉揚和他率領的樂隊在首場演出時就受到了觀眾熱情的讚揚。
許多影片中都拍攝了卡拉揚指揮演奏的場面,在拍攝時,卡拉揚在某種程度上充當了導演的角色。當導演要拍攝卡拉揚的手的時候,卡拉揚就讓拍攝人員把攝影機放在他的肩膀上,以便讓他們把他的手的動作拍得更清楚,這樣還能避免遠距離拍攝時造成的畫面變形。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卡拉揚總是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甚至還鬧了很多笑話。
卡拉揚從來不用體型肥胖的女歌手擔當歌劇中的角色,他認為這樣的歌手會讓觀眾閉上眼睛不看舞臺上的表演,而他就是想要觀眾睜大眼睛看臺上的表演。卡拉揚對舞臺的一切瞭如指掌,舞臺的每一個角落都銘記在他的腦海裏。他不僅了解每一個樂手,甚至還熟悉劇院裏的消防隊員。
卡拉揚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指揮大師,同時他還要學會去做一名出色的舞臺導演,為此,他花費了大量的的精力,付出了許多心血。
卡拉揚經常對他的樂隊説:“樂隊必須服從歌手,而且要儘量模倣歌手的音色,而歌手也應當盡力去模倣樂隊的音質。”他在排練時對樂隊要求特別嚴格,而到了正式演出時,他總是替樂手們著想,他指揮的動作輕鬆自如,充滿自信,令人感到值得信賴,他的指揮達到了一種完美的境界。
卡拉揚從1955年起擔任柏林愛樂樂團的藝術指導,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卡拉揚和這個樂團在世界樂壇上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卡拉揚相信,在他死後還會有來生,他常常説,還有很多他想做的事情尚未完成,即便是死亡也無法阻止他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