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選擇與審美導向上的重要舉措 ——CCTV轉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意義 舒張/孫偉
奧地利傳記作家布拉威曾沿著約翰 施特勞斯的足跡,搜尋一代音樂大師的創作軼事,所到之處,使他深信這樣一段話:“奧地利——只是有人知道/維也納——有許多人知道/施特勞斯——大家都知道”
如今80多歲的布拉威親眼目睹了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新年音樂會向世界上70多個國家直播的盛況,相信他還會再加上一句話,那就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全世界都知道。
衛星直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已經成為中央電視臺新年期間的保留節目,至今十五個年頭了。奧地利人將典型的民族音樂盛會作為新年禮物獻給全世界人民,有世界上一流的樂團,一流的指揮,在一流的音樂殿堂中演出,沒有商業炒作的痕跡,自1939年起至今近60多年,奧地利的藝術家們在用自己的智慧來“經營”本民族的文化。
如今在我們當代的新年文化中,欣賞音樂會已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內容,有人把這種新的文化現象稱作是品嘗“文化大餐”,約定俗成地把新年欣賞音樂會變為一種重要的選擇和心理上、審美上的期待與需求。
中央電視臺國際部從1987年就開始嘗試引進音樂會直播節目,對內讓全國人民感到改革開放在文化審美及走向世界的真實與振奮,對外則表現出跨文化交流的碩果,1996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格林 馬澤爾的一句“新年好”,使全中國人民體會到了國力與文化交流的意義;2002年初小澤徵爾在指揮臺上輕鬆的一句“新年好”,又使人們回憶起改革開放初期小澤徵爾先生的那一次難忘的中國之行。中央電視臺赴奧地利轉播小組的同事們成為了搭建友誼橋梁的使者。
走向世界、日新月異的中國,不能被忽視了,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電視收視群中,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觀眾,促使小澤徵爾在傳統的問候儀式上,巧妙設計,令操不同民族語言的藝術家向世界問候新年,而他則心甘情願地放棄了母語,改用中文,使這一簡單的問候儀式變得豐富多彩,並把全世界觀眾的視線引向中國,這個細節的意義和重要性絕非簡單幾句評語能概括與抒發的。
今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之盛況、表演與演奏之精彩、金色大廳之輝、,現場效果之強烈,帶給我們的愉悅、激勵和酣暢都無法表述得盡意。其實,我們也從奧地利人獨特選擇中明白了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時也要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將他們呈現給世人的特殊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