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和咖啡館的故事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16日 15:44)
像奧地利的方言一樣,這裡的菜肴也帶有各個民族的風味:意大利米蘭的烤肉,匈牙利的“古拉什”(GUOLASH,一種用土豆和番茄醬煨制的牛肉湯菜),德國、波蘭等地的香腸等等,不一而足。近年來中國菜在奧地利也開始流行起來,僅在維也納中國餐館就有上百家。
奧地利的葡萄酒十分有名,據説它是古羅馬人的饋贈品。在維也納西北郊的黑林根斯塔特鎮(HEILIGENSTADT),有一條街叫卜羅布斯(PROBUS),它是以3世紀古羅馬皇帝的名字命名的。這位皇帝曾成功地征服了多瑙河流域。他鼓勵部下在休戰閒暇時開墾荒地,種植葡萄,以此消除士兵們因無所事事所産生的種種消極情緒。雖然卜羅布斯後來在一次兵亂中被殺,但維也納西北郊種植葡萄的歷史卻從此開始了。卜羅布斯皇帝試圖將地中海地區的葡萄移植到高緯度的奧地利的嘗試意外地取得了成功。葡萄從此在維也納城郊落地生根。釀酒業也逐漸發達,酒店的生意也開始紅火起來。
維也納的葡萄酒甘醇爽口,白葡萄酒香,紅葡萄酒甜。冬日時品嘗新酒的最好時節。1784年,為了使釀酒業合法化,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特諭,確定維也納的格林青鎮(GRINZING)和西爾維茵鎮(SIEVERING)為新酒取樣地。於是,大大小小的酒店就在這兩個地方發展起來了。
冬日,維也納郊外山丘上的葡萄園沉寂下來,被厚厚的積雪所覆蓋。附近的幾十家酒店卻生意興隆。酒店門面上方精心裝飾著用松枝和麥秸扎成的花環,它在向人們提示今年的新酒可以品嘗了。酒店都是當地酒農自家經營的,店內的陳設保留著清新自然的鄉村風格。酒店外的石子小徑和屋檐下一盞盞鐵質的方燈與店堂內粗獷的木桌木凳和墻上的農家事物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維也納市政府還制定法規,讓酒農限日開張,輪流營業,這樣既可以保證酒質,又鼓勵酒農們平等競爭,維護和發揚傳統的釀酒文化。
與郊外酒店齊名的要數城裏的咖啡館了。如果説酒店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那麼咖啡館卻營造著城裏人休閒社交的氛圍。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維也納也蓋起了許多現代化建築。然而,唯一不能改變的是維也納人的懷舊情感。除了老城古色古香的建築群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散落在全城的幾百家咖啡館了。冬天日落早,下午4點多天就黑了。街道上寒風凜冽,行人稀少,而咖啡館內卻暖意融融。在淡淡的燭光下,人們坐在木凳長桌前,一邊靜靜地品嘗著咖啡和甜點,一邊悄聲交談著。也有人在翻看報紙和雜誌,獨自享受這份閒暇的樂趣。店主人輕快地忙乎著,送往迎來。一些樂師偶爾也光顧這裡,那優美的琴聲更喚起了人們對奧地利音樂才子的追思。據説當年舒伯特就經常與朋友光顧咖啡館,他譜寫的許多浪漫曲的創作靈感都源於這裡。
可以説,葡萄酒和咖啡都源自外國。但是他們能在奧地利形成風尚,主要是奧地利人已將它們融入自己的文化,賦予了它們豐富的生活內涵。奧地利老人顧彬娜教授(Prof.Kubiena)風趣地説:“奧地利人喜愛世界上一切優秀的事物。比如説貝多芬出生在德國,但他一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奧地利從事創作,並留下了永恒的樂曲,所以人們都説他是奧地利人;而希特勒是奧地利人,後來跑到德國去從事法西斯事業,因此人們都説他是德國人。”老人幽默的談吐令人回味無窮。(聶小華)
責編:曲歌